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雯和韓國的緣分,早於一波又一波的所謂“韓流”。中學時期她雖然也看過當時初被引進我國的韓劇,為劇中主角的愛情故事心動過,但韓國對當時的她來說始終是一個陌生遙遠的國度,至到她中學畢業後前往中國南京升學。
ADVERTISEMENT
當時的南京大學裡,學漢語的韓國人是眾留學生中最人多勢眾的隊伍,李嘉雯居住的外國留學生宿舍,同層就有五六個來自韓國的女生,嘉雯被分配到的宿舍單位,同房也是一名漢語言專業的韓國女生。
單一民族的韓國人,對看似膚色髮色一樣卻總是操著不同語言的馬來西亞同學感到好奇;大馬人對韓國人常呼朋喚友一起醃製泡菜的風景也是如此。聊開後,嘉雯發現兩國的國花來自同一科——韓國的溫帶木槿花和馬來西亞的“大紅花”;韓國人熱情好客的天性,也跟大馬人很相近。
在同房的介紹下,嘉雯再次拾起了韓劇,也和對方互相交換學習語言,嘉雯學習韓語,同房則學習英語和中文。
第一次遊韓國印象“寒冷”
同房回國以後,嘉雯以為自己和韓國的緣分已經告一段落,直到2009年她在新加坡念研究所時,忽然有了去韓國發表論文的機會。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踏上這陌生又熟悉的國度,第一個印象只有‘寒冷’。”
當時是2月,連最耐寒的木蘭花也尚未綻放,同行的學姐沒有帶足禦寒衣物,嘉雯只好把僅有的一些禦寒衣物讓出來。4天3夜的行程,在東大門、南山塔、明洞、仁寺洞、景福宮這些地方遊覽,記憶裡似乎也只剩下無止盡的嚴寒,以及色彩樸素的冬日街景。
因為看得懂也聽得懂簡單的韓文,嘉雯也成了同行學長姐的“導遊”,帶著他們坐首爾複雜的地鐵、看地圖、問路,而唯一溫暖的記憶,則是帶隊教授的韓裔丈夫買單的一頓參雞湯和人參酒。
與網友遊濟州島 被載貨車運下山最難忘
嘉雯第二次造訪韓國是在很多年以後,溫暖的濟州島春天。研究所那趟的韓國行後,因為研究生生涯既煩躁又苦悶,她在妹妹的介紹下開始接觸韓國綜藝、流行音樂和韓劇,迷上了韓流組合,通過互聯網和不同地區的追星同好交流,認識了不少國外朋友。
回國工作後,這個業餘習慣也一直延續,在2015、16年左右,她通過網絡的韓劇討論認識了香港和臺灣的朋友,因緣巧合下網友們相約結伴到濟州島遊玩。那次的旅遊帶來許多難忘的經歷。
“我跟媽媽和朋友們登上韓國最高的山——漢拿山山頂,但卻也很無奈的意外發現自己的體力和腳力很不行”,她笑說。
漢拿山不允許遊客在山上駐紮過夜,晚上7時就會封山,一般下午2時半左右就會要求遊客下山。嘉雯和同行旅伴因為膝蓋不好,落後其他下山的人群,結果最後被山上的管理員用運載貨物的單軌車“運輸”下山。
韓國自駕 省時省錢更自由
濟州島行也是她第一次申請國際駕照,在韓國自駕。
“在大馬習慣了左邊行駛,原本以為右邊行駛會很難,但只要一定要記得交通圈運轉的方向跟我們不同之外,慢慢就熟悉了。”
有了這次的自駕經驗,她之後到訪韓國,也和朋友一起開車到韓國江原道東岸的海邊玩,到訪了以日出聞名的正東津,還有以韓劇《鬼怪》、《男朋友》等拍攝地聞名的江陵海邊。
她說,在交通相對比較不方便的韓國郊外,自駕在時間和金錢安排上更自由,可以造訪的地方更多,是非常推薦的旅遊方式。
由於不間斷進修韓語,她在韓國旅遊的時候也儘量跟當地人用韓語交流,平時也通過閱讀韓國新聞、論壇、文學作品,和追蹤非常貼近時事動向的韓國綜藝等等,進一步瞭解和分析韓國社會文化。
各種因緣建立了對韓國情感
“近幾年韓流盛行,除了韓流音樂,影視作品和其他文化也更為國際平臺認識,然而,也造就了很多人對韓國的刻板印象——不是過於美化,就是下意識排斥拒絕。”
嘉雯說,她對韓國的情感,是因過去種種的因緣而建立的聯結,通過到韓國旅遊和各種生活上的交流,認清自己對這個國土風情文化的喜歡以及厭惡,其實也是一種自我發現和開拓的過程。
幾年前,她誤打誤撞之下,和當時回國後就音訊全無的大學同屋再次取得聯繫,之後去韓國,兩人必定會見面,2019年同屋結婚前夕,她也到韓國旅遊順道送上賀禮。兩人約好了以後要一起去韓國郊區露營,但因為疫情無法出國,目前只能通過通訊軟件維繫感情。
“那位姐姐常笑說我有時候比她更像韓國人,說我前世大概是韓國人。我想可能也是,要不然,也很難解釋我對這國度的奇怪感情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