(亚罗士打18日讯)吉北区的义山和骨灰塔下周起全面开放,让民众扫墓。
这也是受到冠病疫情影响的两年后,义山重新开放给民众上山拜祭祖先。但,民众也受促必须遵从标准作业程序,拜祭期间必须佩戴口罩和保持人身距离。
ADVERTISEMENT

清明节开放扫墓 神料店仍谨慎存货
随着义山在清明节开放扫墓后,区内多家神料店业者也看准商机,准备充足的纸扎用品供拜祭,但业者今年都比较保守,谨慎存货,避免再次血本无归。
两年前一场冠病疫情,在政府执行行动管制令后,香庄业者也被迫暂停营业,让他们囤下大量旧货,只期望今年可清一清,将损失降至最低。

由于纸扎用品今年也涨价10%至20%,因此业者多选择基本款的服饰和鞋子等,不敢多进一些奇特的纸扎用品,包括银行、跑车或防疫用品等,避免滞销。
十字港华联公会开放公冢与墓园
吉打十字港华联公会从本月25日起,开放该会管辖的槟吉路三英哩华人公冢及伍佰廊雅美墓园,供民众扫墓祭拜。

该会主席罗填水促请民众,必须遵从义山管理人的指示,严守标准作业程序,且也不鼓励12岁以下的孩童或长者参与扫墓。
他也希望民众在清明扫墓前,可自行居家检测,若身体不适则取消拜祭,照顾自己和他人。
任何疑问,可拨电话联络福利主任许镇炎(012-430 5480)。
巫安洲:扫墓者需遵守SOP
哥打士打县最大义山的武吉槟榔弄拐山华人公冢,今年开放给民众扫墓,但民众必须遵从SOP,且也尽量减少扫墓人数。
该公冢拥有百年历史,目前有约4000至5000座新旧坟墓。

该公冢总务巫安洲说,虽然义山开放拜祭,但疫情情况仍持续,因此大家都必须照顾好自身安全。
他也提醒民众,在公冢前方的大伯公亭完成拜祭后必须马上离开,避免人群聚集,到时候当局也会安排工作员到场监督。
陈保吉:减少群聚 降低感染风险
吉打广东暨汀州会馆属下的亚罗士打峇甲峇打义山及伍佰廊广东义山公冢也开放让民众扫墓。

会馆总务拿督陈保吉说,为确保公众健康安全,凡往扫墓者,需遵守政府规定的SOP,减少群聚,降低感染风险。
尼可罗塔南佛寺提醒需控制人数
尼可罗塔南佛寺即日起开放拜祭,时间从上午9时至下午1时,无需预约。

该寺庙虽然没有限制拜祭人数,但也希望每个家庭可控制人数,必须遵守SOP。
福德缘生命纪念馆每组限5人
福德缘生命纪念馆清明拜祭(4月1日至8日)需要预约,每组只限5人。
至于无法亲自拜祭思念已久的亲人,该馆将会在4月12日提供清明代拜服务,欢迎致电询问。
光华香庄:纸扎物品新旧货参半
光华香庄老板萧光札说,店内的纸扎物品新旧货参半,民众多是最后一分钟才购买,但相信今年的销量比早两年更好一些。

他说,店内仍有两年前的纸扎存货,今年再补一些新货,卖完就好。
他说,今年的纸扎价格稍涨,但他选择以原价卖旧货。但,他说,也许民众也习惯在家拜祭,今年的购买量也不比往年多,买一些基本的衣服和鞋子纸扎而已。
林辉民:今年新货佔多数
万佛堂香庄老板林辉民说,他今年纸扎品的进货量同以前一样,且也开始看到生意。

他之前的存货已慢慢卖完,今年都是进全新一批货,但价格涨10%至20%,且他也只选择基本款,如衣服、鞋子、包包等,其他奇特的用品他则没进货。
他说,虽然清明节开放扫墓,但民众的购买量也一般,多是选择基本的衣服和鞋子,不再额外购买其他“奢侈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槟城5日讯)华人义山的商贩和工人注意到,冠病疫情后的数年来,清明节的扫墓者一年比一年少,疫情前的扫墓盛况难以重现。
今早9时许,记者走访槟岛白云山一带的各座义山,发现今日扫墓的人潮不多。其中,广东及汀州会馆第一公冢卖香、饮料的商贩和锄草的工人都一致说,今年清明节扫墓的人更少。

卖香小贩:今年生意降30%
在广东及汀州会馆第一公冢卖香已9年的何先生说,就他观察,冠病疫情后的数年来,清明节来扫墓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今年更冷清。
他说,上周开斋节连假期间的扫墓者已不多,原以为昨日清明节正日后,本周末将迎来扫墓高峰期,但今早并未出现人潮。
“以往清明节期间的周末,早上7时就有人来扫墓,停车场停满车,人潮可以维持到下午两三时。但现在,早上也没什么人,11时后就冷冷清清,停车场还有很多空位。”

他说,他今早5时30分前来摆档卖香,至上午10时只卖出20把。其卖香档口的生意额逐年下降,今年下降约30%,足以反映情况。
他相信是多种原因导致这现象,包括行情不好、年轻人少出来扫墓,加上今年开斋节连假遇上清明节,分散了扫墓的人潮。
锄草工人:日赚1000锐减至200
广东及汀州会馆第一公冢内的锄草工人彼得(65岁)也说,以往清明节人潮汹涌时期,他的团队每天可以赚取约1000令吉,现在要赚200令吉也难。
彼得是附近的居民,平日做农耕工作。每到清明节,他与其他两名居民组成3人行,拿起锄头和扫把到义山树下坐着,等待扫墓者上前聘请他们锄草和清理坟墓范围。

彼得说,他们是根据墓地范围的大小收费,收费60至数百令吉不等,就看扫墓者要求的工作是什么,可以是清理杂草,也可以是扛着笨重的祭品上山。

“以往每天赚1000令吉,3个人平分,每人一天有300多令吉。现在每天只有200令吉,分给3个人,每人得数十令吉。”
他表示,以今日来说,至上午10时左右,他们3人只接到两单生意共200令吉。
他相信,人们在冠病疫情肆虐那几年习惯了不来扫墓,导致这几年的人潮明显减少。加上行情不好,人们来扫墓时也不愿付钱请人锄草。
义山工人: 部分人“远距离扫墓”
现代人开始善用科技进行“远距离扫墓”。
一名不愿具名的义山工人说,一些亲人因为在外地工作,无法亲自回到槟城扫墓,唯有由义山工人协助扫墓。
他解释,这些亲人是早年来扫墓时取得他的电话号码,他们在清明节前联络他,交代他购买祭拜品,如糕点和肉类进行拜祭。他在拜祭时拍下照片或视频传给对方证明已完成工作,对方就会线上过账,完成“远距离拜祭”。
他说,这项“远距离扫墓”的做法在冠病疫情后崛起,不至于形成一股热潮,但渐渐有人选择这种做法。
他在今年内接到约4单“远距离拜祭”的生意,委托者都是远在新加坡或吉隆坡,无法回来槟城扫墓的人。
欧炳钊:部分人已习惯不扫墓
槟榔屿广东暨汀州会馆总务欧炳钊受访时说,冠病疫情肆虐那两三年,一些人已习惯不扫墓的做法,这是导致扫墓人潮减少的原因之一。
他表示,其他原因还包括,一些后代已移居去其他城市,早已为先人拾金进行“迁居”,把先人安奉在靠近他们的城市,方便拜祭。
他身边就有例子,即亲人已移居到吉隆坡和威省,选择为先人拾金并迁居到当地的墓园。
开斋节连假分散人潮
他相信,今年的清明节,单日的扫墓人数不多,也因为开斋节连假分散了人潮。

“无论怎样,华人还是注重扫墓的传统的。一些人即便没有办法回来扫墓,也会拜托在槟城的亲戚帮忙,顺便买一些东西去拜拜。”
“文明清明”有助垃圾减少
欧炳钊说,槟州非伊斯兰事务委员会及槟州和谐机构去年推动“文明清明”运动后,义山的扫墓垃圾确实有减少了。
他本身前往扫墓时,就目睹扫墓者离开时,自觉把拜祭品和垃圾都带走。

“这是很好的做法,只要每人把带来拜祭的东西都带走,那就很不一样了。”

他表示,无可否认,义山如今还有许多扫墓后留下的垃圾,但比起以前,卫生情况已大有改善。
他依然呼吁民众,日后前往扫墓时,尽可能把所有拜祭品都带回,不要留在墓地。

欧宗义:扫墓垃圾问题有改善
槟城和谐机构总经理欧宗义受访时说,去年推行“文明清明”运动至今,扫墓时制造的垃圾依然是最大的问题,但明显的,民众扫墓时处理垃圾的态度已有很大的进步。
他指出,一些墓地留下垃圾的问题,也因为义山里的大垃圾桶不够,或者放在很远,这问题有待进一步洽谈后解决。
“除了环境卫生,‘文明清明’运动也希望提高民众的安全,因为卫生局的数据显示,清明节后,骨痛热症的病例就会增加。”
他表示,“文明清明”运动明年将继续进行,希望进一步加强民众的醒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