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1:07pm 09/02/2025

首相署

特别拨款

曾敏凯

首相署

特别拨款

曾敏凯

大年新民中学建教育楼 曾敏凯宣布大红包:50万令吉特别拨款

(双溪大年9日讯)双溪大年新民国民型中学(新中)建教育楼,获50万令吉

首相政治秘书说,政府所面临的其中一大挑战,是要在极有限的教育资源下,实现最大效益化,现阶段的拨款数额多寡,只能按轻重缓急去分配。

ADVERTISEMENT

曾敏凯今早受邀出席新中在恩惠广场举行的“2025-2026年校方与家长交流会暨中一新生入学登记日”活动,并在致词时宣布首相署拨款50万令吉,充作该校新教育楼的兴建经费。

曾敏凯说,无论城市或乡区、大型或小型学校,各校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小型学校由于学生少,教师能够更专注教学,但也因家长不多筹款不易而长期缺乏资金来源。大型学校学生多,却面对设备需求量更大的问题。

“各州学校面对的挑战有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比如一些学校连校地也是租的,一些学校学生则需要乘船去上课,若校方无法提供住宿,有的学生拒绝上课。有的学校需要资金更换智能一体机(Smart Board),有的学校一旦资金链断裂则随时面临关闭的可能。”

“到底孰轻孰重?政府实在没办法凭学生人数多寡、成绩好坏去决定拨款数额,只能将仅有的资源,按照轻重缓急的标准,先解决校内的关键及基本问题。”

他说,政府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拥有大量资源,只能通过善用和减少浪费资源,做到尽量配合校方,逐一完善学校设备。

“减少津贴、涨价等样样不能做,甚至首相不领薪也遭某些人谩骂。”

他说,各校若有建设计划不必排队等政府发放拨款,可以先进行工程,政府随后资助,这样才能确保“该得到的”与“想得到的”都不落下,而政府也能全面照顾到各所学校的需求。

“比如去年新民华小的新校舍几乎建竣才获得政府的100万令吉特别拨款。”

华教师资“鸡和蛋”问题必须同时解决

曾敏凯也提及,华文师资涉及的“鸡和蛋”问题必须同时解决。教育部尝试以电联方式,逐一说服那些具备资格的中文系大专生到中学教华文,与此同时,也借着向高教部争取增加大学中文系的收生名额,培养更多具教华文资格的教师。

“如今面临的挑战与过去不同,华裔过去担心华文遭排斥,很难在马来西亚生存,而事实上,尤其乡区,北部或东海岸,根本无需担心没有人要学华文,反而该担心友族同胞大量涌入华校就读,华校是否有能力去承担那个需求量。”

“如果连中文系毕业生都没有兴趣教华文,而其他大专科系的毕业生,又没有条件申请教华文科,这样就很难填补中学华文师资。”

家长须取正规渠道与校方沟通,勿在社交媒体宣泄情绪

董事长郭晋齐促请家长尽量使用正规渠道与学校负责人沟通,而非在社交媒体上宣泄任何不满情绪,使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棘手,同时也未能解决问题。

此外,他说多数华裔生对马来语的掌握能力稍逊,但我们毕竟生活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族群的国家,掌握好马来语更具优势,希望家长全力配合校方设下的增强学生马来语计划,包括额外补习班。

另,他也说该校是半津学校,每月政府仅津贴最高5000令吉的包括水电费用(Bil Utiliti),但该校每月水电费开销是1万3000至1万4000令吉,全年单单水电开销等,超出10万令吉。软硬体维修费20万至30万令吉,这些还不包括大型教育楼工程费。

他说,该工程预计今年7月竣工,等到政府批文加上软体设备,目标是2026年开学时正式启用。

他说,校方承诺会竭尽所能地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与学习环境,也盼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

与会者包括峇甲亚兰区州议员罗炜家、吉打教育局代表再纳、瓜拉姆拉县教育局代表莎峇丽雅、董事会财政陈家勇、新民校友会主席伍坚宗、家协主席叶振华与副主席庄嵋嵘,以及校长李丽清。

#

(大北马)新中获首相署50万特别拨款
曾敏凯(左四起)移交50万令吉特别拨款予郭晋齐,叶振华、莎峇丽雅、罗炜家、庄嵋嵘、陈家勇,以及左起伍坚宗、李丽清与再纳陪同。(陈嘉盈摄)
(大北马)新中获首相署50万特别拨款
曾敏凯也亲自主持首相署政治秘书办公室主催,华中主办的UPU国立大专升学辅导讲座会。(陈嘉盈摄)
(大北马)新中获首相署50万特别拨款
新中教育楼工程料今年7月竣工。(陈嘉盈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