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21日讯)中国媳妇张莹制作传统年糕的手艺源自其家婆,从把糯米磨成浆、挤压水份、加入白糖搅拌,再到上炉蒸煮及控制火候,每道工序都遵循祖传做法,让顾客尝到满满的古早味。
为延续传统,她坚持使用香蕉叶“垫杯”(模具)的制作方式,让寓意“ 步步高升”的年糕,在南洋风味的香蕉叶包裹下,更显得香、软、糯,色香味俱全。
ADVERTISEMENT
张莹(41岁)当年是在家乡中国天津认识了当时在异乡工作的罗永志,20年前嫁来威北甲抛峇底;巧合的是,即将来临的农历新年正月初一,正是她与先生结婚的20周年纪念日。
张莹:大马年糕有年的味道
张莹接受星洲日报《大北马》社区报访问时说,她是在嫁来甲抛峇底后,才第一次与马来西亚的新年传统年糕“见面”,也首次品尝了散发一股蕉叶香味的年榚。
“中国也有传统年糕,但各地特色有异,比较普遍的是在每层糯米饭上舖上红枣蒸熟的糕点,与马来西亚的传统年糕全然不同,所以大马特色的年糕是在中国找不到的。“
张莹说,她从小就住在中国北方,从未见过类似大马的传统年糕,也询问过南方的朋友,也得到相同的答案,所以她相信这是马来西亚华人独创的新年传统糕点,也就是“年”的味道。
她笑说,第一次跟在家婆身边帮手制作年糕时,她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糕点,随即尝了一口,觉得味道还不错,从此每年农历新年来临前一个月,其家婆制作年糕的阵容里,总少不她的身影。
“随著家婆年事已高,不再制作年糕销售,我在最近3年前,才单独制作年糕出售,在新年的一个月前就开始忙碌,包括采购香蕉叶及收集铝罐等等,一直忙到除夕才结束。”
销量有增无减
为确保顾客尝到美味香醇得来又不失古早味的传统年糕,尽管制作年糕的工序严谨繁琐,但张莹却从不马虎了事,正因为如此,她的年糕销量年年有增无减,就连双溪大年及巴东色海人,也抢著向她订购。
张莹巧手制作的传统年糕,不只是味道香醇浓郁,而且价格实惠,每公斤只售22令吉,她相信这也是其年糕广受顾客喜爱的原因之一。
她说,在过去3年,其制作的传统年糕,每公斤仅售20令吉,今年因物价飞涨,她才稍作调整,每公斤调涨2令吉。
掌控火候最辛苦
张莹说,虽然制作传统年糕的过程繁琐,但不会复杂,也不难掌握技巧,只是掌控火候的环结很辛苦,必须经常守在蒸炉旁“顾火”,那股逼人热气不是人人能忍受的。
“蒸年糕的过程很长,最少要16至18小时,需要整夜不眠不休的顾火和加水,所以每到制作年糕的季节,我都睡眠不足。”
她说,制作传统年糕其实没有秘方,材料都是大同小异,唯火候掌握得当, 蒸出来的年糕才会浓郁美味,并呈现漂亮的金黄色。
“这也是为何年糕需要蒸这么长时间的原因,因为只有火候足够,白色的糯米浆才会转化成棕色,散发出黄金色泽。”
张莹说,火候足够也才能让糯米浆的水份完全被蒸发掉,加上没添加防腐剂,所以年糕才能储存数个月之久。
她说,大马传统年糕颇有南洋风味娘惹的味道,疫情之前,每次回中国过年,她都会带给妈妈品尝,妈妈也是很喜欢。
严守祖辈制作禁忌
对于年糕入蒸笼前有许多的禁忌(Pantang),张莹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她还是严格按照家婆的交代,遵循祖辈制作年糕的禁忌,尽可能不抵触禁忌。
“记得有一次,我在制作年糕时,有顾客问我最后一炉做到最到几时? 结果我蒸著的年糕,连续两次都被搞砸了,从此以后,我都非常小心,怕触犯禁忌。 ”
制作年糕不是张莹唯一的事业,平时她与先生都是在甲抛峇底经营经济饭店,由于今年丈夫另有事情忙,所以她只好暂停饭档生意,完全投入制作年糕工作。
她说,每年农历新年的一个月前,她每天都会制作一炉的年糕,即介于160至170个,以供货给销售商,直至年前两周,制作年糕的数目就会增加一倍,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