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21日訊)中國媳婦張瑩製作傳統年糕的手藝源自其家婆,從把糯米磨成漿、擠壓水份、加入白糖攪拌,再到上爐蒸煮及控制火候,每道工序都遵循祖傳做法,讓顧客嚐到滿滿的古早味。
為延續傳統,她堅持使用香蕉葉“墊杯”(模具)的製作方式,讓寓意“ 步步高昇”的年糕,在南洋風味的香蕉葉包裹下,更顯得香、軟、糯,色香味俱全。
ADVERTISEMENT
張瑩(41歲)當年是在家鄉中國天津認識了當時在異鄉工作的羅永志,20年前嫁來威北甲拋峇底;巧合的是,即將來臨的農曆新年正月初一,正是她與先生結婚的20週年紀念日。
張瑩:大馬年糕有年的味道
張瑩接受星洲日報《大北馬》社區報訪問時說,她是在嫁來甲拋峇底後,才第一次與馬來西亞的新年傳統年糕“見面”,也首次品嚐了散發一股蕉葉香味的年榚。
“中國也有傳統年糕,但各地特色有異,比較普遍的是在每層糯米飯上舖上紅棗蒸熟的糕點,與馬來西亞的傳統年糕全然不同,所以大馬特色的年糕是在中國找不到的。“
張瑩說,她從小就住在中國北方,從未見過類似大馬的傳統年糕,也詢問過南方的朋友,也得到相同的答案,所以她相信這是馬來西亞華人獨創的新年傳統糕點,也就是“年”的味道。
她笑說,第一次跟在家婆身邊幫手製作年糕時,她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糕點,隨即嚐了一口,覺得味道還不錯,從此每年農曆新年來臨前一個月,其家婆製作年糕的陣容裡,總少不她的身影。
“隨著家婆年事已高,不再製作年糕銷售,我在最近3年前,才單獨製作年糕出售,在新年的一個月前就開始忙碌,包括採購香蕉葉及收集鋁罐等等,一直忙到除夕才結束。”
銷量有增無減
為確保顧客嚐到美味香醇得來又不失古早味的傳統年糕,儘管製作年糕的工序嚴謹繁瑣,但張瑩卻從不馬虎了事,正因為如此,她的年糕銷量年年有增無減,就連雙溪大年及巴東色海人,也搶著向她訂購。
張瑩巧手製作的傳統年糕,不只是味道香醇濃郁,而且價格實惠,每公斤只售22令吉,她相信這也是其年糕廣受顧客喜愛的原因之一。
她說,在過去3年,其製作的傳統年糕,每公斤僅售20令吉,今年因物價飛漲,她才稍作調整,每公斤調漲2令吉。
掌控火候最辛苦
張瑩說,雖然製作傳統年糕的過程繁瑣,但不會複雜,也不難掌握技巧,只是掌控火候的環結很辛苦,必須經常守在蒸爐旁“顧火”,那股逼人熱氣不是人人能忍受的。
“蒸年糕的過程很長,最少要16至18小時,需要整夜不眠不休的顧火和加水,所以每到製作年糕的季節,我都睡眠不足。”
她說,製作傳統年糕其實沒有秘方,材料都是大同小異,唯火候掌握得當, 蒸出來的年糕才會濃郁美味,並呈現漂亮的金黃色。
“這也是為何年糕需要蒸這麼長時間的原因,因為只有火候足夠,白色的糯米漿才會轉化成棕色,散發出黃金色澤。”
張瑩說,火候足夠也才能讓糯米漿的水份完全被蒸發掉,加上沒添加防腐劑,所以年糕才能儲存數個月之久。
她說,大馬傳統年糕頗有南洋風味娘惹的味道,疫情之前,每次回中國過年,她都會帶給媽媽品嚐,媽媽也是很喜歡。
嚴守祖輩製作禁忌
對於年糕入蒸籠前有許多的禁忌(Pantang),張瑩雖然百思不得其解,但她還是嚴格按照家婆的交代,遵循祖輩製作年糕的禁忌,儘可能不牴觸禁忌。
“記得有一次,我在製作年糕時,有顧客問我最後一爐做到最到幾時? 結果我蒸著的年糕,連續兩次都被搞砸了,從此以後,我都非常小心,怕觸犯禁忌。 ”
製作年糕不是張瑩唯一的事業,平時她與先生都是在甲拋峇底經營經濟飯店,由於今年丈夫另有事情忙,所以她只好暫停飯檔生意,完全投入製作年糕工作。
她說,每年農曆新年的一個月前,她每天都會製作一爐的年糕,即介於160至170個,以供貨給銷售商,直至年前兩週,製作年糕的數目就會增加一倍,才能滿足顧客的需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