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贫穷

外出用餐,商家的电视机正播放台湾美食节目,介绍麻薏,这一定是台中,台中以外罕见麻薏。台中人未必全都爱吃麻薏,可是一定知道麻薏。近来麻薏成了台中特产,倒是有点出人意料。 几年前知名作家刘克襄为文谈论麻薏,表示麻薏是贫穷的滋味,这个看法饱受抨击,吵着吵着,多少吵出麻薏的名气。我觉得刘克襄的说法对,但也不全对。 黄麻曾是台湾重要经济作物,为麻袋、麻绳的原料,麻薏便是取用黄麻嫩叶烹煮的食物。可见是物资不丰年代,先民物尽其用,因而出现的创意,由这个观点认为麻薏是贫穷的滋味,确实顺理成章。然而黄麻并非台中专属,其他地区多少亦有种植,却未发展出食用麻薏的习惯。 或许与麻薏处理过程繁琐有关。几位女眷处理一上午,过程消耗大量清水,可是只够煮一锅汤,根本闲人才得以享用。以制作程序看来,将麻薏说成贫穷的滋味很怪,有闲情逸致不时烹煮麻薏的家庭,不会太穷的。 爱吃的说是苦口回甘 挑选嫩叶是第一道手续。一大袋麻叶,选取后只剩一小堆,这可千万马虎不得,以免成品难以入口。随后一一去除叶脉,处理好放在洗衣板上搓揉,除去黏黏的苦水。清洗完,接下来麻叶碎片静置水盆、或以流水洗去苦味。最后加上番薯、小鱼干煮成汤,据说清凉退火。我那素来挑食的表妹,餐桌有麻薏就乐意吃饭。 麻薏什么滋味?苦苦的,爱吃的说是苦口回甘。小时候看到一锅绿绿的汤很可疑,第一印象不大好,吃一口,非常之苦,或许是我吃过最苦的食物。苦瓜与麻薏相较,简直没味道。往后偶有长辈游说夏天吃麻薏很好什么的,我家手足全都拒绝。 化工业兴起后,取代麻袋、麻绳,台中早已不复广植黄麻。如今麻薏取自专门栽培供食用的黄麻,且经品种改良,已经没那么苦了,惟我无意尝试。 拜访台中人,假使主人端出自家烹煮的麻薏招待,记得真诚感谢。愿意烹煮如此繁琐的料理让客人品尝,可见待客热情诚意。当然如今大半是买回来的,但以前街上没人卖麻薏,想吃得自己煮。 父亲是台中人,从未听他想吃麻薏。他嗜甜,麻薏可能不合胃口。妈妈是客家人,尽管厨艺不错,但不会煮麻薏,所以家里从来没出现过麻薏。麻薏是暑假回父亲老家,或拜访亲戚才会见到的特殊食物。 如今麻薏似乎成了台中名物。台中人开心就好,我没意见,反正我是不吃的。
1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安华提出了“喂养论”,然而团结政府能否终止新经济政策,拿掉喂养的“汤匙”?还是因为基于马来票,而原地踏步? 历任首相都关注贫穷问题,但没有安华投入那么多的资源和精力,这或许与他的家庭及教育背景有关。 安华的父亲依布拉欣阿布都拉曼是医院搬运工,后来参政,在1959年至1969年间当选为巫统威中区国会议员。1974年,安华因为率领学生抗议乡村贫穷和饥荒而在内安法令下被捕,他在甘文丁扣留营渡过了20个月。 相信安华早年受到伊斯兰及左翼思想的影响,无法接受社会的不公义。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如今彰显在施政中。 譬如,安华自上台以来,多次强调实现“零赤贫”的目标,并且宣布今年7月底成功达致该目标。 安华也在多个场合表达对穷人的关怀,他在提呈2024年财政预算案时,指示政府大学不能因任何贫穷学生在被录取后,无法缴付入学费用,而拒绝让他们入学。他还特地与吉隆坡市长会面,商讨提升小贩设施。 在合理化补贴方面,他更关注穷人的需要,而不是富人。 最近,安华为吉隆坡迪沙花园的Residensi Suria MADANI可负担房屋主持动土礼时措词强烈的表明,政府不会理会该花园“豪宅区”居民的反对声音,以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房屋需求。他说,即便是低收入群体社区,也需要具备舒适环境设施,不是让孩子只能在路边玩耍。 安华关怀城市里无家可归,或居住在拥挤环境的穷人,因此房屋及地方政府部向财政部提交33项2025年财政预算案建议,其中包括首次购屋者将获得最高3万令吉的首付款。 但在消除贫穷方面,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低收入者经历冠病疫情的冲击。疫情期间,自杀率攀升、民间发起举白旗自救运动;至今疫情对一些家庭经济的破坏,还没有修复。 [vip_content_start]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去年10月14日至11月16日进行的《边缘生活》调查报告,有41%的吉隆坡家庭处于绝对贫困状态,17%的家庭处于赤贫状态。此外,槟州政府和马来西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委托槟城研究院编制的报告指出,有超过60%的槟城低收入家庭在每月收入中并没有储蓄。 截至去年9月30日,有630万名55岁以下或48%雇员公积金会员,公积金户头存款剩下不到1万令吉。在开放公积金第三户头提款后,存款不足的问题会更加严重。 所以,即使安华政府发放再多的资源,也无法消除贫穷、解决民困,他必须从改变经济政策做起。 安华在野时曾经呼吁立即终止新经济政策,不分种族打击贫穷。一般认为,新经济政策提倡的制度化种族主义,是社会贫穷问题的根源;它使富有的马来人更富有,穷人更穷。 安华日前在玛拉工艺大学25周年校庆的演讲中提到,马来群体不能继续接受喂养(spoon-fed),以致过度仰赖他人。安华说到了重点,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己掌握赚取收入的技能,才能真正的摆脱贫穷。一再喂养,就会养成依赖性,不思进取。 事实上,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从马哈迪第一次任相开始就有同样的说词,比如“丢弃拐杖轮椅,用双脚走路,才能变得更强、更好”。但是,说归说,援助政策始终没有停止,弱点也就继续存在。 安华提出了“喂养论”,然而团结政府能否终止新经济政策,拿掉喂养的“汤匙”?还是因为基于马来票,而原地踏步?《2035年土著经济转型计划》的推行,显示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获得延续。 安华曾经说过,虽然大多数巫裔都属贫困,但华裔和印裔中也有穷人,更重要的是,印裔是当中最贫困的族群。既然如此,消除马来人的贫穷不算成功,除去全民的贫穷才符合安华的人道主义。 消除贫穷不能只是政治口号,必须勇于改革,拿出实质的行动。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29日,世界宣明会在沙亚南甘榜峇魯HICOM人民组屋(PPR Kpg. Baru HICOM)的小型青年活动中心,为Eat Right To Play Right(ERTPR)项目进行开幕典礼,目标是鼓励孩子们多做运动和协助父母在家里培养健康饮食习惯,进而消除城市贫困的隔阂。 现场仿如一片橙海,很多孩子都穿上写着“One Goal: Eat Right To Play Right”的鲜橙色衬衫,身穿运动服并携带羽球拍。四个羽毛球网设置在青年活动中心外的空地,周围的场地也有多个活动摊位。 如何定义城市贫困?城市经历快速工业化吸引了人们迁移至城市谋生,导致城市过度拥挤,生活成本高昂。加剧贫穷的因素还包括:社会经济不平等、种族歧视、政治腐败等等,让城市贫困群深陷困境。 虽然他们有车有房,却面临不一样的挑战,如:缺乏优质教育、收入不稳定、生活环境恶劣等。孩童面临的挑战甚大,平日营养摄取量低,生活环境也缺乏玩乐运动的休闲空间,导致发育迟缓和学习能力停滞,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ERTPR项目以体育和营养饮食为引导,落实三项主要的活动:志愿者和教练的社区赋权、羽毛球训练班和社区厨房。 项目经理 Lydia Lee 解释为何选择以体育和营养为项目引导,“我们要灌输这样的理念:如果你想成功,那就必须身心健康!但是,单靠传统式的教导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把有趣的元素带入其中,吸引孩子前来参加。所以,我们开设羽毛球训练班鼓励孩子保持活跃,促进交流与合作。” 这是世界宣明会第二次在甘榜峇魯HICOM人民组屋举办ERTPR项目。第一次只有35名参与者,居民支持也不多。如今,第二次的参与者剧增50名,爆满的活动中心更是反映了居民对该项目的支持。 ​比赛的快乐游戏 开幕仪式后,参与者聚集在青年活动中心前的临时球场,观看接下来的羽球友谊赛。每场比赛以双打进行,除了项目参与者,Terry Leong、伍美芬、数名志工教练和 Changemakers 也参与其中。球员们在场上竭尽全力,两旁的观众们为他们加油打气,打赢了更是欢呼雀跃。 ERTPR的羽球训练班开放给7至12岁的儿童,总共有12项课程。首先,羽球志工教练们会通过互动型活动向孩子们传授营养知识。之后,教练们才展开羽球训练。 One Goal Malaysia 负责培训志工教练。这种社区赋权方法目的在于栽培社区领袖,有利于项目的可续性。 18岁的 Mohd. Farhan 是一名志工教练。他希望可以提升自我,“我想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让孩子们从中学习,提升他们的羽球技巧。”羽球志工教练年龄介于13至18岁,间接的赋予年轻人领导基层活动的能力。 教导小孩子并不容易,但Farhan秉持着认真教学的态度去应付,“尽管孩子们可能调皮,但我们不能对他们太友好或太激烈,必须严格但同时也平易近人。” 羽球比赛结束后,参与者走向营养饮食摊自行组装三明治,小孩子们更是冲向游戏摊位玩游戏赢礼物。 ​分享与创造健康美食 ERTPR的社区厨房活动旨在教育家长如何健康饮食与烹饪;共有3个课程,2个月进行一次。参与者有机会出席营养工作坊、进行小组讨论和烹饪示范等活动。 世界宣明会工作人员 Yogi 表示:“社区厨房活动为家长提供平台分享烹饪技巧和便宜购买健康食材的方法。此外,我们也鼓励家长设定目标,比如:饭后必须吃水果或每一餐至少有一样蔬菜。” 她解释,“社区厨房活动欢迎当地居民来主持烹饪课程。我们曾办韩国主题美食烹饪课。那个项目很受欢迎,参与者学习如何制作饭团和泡菜汤,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吃。” 第一回ERTPR项目的评估数据反映显著的成就:43.6%的儿童在营养知识方面有所增长,48.7% 的儿童在饮食习惯方面有所改善,28.2% 的儿童的体能水平方面有所进步。ERTPR也成为当地居民结交朋友和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的机会。 ERTPR 重办的挑战与期望 开幕活动的出席嘉宾有马来西亚世界宣明会执行总裁 Terry Leong、前国家羽球选手伍美芬、世界宣明会 Changemakers JE Pong(@jeii_pong)、Henn 国贤(@94henn)、Joe 曾耀祖(@joe117)、雪兰莪州房屋与房地产局总经理 Tuan Hj Wan Mohd Fadzli bin Mohd Yusof,以及PPR HICOM 妇女组织(PERWACOM) 主席 Pn. Norizan Binti Mohd Nor。 羽球激情,社区团结 Terry Leong 致开幕词时陈述自己与孩子们的互动,“我问孩子们从第一次的ERTPR学到了什么,他们很热情地告诉我,他们在这里学到了各种羽球技能!今年,我们再次回归,让孩子们能学习更多的球技,同时也能强壮身体。”她希望能通过ERTPR改变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借由运动和均衡饮食培养健康,为日后的成功奠下基础。 伍美芬致词时也分享了成为一名运动员的趣事。“我9岁时成了州选手,必须经常训练。当时,我和许多孩子一样,都很讨厌吃早餐!训练时,我总是感觉身体虚弱,表现特差。我的教练奉劝我:如果想成为羽球冠军,就必须吃好三餐。”她也敦促父母鼓励孩子参加ERTPR,并强调说:“通过体育运动,孩子们可以培养良好的品质,如纪律、决心和勇气。” Mohd. Fadzli 很高兴ERTPR能重办,并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他说,“在人民组屋里,大多数家庭月收入低于3000令吉,但食物价格和生活成本却大幅度上涨,许多家庭因此陷入经济困境。”除了经济问题之外,他还谈到了时间贫困的问题。“许多父母忙于工作以维持生计,极少有时间为孩子准备三餐。”他呼吁父母带孩子参加ERTPR,让他们体验专业羽球训练,留下美好的回忆。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冲突事件引发的饥饿危机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世界宣明会扶贫 贫困带来的饥饿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后浪袭来:Z世代如何撑起饥饿30自办营
7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