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旅行

回一趟马来西亚越来越吃力,尤其是转机的周章很令我忧心。到了晚年深居简出,开始担心再不出门恐怕就会失去自己搭飞机的能力。我的兄姐比我更老,我回去看他们的可能性比较高,要他们来看我恐怕更难。这次外甥给我买了机票,于是回去跟大家相聚。 许多年没见面,大家聚会,我有点生分不自在,虽说网上有交谈,一旦面对面互动,我有门被敞开,被大家一览无遗的感觉。其实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我只不过住得远,血脉还是相连,没有必要防御或顾忌什么。看哥哥姐姐们,兴致很高,并没有隔阂,仿佛我并没有远离过,仿佛我们只是小别,我出州生活,回来亚罗士打过年过节那样家常。 三哥安排全体兄弟姐妹聚餐,我们论菜色、忙着品尝我几乎已经忘掉的菜肴,谁都没有赘言,我想起小时候家里吃晚饭的情景,各人有各人的风格:二哥稀里哗啦地扒饭,二姐吱喳又慢嚼,总是最后一个离开饭桌,其他人则自顾自吃饭,没工夫搭理。老来难得又聚餐,我感觉到这吃饭的情景,除了时空的转移,其实就跟儿时相似,回想各人小时候的样貌,竟想不起来,记忆里我们只拍过一张大合照,我手中没有这帧照片,只粗略记得大家的长相。 观察各人,努力寻找他们往日的风貌,无奈眼前的脸庞个个干瘪如风干橘子,皱纹蜿蜒如皴痕,就是眼睛,也散涣无神,风霜曾经掠过,怎样也无法重现原有的丰采。我想到自己的容貌,也一样衰败,又何必费心去回忆逝去的年华呢!不如专注当下,重新撷取我们今日的共同点,把大家现下的欢颜笑语统统印记在心中,留待分别后再慢慢回溯品味此刻的愉悦。在老年还能兄弟姐妹相聚,是因缘更是奇迹,庆幸我们都健在,才有这个机会。今日团聚,明日还能不能齐全,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愿意去揣想,都全心全意把握这个时刻,我懂得时机稍纵即逝,抱着没有明天的心态去跟兄姐交会。我们有过共同的童年,现在有了短暂的共同的老年,手足之情始终没有变质,应该是上天的恩赐,也是父母亲的庇佑。我们没有辜负爸爸妈妈要我们手足间不弃不离的意愿,对我们对父母亲都是一种亲情的延续和对生命责任的体现。 大家相聚时我自然会想起早逝的大姐。我们剩下的7个,聚会其实永远不能齐全,只是大姐离开太久了,生活上已经把她摒弃,也许大家都不常想起她,7人相聚时都以为齐全了。可是,大姐活过,时空上的失联并不会令她在我们的意识里隐灭,虽然形体上她是不在了,她的音容及精神永远不会消翳,是不灭的存在。这次在亚罗士打聚餐,我把大姐包括在里面,想像她老年的样貌,想像她可能的话语,这样就感觉到我们都到齐了,是一个大团圆。不知道为什么华人有这个传统:样样都要团圆,总觉得只要遵循这个传统,也不用追根问底,去实现它,就是一种幸福。 我在亚罗士打只逗留一个星期,哥哥们都有日常的事要处理,各忙各的,我回来探亲,蜻蜓点水,大家都没机会深聊。可是,就算有时间,我想我们也没话可说,该问候的问候过了,该交代的也交代完了,问生活过得好不好,过得好大家安心,过不好大家也无能为力,我们都老了,已经走到有心无力、自身难保的境地,只能互相打气,各自保重。但我毕竟回这一趟,大家见面欢聚,一切尽在不言中,只要心意互通,每个人都感觉得到每个人的关怀,便能够天长地久,永怀心底,我们也不必求朝朝暮暮相依相护,大家有各自的生活,相知就够。 她们都认为我会活最久 跟两位姐姐相处的时间比较多,我们结伴去台湾旅行。旅途中相处,仿佛又回到童年和少年的共处时期,时隔半个多世纪,我发现,姐姐们很多方面没有改变,尤其是个性,跟当年几乎一样。想必我也没有改变,因为我感到她们对我的态度就跟小时候一样,总是替我出主意、好像我还跟以前一般没有主见。我一向讨厌旅行,这次爽快跟姐姐出游,求的是大家在一起做点什么,她们喜欢旅行,就一同去做。这一趟旅行是姐妹第一次也应该是最后一次同游,不知她们怎样看待我们的台湾行,于我这是一段让我珍惜一生的时光,我们是仅此一游、仅此一会,没有以后了。 行旅中我们在每个景点拍照留念,欣赏风景的时候我聆听二姐的话,她的多话一如从前,我也一如从前没去注意她话语的内容,只专注于她的神情、声调及身体语言,尽量把她的形象烙印心中,让我可以保留。我们此后分别,我相信,很可能就是死别。也许我太过悲观,可是,到了这个年纪,我宁可先作心理准备,好像这样心里就有了个底,等我们走到那个时刻,我就能承受死亡带来的失落和悲痛。然而谁先走没有一个定数,我们三人中算我最健朗,她们都认为我会活最久。她们没有想到,先走的人其实比存活的人好过,人死了就万事皆休,什么感觉都随风消逝,留下的万事要由还活着的人去处理和化解。那种失去亲人的悲伤,是需要长时间慢慢消解,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煎熬是要活着的人去承受的。 我们兄弟姐妹中我不希望我先走,因为我知道其他的七人会非常难过,宁可他们先走,这个悲痛由我来承受,不愿意看到他们承受这个煎熬。无论如何,谁先去谁要承受伤悲我们无从左右,一切顺应天命,我能做到的是把握大家在一起的机会,珍惜每一分钟,把每个人的一颦一笑印记在心,陪伴自己过余生。 三姐健康不好,从澳洲回马相聚,如果还有下一次的聚会,她还能不能回来不得而知。我俩都不多谈,但我晓得彼此都知道这很可能就是最后一次。不知道她怎样期许这一趟旅行,我则是抱着感恩的心来享受我们的共处时光。我们的居住地相离千里,要安排跟其他人会合并不容易,要一起出去旅行更难,这次成行仿佛冥冥中的安排,仿佛上天垂悯,让我们能趁此行好好拾取互相的气息,感受这份亲情。我总感到,跟姐姐在一起,就有不可言说的安全感,一种安心,一种实在,所有生活上的问题就自然沉淀、轻微化,仿佛就算不能解决也能承受了。 我们其实不必促膝长谈,只要一道进出,逛街或观景什么的,一两句平常的关怀,分吃买来的食物,就是亲情。只要生活在一起,短暂的10天,也够沾濡互相的情怀,其中有你也有我,弥补我们生命里曾经发生过的错失和异议。所有的冲突如今统统显得幼稚不重要,我提醒自己,以往对姐姐们的疏忽已经过去,所有的对和错不可能重来和改变,再后悔或追忆都无济于事,我要把握的是当下,此时此地,不要让它溜走。逝去的放掉它,记取我们此刻共处的分分秒秒,感受她们也让她们感受到我。 旅行后,三姐和我各自回居留地。姐妹在机场拥抱说再见。我不知道今后还会不会实体再见面,但有网络联系,线上见面也颇真切。我回到瑞典,犹如作了一场梦。回到日常,生活上进进出出,马来西亚的逗留是一个插曲,像唱一首歌,吟一阙词,曲终人散,余音却萦绕心坎,能够持续很久很久。每天做千篇一律的事,我还是我,但其中多了什么,使到“我”有了更细腻的内容,更婉约的情怀,我,从此带着一份亲情,能够在风雨缥缈中慢慢走向永恒。
6小时前
但凡曾负责组织家庭自助旅行的人们,想必多少经历过一些甜蜜的烦恼。 尤其是在制定行程时,必须考虑每个人的喜好、饮食习惯、体能等等,出门在外还得肩负导游、司机的工作,承包问路、导航、搬行李一系列苦力活,比出差工作更忙碌。 而这种工作量之多之繁琐,难度系数会随着出行的人数增加,光想像就觉得头疼。 然而蔡竞纬却非常享受这种甜蜜的烦恼,在漫长的MCO终于宣告结束后,他就带着妻子、两个女儿、母亲、岳父和岳母一行7人开始探索世界之旅。 蔡竞纬来自吉打州,如今在新加坡定居至今10年,每年总会回老家3至4次探望陪伴母亲,交通的发达让“分别”和“重逢”如同家常便饭,不值一提。 一直到2020年,一场瘟疫导致世界停顿,交流中断,让他开始意识到即使交通再便利,终究是相隔两地,感受到身在异地工作,无法与家人相聚的困难。 “那段时间真的是很痛苦,因为我们只能用电话来联系嘛!尤其是我的妈妈一个人在家,然后又无法出门,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 虽然他在医院通讯部就职,但由于该医院是慈善性质,与长者接触的时间很长,因此更理解长者的精神需求。 “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应该更多一点。” 许是在他6岁那年父亲因癌症去世,兄弟姐妹四人由母亲一手拉拔长大,供书教学直至大学毕业,可谓含辛茹苦,所以在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格外看重亲情。 考虑到家中长者由于无法出门和疫情的影响,经常感到焦虑,不利于身心健康,于是在国门初开之时,夫妻俩便订机票带着2个女儿、母亲、岳父、岳母,甚至包括妻子的年迈外婆出国旅游。 “那时我真的很果断,二话不说就直接买了机票,带我的岳父、岳母全家人一起出去,地点没关系,主要是让他们的心情能放松下来。” 短短两年,他们已经在丹麦、瑞典、越南、日本、泰国、韩国、台湾等地留下足迹。 在还未遗忘时出发 一行7人至8人堪比小型旅游团,其中还有幼童和数个6旬以上的长者,还采取自助行模式,且勿论金钱的消耗,全团仅有他一名壮年男子,仅仅搬行李这类体力活的难度系数可想而知。 实际上很多家庭会选择“父母+子女”的组合一同出行,或者一趟行程带其中一方长辈出游以减低难度,为何他们要向高难度挑战?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觉得以后我们的时间还很长,但是我们能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 从夫妻两人于2017年到希腊圣托里尼度蜜月、乘坐热气球被眼前美景震撼以后,便心生一个念头:若父母亦能亲眼目睹该有多好? 他们希望长辈能看到马来西亚以外的国度,有别于日常生活的体验,如果他们不做,又有谁带长辈看世界呢? “所以就决定说接下来的日子都是带着妈妈、岳父和岳母一起去看。” 他笑说,如今他们已经年过6旬、7旬,一直到去年年底才第一次看到雪,而带着长辈们体验无数个“第一次”的他为此感到自豪。 也因为他在医院工作的缘故,目睹许多失智症的患者,就连自己的婆婆亦是其中一员,等到此时已经太迟。 “旅行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意义,对你也许还有意义,但是他已经不记得了。” 他指着满墙的“回忆”,问太太那八十多岁的外婆是否还记去年10月的台湾阿里山之行,只见她一脸茫然,不禁心生遗憾。 一起出门旅游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回忆,然而他们只存在其他人的记忆里,欢乐、愉悦、新鲜感仿佛与他们无关。 “我就是想趁我的妈妈、岳父、岳母也还能记得这些东西时(出门旅游),一切尚未太迟,还来得及。” 惊喜藏在住宿中 一家7口一起出行的成本自然不低,为了在“舒适”和“节约”之间平衡,免不了得多费心思。 他会提前一年开始搜索机票价格,由于长辈是退休人士,孩子们仍未上小学,只要机票便宜,又能配合夫妻俩的上班时间即能成行。 考虑到长途飞行的舒适感,在订购机票时会用里程+补贴差额的方式,替三位老人升级到商务舱;酒店住宿方面则是每次行程的惊喜所在。 “假设10天的旅程,有3至4天会住在比较豪华的酒店,剩下的几天会租住比较平价的住宿,这样就能有不同的体验。” 同时考虑到饮食习惯的问题,“方便面”必然在行李清单内,当他们欧洲租住平价的民宿时,他们会选择到当地的商场购买食材,自己下厨解决。 “真的很想吃中餐,其实也很容易找到。” 既要当司机开车,又要当导游做攻略、订机票酒店,如此这般折腾,报一个旅游团岂非更省事? “我不喜欢跟团是因为我的行程是为老人和小孩定制的,累了就回房休息。谁想继续逛的,就可以继续逛。” 顾及老人与小孩的体力,他会选择租赁一辆客货车自驾游,一路上看见美景便停车赏景、拍照、休息;感到饿了就去吃饭;疲倦了就回酒店歇息;行程可增可减,具备充足的弹性化。 少了赶鸭子上架,每日换酒店的匆忙,多了休闲的悠哉。 出发前为孩子、父母“做功课” 在每次行程之前,他会让孩子们参与进来,浏览YouTube是他做功课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通过YouTube等视频网站让她们知道我们会去什么地方做什么,对我来说真的是读万卷书不如走千里路。” 例如早前的丹麦行,基于全球第一座乐高乐园诞生于此,他会先跟孩子们解释为什么要去乐高乐园,而且是乐高的来源地,因此成了行程单上的重要打卡地点。 “虽然我觉得我们去的地方有时适合小孩子,但是对于这些老人家来说,也有他们的看点。只是他们是不会去参与那些刺激的项目,可以在旁边坐下用餐,也是一种享受。” 此外,他还会给老人们准备电话卡,以让他们闲来无事可拍照上传到社交平台,上网解闷。 当然,除了乐园、动物园等儿童景点,亦会加插温泉等比较适合老人的项目。 “通常我的旅程不会设计成全部是小孩子关注的项目,但是她们也会去接受。” “安排这种比较不一样的体验让大家不会觉得闷,然后观看不一样的东西。” 他选择的地点一般是他曾经到访过并且印象不错,如今年6月份将会前往土耳其、瑞士和法国旅行,其中只会到法国的某个小镇。 而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西班牙的马德里,尽管是声名大噪的热门景区,却并非他认为适合一家老少旅游的地点。 “我不觉得他们会喜欢。因为(环境)太杂,扒手又多,除非他们真的想去见识,否则我不会建议去这些地方,也不符合我的目标。” 风景、食物、文化等等是他优先考虑的元素,虽然泰国的曼谷、越南的胡志明市等地的环境不如发达国家来得清洁,可是这些城市的食物和文化却吸引他们前往,并且无需担忧扒手、抢劫等治安问题。 其实在社交媒体上经常能看到一些网民诉苦,提及跟父母出游的种种不愉快,对此,蔡竞纬则认为大家肯定会产生不同的意见,作为组织者的子女需要耐心,并且要懂得控制情绪。 “在出发前,我会事先开一个群,告诉长辈们我们即将要去哪些地点,为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包括提醒他们需要带什么衣服、鞋子,如若是需要步行较多的,还会建议他们可以提前做一些跑步、慢跑等体能训练。” “然后就是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毕竟你一个人出国跟带孩子、父母出国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趁一切还来得及,你准备好与家人制造回忆了吗? 更多相关文章: 穷养还是富养? 培养逆商最重要 培养孩子理财习惯 从管理红包开始 为女儿筑起后盾 用爱伴特殊一生
5天前
(新加坡6日讯)旅游后返家, 妇女赫然发现保险箱中的大量金饰和现金不翼而飞,损失高达10万元(新币,下同;约35万零320令吉),追查不果,因此报警调查。 《新明日报》报道,这起事故发生于去年10月24日, 地点是淡滨尼73街的松霏园公寓。 苦主王女士(56岁,金融业)受访时告诉记者,事发当天,她刚从国外回来不久,计划隔天再出国探亲,因此想从保险箱中挑选一份金饰作为礼品。 岂料,当王女士打开存放金饰的布袋时,却大吃一惊,发现所有的金饰不翼而飞,就连保险箱中的外币也不见。 “对于金饰被盗窃一事,我询问了女佣,也查找了对方的房间,并没有找到任何金饰,我决定报警处理。” 不过,由于家中没有安装监控器,王女士最后一次查看金饰是数月前, 所以也无法确定丢失金饰和财物的时间点。 “金饰价值大约六七万元,包括当年敬茶戴的项链和孩子满月的赠礼;至于外币则有欧元以及美金,总值两三万新元,财物总值约10万元。” 对此,警方受询时证实接获通报,案件还在调查中。 女佣曾向屋主下跪 由于怀疑女佣涉事,王女士已经辞退对方,并取消了她的工作准证。 王女士说,女佣珠(29岁)来自缅甸,于2022年尾来工作,虽然手脚不利索,但工作态度令人满意。 “她平时乖巧听话,指正错误时,她也欣然接受,从不顶嘴或摆脸色。” 王女士说,警察上门时,女佣坚持否认自己涉事,事后曾被带回警局调查。 王女士说,女佣被警员带走前,还有一个反常举动,快到门口时,她突然下跪,但没有言语,随后才跟随警员离开。 虽然女佣从未承认偷窃,但王女士表示,她还是有所怀疑。 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王女士事后也在家中安装了监控器。
2星期前
3星期前
远智有轻微自闭症。有时候他的行为举止像极小孩,所以我都喊他小智。在年龄上他比我大,但是相处间我难免就成为一个姐姐照顾他,虽然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喜欢独处,偶尔喜欢叫妈妈带他出国旅行。小智10岁那年的年终假期,陈太提出要让小智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希望他可以跟其他小孩一样出国游玩,所以两夫妇事前做了很多功课,包括陪他玩过家家,模拟各种在外会遇到的情况,而我闲来参与其中,后来扮演了餐馆老板娘、空姐、海关人员、超市店员等等。 对大人的提问变冷漠 众人面前,陈太只有分享美丽的景点和有趣的经历,绝口不提照顾小智的辛苦,陈太此后一再拒绝出国旅行,我该明白陈太肯定吃了不少苦头。小智偶尔会翻开相簿,要求陈太带他去玩,陈太以各种理由哄骗小智,“等爸爸忙完就去”、“爸爸还没有领年终奖金”、“等婆婆出院后就去”、“妈妈要工作”……陈太一直认为小智就是3岁小孩,很快就会忘记大人们说过的话。慢慢地,当小智的请求遭拒后不怎么发脾气,我想,或许他也有心淡的表现。一年又一年,或许他会知道爸爸领了年终奖金便会添置新家具或电器过年,压根儿没想带他出国旅行。 小智喜欢躲起来画飞机和大海,对于大人们的提问都变得冷漠,独自陶醉他可能再也去不了的地方,就算他再依赖妈妈,这个时候的他也会对妈妈不理不睬。小智比谁都敏感,提醒了我,当对某些人失去信任时,不就是对他所说的话无动于衷吗? 正当陈太也经历同样事情时,我连一句“我想小智的心情也是这样”都说不出,可能陈太不认同吧!在她眼里小智永远跟其他人不一样。 陈太说她终于离职了,她对老板感到失望,心灰意冷,因为老板经常食言,没有年终奖金不打紧,最难应对的是老板喜怒无常,变化多端,谈好5月2日交货,结果4月13日开始施压,希望尽快收到成品。批准年假,突然又说需要加班,造成陈太极大的压力。陈太第一次提出离职,老板极力挽留,不惜加薪留人,答应改善管理方式;第二次请辞,老板故技重施……第三次时,该彻底死心了吧? 不再信任,是逐步瓦解一段关系后无法修补;信任就像小蚂蚁那样一点一点地搬运食物,缓慢地,搬走曾经最好吃的蛋糕,剩下碎屑的回忆。或许小智不知道承诺是何物,所以经常答应不闹脾气后又发很大脾气;或许小智知道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或许我们一样别无他选,只能努力地做个值得信任的人物才能拥有美好而稳定的小日子。 【六日情01.过家家 】李婶家有茶喝/缘希(吉隆坡) 【六日情02.过家家】林强家谈梦想/缘希(吉隆坡) 【六日情03.过家家】美琳家的问题/缘希(吉隆坡) 【六日情04.过家家】小智家建信任/缘希(吉隆坡) 【六日情05.过家家】惠珊家有麻烦/缘希(吉隆坡) 【六日情06.过家家】仍喜欢过家家/缘希(吉隆坡)
4星期前
年少时期我很喜欢看地图,也很喜欢画地图。中学上地理课或做地理作业时,我会在那一面空白一面有线条的长方形作业簿上把地图画得美美的。画地图时各个国家涂上不同的颜色,有时还会涂上深浅色,还有海洋那片浅蓝色,那过程是很享受的,完成后拿起来欣赏还特有满足感。 成年之后,我在想为什么我那么喜欢地图呢?应该是我很想知道我身在何处和要往哪里去吧?那地方是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那地方是在南呢还是在北?看了知道了,会有增加了一些知识的快感,也可能喜欢那个知道了的安全感。 成家之后,我曾经想过要买一张大大的世界地图,贴在书房的墙壁上。这样我就可以随时查看世界各地,时时提醒自己要有更宽广的视野,也希望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们拥有世界观。后来可能世界进步太快了,我们只需要在平板电脑或手机上点一点,世界地图就马上冒出来了,这个念头就不了了之了。后来的后来,不知怎的我无端端在一家书店买了个不大不小的地球仪回家,偶尔拿地球仪来转呀转呀,算是满足我端详实体世界地图的念想吧。 年少时对生活的态度 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用铅笔,木制彩色笔和圆珠笔在纸上画地图了,很多时候我们都改用那很方便的电子笔画。翻看几年前的作品,才发现我去旅行时,偶尔还会用电子笔把它画成地图。好像这张2019年去台湾、香港和澳门旅行的地图那样,我还加点创意,把自己变成了超人Superman,天马行空一番。 只是现在画地图没有年少时那么细腻和认真了,看2019年那张旅行地图,那些国家都被画成方方块块了。颜色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慢慢地花时间填上,只需要用电子笔点几点就完成了。虽然节省了很多时间和很方便,我还是很怀念那已成为过去年少时对生活很努力的态度。 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现在的人生地图已是轻描淡写了,也许,也许,也不需要什么人生地图了。
4星期前
2月前
而当旅行成为常态,朵卡萩认为旅行书写便变成一种浩劫,描写某个地点就像使用它——会损坏、掉色、边缘会模糊,甚至消失,那些百万本多国语言的出版品让一个地方变得脆弱,并将之定型,导致原有的轮廓不再清晰。 关于旅行书写或是旅游文学,我想起詹宏志说过的两大类:旅途本身就足以成就伟大的硬派旅游文学,和以叙事与经验分享为文本的软派旅游文学。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女作家奥尔嘉·朵卡萩的《云游者》却无法轻易被归类到其中一种。 《云》集结了116则篇幅长短参差的文字,有短至一两行的札记式描写,长则有逼近短篇小说结构的叙述性故事,时间维度更是从17世纪跨越到近代,题材触及当代旅游心理学、解剖学、历史神话到个人的观察体会,在写实与奇幻的边界织锦出一场内外同时辐放的旅行想像。 当代人丰富的跨境旅游经验已不足为奇,每个人都有穿梭此地与彼方的自由,以至旅行早成为一幅日常风景,机场的液晶荧幕和目的地可以是我们的客厅和厨房,一个转身一次身分置换,我们走过衔接机舱与空港的空桥,便踏进全新的世界观。 朵卡萩因而对机场与登机前后的情形有着入微的观察,也许从一瞥某个脱了鞋子盘腿坐在待机室写字的中年人身上,或是一场安排在转机室的旅游分享会中捡拾到了某些碎片,进而延展出其后续的更多细节和体悟。针对机场这座新型共和国,她说:“地点是固定的,但公民是常变的。每张机票上都写着宪法,而每张登机证则是其公民唯一的身分证。” 而当旅行成为常态,朵卡萩认为旅行书写便变成一种浩劫,描写某个地点就像使用它——会损坏、掉色、边缘会模糊,甚至消失,那些百万本多国语言的出版品让一个地方变得脆弱,并将之定型,导致原有的轮廓不再清晰。 《云》的波兰原文书名为“Bieguni”,指为了躲避灾祸而游离他方的宗教信徒,英文版译为“Flights”,巧妙并列了航班和逃离之意,而中文版的“云游者”则多了一种避世弃世又入世的禅意,正好用来借喻当代不断上路的旅人所追寻的形而上朝圣,如那句有名的匈牙利谚语:“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朵卡萩擅用其临床心理咨商师的背景,把外显的移动与内在的解构类比对仗,渗透在文字里。书中几篇短篇故事都和人体解剖学有关,如荷兰解剖学家从自己的截肢中发现阿基里斯腱;女儿上书请命奥地利君王撤下被制成标本供人观赏的父亲遗体;音乐家肖邦死后心脏如何从巴黎送返华沙。 如果说每一次向外探索都是往内深究自我,那么剖开血肉之躯也是另一种意志的传递。读《云》让我理解旅行不该只框限于既有的概念和形式,那些逸乐成分居多的或是时候暂缓,何不借这个肉身静定的时刻,重新寻访遍布在体内的巨大地图集。朵卡萩说:“每一个朝圣的目的,都是另一个朝圣者。”而我是自己的旅地。 相关文章: 颜书韵/《First Love》初恋以青春之名悼念 颜书韵 / 借逝者之口与眼目 颜书韵 / “使用”这个世界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2024.1.1  0:00 是夜,是烟火,也是新一年。 一小妮子皱眉对笔记本涂涂改改多时终抬头。 “21岁的新年愿景都长什么样?” 对于没来由的疑问,我一时语塞。思考片刻,反问道,“那你觉得呢?” 她脱口而出,“大人样呗。” 我不由得失笑,继续追问,“什么是大人样?” “对未来很有想法,遇见事沉着冷静,说起话很有自信……” 一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跟她说,这世界跟她想的不一样。 话锋一转,她又问“姐,那你明年会是一个怎样的30岁?” 我莞尔一笑,耸肩:“我不知道啊……” 做一个执著的人 半晌,我道:“不知道会踏上哪个征途、不知道一路上会遇见什么人、不知道会读上哪些文字,有什么想法,也不知道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一愣,我紧接话,“但是,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代表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一个怎么样的人啊。” 她歪头,反复思考我说过的话。 良久,她开口“那你想变成一个怎样的人?” “我想做一个执著的人——终其一生旅行、阅读及思考。” 这个回答云淡风轻,却只有我明白它其中的重量。 她疑惑不解,我又道,“因为它们让我觉得生命里有很多可能。它们会打破你原有的认知,再重新拼凑,让你变得更完整、更像你自己。” 她颔首,眉心逐渐舒展开来。 说时迟,那时快,“砰!”的一声,跨年烟火便在夜空绽放。 烟火依旧璀璨亮丽到——夺目耀眼。 她的视线瞬间被烟火吸引,停留在半空。刹那间,我看见了,她的眼睛装着星星。 我想这一定就是21岁愿景的样子。
3月前
“随着早期的奋斗逐渐获得成功,我经常发现自己在为中国辩护,以对对抗西方不友好的声音。他们中许多人从未到过中国,却对中国把持经济主导地位十分担忧,同时仅凭某些缺失背景和细节的新闻报道就否定整个国家。” 记得不久前,习近平在接见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说:中美的交流在民间。 这句话似乎含有特殊意义。民间人士往来,讲究真诚、务实,不同于政客。政客讲的话,承诺的事,经常比翻书还快。 《寻乡故事——林登的故事》(ONE VILLAGE AT A TIME),作者林登(Brian Linden),美国芝加哥人,少年时干过各种各样的临时工,包括给人洗地毡、房屋油漆匠、加油站临时工、高尔夫俱乐部球童等,晚上则在社区夜校上课。就因为服务雇主的一句话:你愿意一辈子替人洗地毯吗?如一记闷棍,敲醒了自己的脑洞。 1984年(22岁),林登成功申请到一份前往中国留学的奖学金,先后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位,较后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此后,开启了他一百多个国家之旅,经过比较、眼见、亲历,最后他选择了中国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从事古迹修复和文化交流。前后37年。 本书可以说是林登的回忆录,讲述了他在中国三十多年生活的人生经历,并以个人的视角,长期的观察,将中国和西方的差异,给予客观的评论。  “当全世界都在批评我的第二故乡时,中国街头治安稳定、医疗费用可以承受,乡邻们把孩子们送进有政府补贴的大学读书,乐观主义者无处不在。政府主导的国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包括世界用最广泛的高速铁路网,这激励着我们所有的人。” “中国和西方都渴望社会和谐。但是西方在歌颂个人主义的同时,淡化了对社会整体的关注。中国也重视自由和个人的价值,但并不以牺牲社会团结为代价。” “中国有五千多年具有开创性的价值观,如果西方像刺猬一样过于自信固执地批判这些传统,则注定会在外交上失败。” 引述以上3段话,那是作者经过长期的观察,与中国民众近距离的接触,才能以客观和精准的视角,表达自己真知灼见,不同于人云亦云的独立看法。 “随着早期的奋斗逐渐获得成功,我经常发现自己在为中国辩护,以对对抗西方不友好的声音。他们中许多人从未到过中国,却对中国把持经济主导地位十分担忧,同时仅凭某些缺失背景和细节的新闻报道就否定整个国家。” 或许这正如中国发言人常用的一句话:误判吧? 如果你当它是本激励故事也无不可,尤其是对喜爱旅游的年轻人来说。 他说:“很多旅行者常在旅途中计较花了多少钱,而我却将旅行视为教育,旅行开销等同学费支出。我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同时学习,而且经常从消极的体验中收获更多,同时诚恳地欣赏积极的一面。——我偶而也会被欺骗,却从来没有把被骗经历当成私人恩怨,我愿意将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当作学习的一部分,就像我父母在古董市场买错东西一样。” 这些肺腑之言,或许对年轻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目前在云南大理主持的“喜林苑”,作者刻意要将它打造成一个艺术、古迹和文化的传播站,特别是对老外的游客。他似乎非常崇敬梁思成的保留古建筑理念。 “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更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但它不属于单一的国家或民族。它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 他说:中国原有的文化非常经典,永远会吸引经验丰富的旅行者。——游客去这些地方旅游,并非为了体验如同自己家般的舒适感,而是为了感受前人令人惊叹的艺术成就。 这点,我认同。  
4月前
4月前
4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