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老店

2星期前
3星期前
摇摇晃晃的火车上,两小时迷迷糊糊的忽睡忽醒,我在接近最后一站时像感应到了什么一样,猛地清醒过来。火车伴随着刺耳的刹车声缓缓停下,我用双手按了按因靠在硬邦邦的座椅上睡僵的脖子,转头向车窗外望去。窗上还残留着火车从沙登出发以来一路沾上的雨水,但隐约可见窗外一片生机勃勃的绿,层峦叠嶂。到家了——我跟自己说。 拎着行李箱走出火车站,我贪婪地吸了一大口气,雨后潮湿的空气夹杂着草木的清香和泥土的腥味,“呼……”我吐气,心里似乎也轻松了许多。 远处刚下班的父亲开着上班用的黄色大皮卡缓缓驶来,我熟练地打开车门往上一跳,行李往后一扔,二郎腿一翘,便舒舒服服地靠在椅背当“老板”。父亲看出我乘车的疲惫,便也不作多问,降下车窗让我透透气,他知道这是我上大学以后才有的习惯。淡边四面环山,山明水秀,我自小在这里长大,自然不习惯城市的空气,所以每次回到淡边我都格外珍惜这座小镇目前还算清新的空气,坐车连空调都不开了。 从火车站拐个弯出来就是淡边的主街道,大路两旁是两排面对面的二楼长店,其中以百年老店居多。有些店铺的二楼还保留木质楼梯、木质地板和窗户,店铺门上方也保留店名或堂号匾额,不难看出老一辈对华人传统文化的爱惜。虽是老街,但街道经过美化近年也吸引了不少媒体前来拍摄,几年前还曾有新加坡电视剧剧组取景,让我们这些小镇居民多少跟着沾了点光。只是两年前的农历新年不知道谁出的主意在街道后巷墙壁画了几幅壁画,巷子里摆上几盆假梅花,挂上几串灯泡,原本空无一人的后巷就变成了游客新的打卡点——梅花街,让人不禁感叹策划者实在是紧跟潮流,懂得利用网络风向搞噱头。 皮卡车跟着车流往前,匀速穿过街道,我一会看左一会看右,小诊所、银行、脚车店、理发店、超市、mamak档、文具店、油站……嗯,除了大巴刹外新建了个写着“TAMPIN”的大地标,或许是为了给这座处在森美兰州和马六甲州边界的小镇划个分界线,基本上就没什么变化了。沿着主街道走完,坐南朝北前方是一个十字路口,东南方向过去就是马六甲州,西边直通森美兰州首府,也就是我和外地人提及森美兰时大家比较熟悉的芙蓉。北边呢?我也不清楚,反正往那儿走能到家。 风水最好的住宅区 过了十字路口往前走,经过一座印度庙,一座清真寺,便又是一个十字路口。往左是条上坡路,是登山客前往淡边山的唯一路径。路口架着一个大约6公尺高的不锈钢架子,两边挂着俩大红灯笼,中间写着“淡边新村”4个大红字。穿过这个钢架顺着马路一路往上,道路两旁是五六十年代的新村板屋,天气不那么热时能看见老人坐在院子树下聊天、乘凉、发呆。过了板屋再往上就已是现代化的砖屋。 再继续往上,淡边山脚下,便是我自认为淡边风水最好的居民住宅区,这里的屋子依山傍水的,每天“开门见山”吹吹冷风,吸上几口新鲜的空气,日子过得好不滋润。如果你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我会指一指山脚下那所华小跟你说:“喏,我也享受过6年的好日子。” 过了这片住宅区再往上,便是淡边小镇的“靠山”——淡边山。虽然不足800公尺高,但淡边山是我国半岛主干山脉蒂蒂旺沙山脉(Banjaran Titiwangsa)以南的最尾端,深具地理意义,而且依附森林保护区,听说还有人在山上见过黑豹,所以每年也吸引了不少登山客到访。从山脚到山顶的距离有100个电线杆之多,登山时数着电线杆的序号就能知道还有多远,50便是半山平台,左边有个凉亭,右边是差不多10公尺高的瀑布,路中间有个刻着“Gunung Tampin”的大石头,专门给坚持不到山顶的人拍照留个念想。 其实登山并不难,至少登这座山不难,因为山顶是电讯台基地,早些年人家建电讯台时顺带把山路也铺成泊油路了,与其说“登山”还不如说是“走山”,只是条比较陡峭的马路罢了。如果一大群人一起走,笑着闹着不出一小时就能登顶。只是人少的时候万籁俱寂,马路两旁的参天大树像巨人俯视人类一样充满压迫感,气温瞬间降下几度,偶尔传来一声不明生物的低吼便足以让人寒毛卓竖,硬撑到半山拍个照就灰溜溜下山了。 绿灯亮起,皮卡车在十字路口往右转,开过一座桥,桥下是一条小河,不宽,三四公尺左右,从地图上看往南下可衔接马六甲河。那河水不深但河堤高,下暴雨时起到不小的排水作用。过了桥第二个路口往左拐的花园住宅区便是我家。 皮卡车刚转进路口,家里两只“大番薯”仅凭引擎声便已经能认出车子,两条尾巴像直升机桨叶一样高速旋转,连带着屁股都摇了起来,张嘴吐舌兴奋地在门口迎接我和父亲回家。皮卡车停在院子里,我下车摸了摸两颗毛茸茸的脑袋,抬头一看,对面邻居阿姨堆着满脸笑容向我挥手,说:“回来啦?” 我也学着阿姨露出8颗牙齿:“嗯,回来了。”
2月前
5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有友探访,不管远方的知交或半熟的相识,一说吃饭,脑袋懒得转,没有刻意去尝新尝鲜,总是约他们去老店。发了地址,打了电话预订,大家准时出现。 也许年纪渐大,理解老店吃一天就少一天(间),也因为老店的味道已经钻入味蕾心坎,时间一久,它像刻痕,印在味(胃)上,就去不掉了。 近年去得最勤的槟城老店是风车路的洪火炉。洪火炉真有其人,这创店六七十年的福建菜老店,从他手中传到当今掌店掌厨的孙子,已经四代人。店里没有菜单,面向大众的只有老旧的云石桌和墙面白磁砖,上桌的饭菜亦不华美,丝毫拍不出网美照。 店里菜式从来未变,也不添加,所以不会让人有选择困难症。五六十年来,就那几样福建传统小菜镇店,从师傅的手里一碟一碟炒出来。意思是说,你家里公公当年在这吃什么,你现在就在这里吃什么。 每次报到都点炒蚝面、炒冬粉、肉羹汤、蚝煎和韭葱炒豆干。抬头看看,别人桌面上,几乎都是一样的食物。最最喜欢的是那炒得黑亮亮,将蚝粒鱼肉蔬菜鲜味吸收饱满的炒冬粉。蚝煎也是,蚝粒新鲜之余,充实带焦香的整体口感,和在汕头原乡吃过的雷同。这些老菜每吃一回,就觉得生命因此丰沛一些。 这店还有个趣点。饭吃一半,卖自制肉松的可爱姨就会推门而入,热闹登场。戏码是这样开始的。可爱姨先在每桌摆下试吃的小碟子,盛满肉松和肉松卷。不管你买不买,可爱姨过后都会趋前和大家小聊一番。 从食客和她的对话中,她秒捉到关键字,马上即兴的说出一连串急口令,她多数说福建方言,有时也会用华语,临场发挥的功力不输演员。直到大家哈哈大笑,不必硬销,被逗乐的顾客,必会开心掏钱将几罐带走。优管里搜一搜“可爱姨“,就可以看到顾客给“可爱姨”摄录的视频,片子是过万点击率的呢。 世界变化快,吃喝的花样永远有你想不到的发展和趋向,跟得上或跟不上,都只是选择而已。 洪火炉这老店,最美好的地方是不管世界如何幻变,它始终站在原点。只管做好祖辈传下的味道,不求新不求变其实一点问题都没有。 洪火炉这店名,很自然让人联想起炉火纯青四字。这成语指的是古时道士炼丹,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火焰,就算成功了,后来人们将它比喻为功夫达到纯熟的完美境界。见店如见人,这店的名干脆了当,取得太好,但愿这火炉一直烧旺。   更多文章: 张丽珠/人间烟火大路后 张丽珠/服装店里看书赏画喝咖啡 张丽珠/益和茶楼 歇一歇再回來吧! 张丽珠/稻香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