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娘惹

1月前
2月前
是温柔的控诉。 那个下午,我在狮城踏上了《五月雪》放映的末班车—— 什么是513?外国人问起你,你会怎么解释?维基百科上的定义,你接受得了吗?或是,你认为这起事件其实并不是偶然发生的? 《五月雪》 在新加坡一共上映4次,前3次我都错过了,幸而有机会观看5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在黄金剧院的最后场次。5月下旬,导演张吉安在草根书室连开两场讲座,我出席了其中一场,聆听张导分享电影里的文化符码、电影海报设计的巧思等。 整部电影分成两折,以1969年及2018年为分水岭。无可否认,电影充斥大量的文化符码,对于新马一带的人,应是最为熟悉的。娘惹、拿督公、乩童、《马来纪年》、榴梿、马来短剑、粤剧、过番歌、红登记、蓝登记……对我们而言是日常;对身边说着字正腔圆华语的外国人而言,是种猎奇心态。 就像导演在之前的访谈或是当天的映后对谈再三提及,这部影片运用了温柔的视角、各种角度的镜头作为切入点,因此电影里基本上没有出现任何暴力的场景。 而这,其实对我们而言,才是致命的。 真相究竟是什么?因为档案不解密,所以只能靠“听说”。观看电影时,画面的重要不言而喻,不过声音在这部电影里的重要可说与画面并肩。“听见”马来语、槟城福建话、娘惹日常用语中掺杂的粤语、潮州话、粗口、马来西亚华人的日常口头用词,全掺杂一体却又不令人感到违和,因为这正是我们日常的一部分。 “听见”,听见大华戏院里的呼救声、寻亲声;听见那血水流淌在地面的声音;听见那稚嫩的叫嚷“好痛……”“好痛……”;听见东姑1969年宣布紧急状态的原声电台广播;听见电台广播中报导汉丽宝公主实为虚构人物;听见电台播放2018年大选后民众在机场围堵马来西亚第六任首相的新闻;听见电台在2018年5月13日“历史上的今天”单元却播放马来西亚第四任首相宣布“2020年宏愿”的片段;听见那阵阵传来熟悉的祈祷声,听见……温柔,却也压抑。 给马来西亚的情书 如果说张爱玲的小说是写给上海人的 ,那《五月雪》就是张导写给马来西亚的情书,就像个文本,藏着各种符号、隐喻,让阅读者挖掘。就像,在《天下杂志》访问片段的标题就是“读一封给马来西亚的情书——《五月雪》”。 尤其2018年的那折戏,如此的日常,如此贴近生活,戏里好多场景都在槟城取景。尤其是极乐寺的观音嬷、槟威大桥、双溪里蒙巴士车站、海发茶餐室,浮罗山背双溪槟榔小镇、淡汶的连瑞利大宅前,那是我温柔又可爱的家乡啊! 虽然在马来西亚上映的影片还不确定会被剪成什么样子,或许也没能保住窦娥唱戏的一幕,不过听见导演提及马来西亚电检局的审查结果将在近日公布,而后看到张导的脸书贴文,真的好激动!我们都清楚,单是这部电影能够在马来西亚上映,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55年了,真相沉淀如此之久,迎来解密之前,终究需要让更多人知悉,到底要让年轻一代知悉。只有挥别过去的阴影,国家才能向前迈进。55年了,终于有部513的电影能在电影院上映,一定要去电影院观看、感受。 想起5年前坐在隆雪华堂里观看《义山》,5年后在黄金剧院观看《五月雪》,不知为什么当天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我心中响起的竟是“Malaysia Tanah Airku”!
5月前
购置格峇雅(Kebaya)前,我先到马六甲一家店面租借了娘惹服饰。 那是家在小红书交口称誉的娘惹服饰租借店,并有需提前预约的妆发及拍摄服务。我见该店风评似乎不错,收费也还可以,更曾有韩国广播员亲临加持,便预约了时间并另加购了妆发及拍摄服务。 我其实没那么喜欢拍自己的肖像,但去年独自在法国旅行时发现除了风景照,自己仅有寥寥数张自拍,觉得很可惜。然而,在该网红店消费的实际体验并不好。我抵达该店无人招待,问了柜台的男士(后来才知道他是店主)他只说了一句“等喽”,态度高傲无礼。我本想掉头离开,但想到预约了妆发及拍摄服务,若临时毁约即浪费了妆发师及摄影师的时间。他们是靠接案子找收入的,想想还是隐忍下来。 我杵在店里等了很久,终于有人招呼我选衣服。格峇雅琳琅满目如此多娇,自接触日本《小仓百人一首》我开始爱上红色,于是选了红色上衣,搭配的裙子也是红色的。一身红的格峇雅穿在身上犹如第17首所述的红叶随风舞,赤染龙田川,神威之代亦未闻。换好衣服后,店员为我佩戴绣球花样式的胸针,妆发师给我盘发戴的是灿然生光的金色发饰。我喜欢绣球花,而金色发饰令我联想起《射雕英雄传》黄蓉初以女装登场的描写,这才击溃我自进店后的穆肃,扬起了嘴角。 好不容易完成妆造,我询问约拍摄影师是否已到场。只见店主从柜子拿出单眼相机,我顿感不妙。果然,为时一小时的拍摄甚糟,我最后看不过眼终于向他指定我要拍什么场景,要拍什么样的照片。而最后回店里挑选照片时我更欲哭无泪,因为绝大部分的照片不是曝光过度就是失焦,连最基本的基础都没掌握! 我最后挑选了不到15张照片,对方还问我为何选这么少。我不愿恶言相向但也不甘委屈自己,仅淡淡说了一句“你拍的照片全失焦了”便赶紧付钱,败兴而归。后来,我另外花钱上网找人将照片修图调色,才不至于如此不堪。 虽然这次租借娘惹服饰的体验奇差无比,却不减我对格峇雅的喜爱。 我本就喜欢传统服饰。汉服自是不必说了,以前从事全职文字工作我常穿上马来装出席各政府公关场合,也有一套红玫瑰印花的纱丽。喜欢欧洲文化的我即便大马四季如夏依然坚持穿洛可可风睡袍就寝,年过30仍不时穿苏格兰格裙。想当然耳,学日语后我购置收藏了一套和服及两套浴衣,更幻想自己哪天到中国旅行要去上海找师傅量身定制苏绣旗袍,还要购买刺绣风格各异的苗疆及蒙古民族服饰。 最喜欢格峇雅的刺绣 所以,更别说格峇雅了。格峇雅是各民族文化的结合体,令人着迷。据悉,“格峇”源自阿拉伯语,后受葡萄牙语沿用。我猜想,格峇雅之所以称为格峇雅或许与葡萄牙侵占马六甲有关。原型为穆斯林服饰的格峇雅西化演变成低胸正肩的剪裁,前面开襟也有点唐宋对襟披衫及褙子的意味。再加上大片花鱼鸟龙凤等浓烈中国风情的刺绣作为花边点缀,东西合璧的格峇雅竟如此丰富华丽端庄。 好看就不必说了,格峇雅我最喜欢的就是它的刺绣。不论图样是花的龙的孔雀的金鱼的,刺绣一针一线缝进我国多元文化相映辉的风土民情,精致华美——如此色彩斑斓却又无比和谐的千变万化,连在天上俯视人间的白云也要心生羡慕。 最后,我挑选数张经修图的照片上传至社交平台,获一波点赞好评。我老实坦承原图糟糕之极,并趁机鼓励他人到马六甲游玩时也租借格峇雅体验或拍照留念,只可惜效果不彰。更可惜的是,马六甲行时间有限,我最后没能买到格峇雅,只能等到下次买了。没事,再去马六甲之前,我要先努力瘦成一道闪电!
5月前
所谓娘惹菜并无标准的食谱,一般上都是母传女…… 《发现峇峇娘惹》的文字活泼生动,论调介于学术与民间传说,吸引读者追读。 书中详细介绍峇峇娘惹的由来,以名人轶事、时代背景、社会地位为主轴,让读者确切了解这一群体辉煌的过去与不太明朗的未来。尤其在未来,虽然受访者都在社会上积极拓展自身文化,可是面对群体人数下降,身分认同受到一定的冲击。 本书最精彩的地方在于,作者找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原来在东南亚一带,许多历史名人都与峇峇娘惹有关。作者给他们起了个称呼:神秘的商业贵族。可见这个群体的源头和发展,大抵离不开经商,为此可以理解,我们从连续剧中理解的峇峇娘惹家族,何以在生活上如此精致与讲究。 可同一称呼的峇峇娘惹,在不同国家,有不一样的定义。正因为峇峇娘惹面对人口锐减,在地人数散布,他们容易融合在地文化,换言之,他们做好了随时面对危机,愿意放下自身背景的特质。综合跌宕起伏的历史背景来看,抓紧时机去面对未知,仿佛已经刻进他们的DNA。 谈峇峇娘惹文化,当然少不了日常饮食。书中也提及,所谓娘惹菜并无标准的食谱,一般上都是母传女,即便是同一菜系,来到不同家中,也会有口感上的差异,因此就算是我们熟知的娘惹糕点,也可能有着差别,这并不是糕点师傅手艺不好,只是派系不同而已。 简言之,在作者的整理下,读者能更宏观,也更有系统去看待峇峇与娘惹。(原文上传于23/1/2024) 相关文章:【读家说书】杨焌恒 / 峇峇娘惹是南洋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5月前
通过地方考察,即使是同根同源的峇峇娘惹,也会根据当地风土人情而改变,发展出与其他地区有微妙差异的文化。 《发现峇峇娘惹:推动近代东南亚发展的神秘商业贵族》是日本国际记者太田泰彦走访东南亚各地,写下的一本探索峇峇娘惹文化的南洋游记。 为了采集资料,作者到新加坡、马六甲、槟城、普吉岛、印尼爪哇岛茂物,采访峇峇娘惹著名领袖的后裔、娘惹文化的经商者(珠绣凉鞋技艺师、彩色装饰瓷砖收集者、服装设计师、娘惹料理师),参观富有文化色彩的场地,包括私人博物馆The Intan、峇峇娘惹古迹博物馆、侨生博物馆等。 通过地方考察,作者发现即使是同根同源的峇峇娘惹,也会根据当地风土人情而改变,发展出与其他地区有微妙差异的文化。这本书也发掘一个有趣的事实,即东南亚最多峇峇娘惹族群居的地方,不是在马来半岛,而是在普吉岛上,占据该岛的七成人口,人数约28万人。 ◢族群身分是政治筹码 从书名可看出,作者似乎有带着某种假想的书写意图,想印证峇峇娘惹家族是南洋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背后推动东南亚的发展。他将史上著名的4位政治人物和富商串联在一起,试图营造一种峇峇娘惹族掌控东南亚政治的错觉。在他的人物清单里,李光耀和陈祯禄不多做介绍;陈笃生是曾任甲必丹的新加坡企业家兼慈善家,而他的儿子陈金钟是暹罗王国时期的外交官。他的政绩是什么?协助泰国王室的经济和外交顾问,善用国际远洋航线出口泰国产品,首次将泰国米出口到海外的人,就是他。 来到现代,承认自身的族群身分并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尤其是政治人物。李光耀在1965年被质问他的族群身分时,拒绝承认是峇峇娘惹族。这个举动被认为是出自政治考量,因为事实上,李氏南洋始祖李云龙早期在“糖王”黄仲涵的“协荣茂轮船公司”里担任经理,后来经商致富,为李氏家族打下深厚的经济实力。为了获取草根阶层的政治支持,李光耀不得不对他的族群身分缄口不语,这种行为反而与马来西亚政治人物高调土族身分的举动大相径庭。 作者还举出一个有力的证据,来说明峇峇娘惹族富可敌国的财力。处于日据时期成立的“昭南岛华侨协会”(书中译成“对华侨协会”),新加坡的峇峇娘惹家族被迫筹措5000万美金,给日本陆军第二十五军充作军饷之用,而这笔未上报日本陆军省的、相等于新马两地流通货币总额五分之一的巨款竟神秘失踪,被认为是被山下奉文卷款了。 这本书的优点是,作者用他从日本现存档案里挖掘的史料,来补充历史和文化知识断层之间的缝隙。不过他的一些观点容易引起争议,比如他暗示峇峇娘惹的男人有同性恋倾向。他的论据是,峇峇娘惹文化是相当的女性化(feminine),又强调族群的发源是身为宦官的郑和(暗示没有完整男子之身),社会结构以母系文化为主(中国商人长期在外经商,留下当地母亲照顾孩子)。另外,他采访的人物对象仅限于上流社会,关于峇峇娘惹族的富裕和高贵有点偏向印象式的写法,未免让人有以管窥豹的感觉。(原文上传于23/1/2024) 相关文章:【读家说书】周志诚 / 跟华人不同的族群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麻坡6日讯)你是否曾想过,自己来到晚年的时候会如何会看待这一生?或是你想要如何度过晚年生活,是继续精彩或只愿岁月静好? 一名来自东甲县坤兰乌汝的93岁老妇,选择了积极乐观看待生活,同时也每天坐在传统针车前,一针一线地用“爱”缝制各种包包。 这名在孩子眼中充满着正能量,且从不会怨天尤人的长辈,就是在18岁那年,从马六甲嫁至坤兰乌汝的娘惹——周四德。 周婆婆育有9名孩子、21名孙子及8名曾孙。本该过着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但她并没有停止劳作,每天清晨诵经后,就到屋外晒晒太阳及运动手脚,之后才开始缝纫,生活很有规律。 她把不要的布料整齐分类收藏,再根据包包的款式进行剪裁;尽管岁月令她弯了背部、皱了皮肤、眼睛已不太明亮,动作也不似从前敏捷,但她与针车为伍的场景,却透露着一丝恬静。 周婆婆说得一口流利的马来文及福建话,脸上总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说起话来轻声细语,不急不躁,让人感觉舒服。 她表示,自从出嫁后,她就开始在夫家打点一家大小的衣食住行,包括为一家老少缝制衣服。 “那个年代大家都是自己缝制衣服,我就把旧衣拆开研究,就这样慢慢学会了缝纫。” 当年,一家大小的衣服,包括日常衣物、孩子的校服及过年的新衣,都是出自她的手;而她,也总是在忙完整天的工作及孩子入睡后,才开始缝制衣服。 她笑称,有时为了争取时间及更方便,她还会为孩子们都缝制款式一样的衣服。 或许是那些年的劳作,让她在子女都长成后仍选择缝纫,不同的是,她把缝制衣裳改为缝制包包,而孩子及孙子们的衣服也都已从市场上购得。 周婆婆多年来缝制的包包已不计其数,有背包、单肩袋、水壶套子及小钱包等,她还会把一些布料上漂亮的图案剪下,为包包添加色彩,绝不轻易浪费布料。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周婆婆会把包包让给孩子及孙辈使用,也会赠予朋友,甚至远在海外的孩子也会“越洋带包”,把妈妈的爱散播开来。 周婆婆表示,缝纫可以打发时间,也能赋予原本被废弃的布料新生命,让她乐在其中。 除了缝纫,她依然主动承担各种琐事,尽可能不给子女添麻烦,更不喜欢串门子地东家长,西家短。 “我不喜欢说三道四,觉得是没有意义和浪费时间的事。我喜欢正面看待事物,所以如果有人跟我投诉或说人四非,我也会好好劝告或开导对方。” 过去的生活经验让周婆婆知道,遇事时设法解决就好,怨天尤人往往于事无补。 周婆婆曾在2011年及冠病疫情期间进行肠道及心脏手术,尤其是疫情期间,家人无法陪伴在侧,她在视频通话时仍表现坚强,没有露出不安或担忧。 她当时也安慰孩子说“痛一点也没关系,自己还好”,以免让孩子担心。 “没什么好怕的,也没有遗憾。我的孩子都长大了,大家都过得很好,我这一辈子也不错,所以离开就离开,没什么放不下的。” 豁达开朗的她是这么看待手术,并笑称当时孩子不在身边,她就念念佛经,让内心更加平静。 周四德的小女儿林淑玲表示,母亲待人处事的态度及数十年来的身教,深深影响着孩子们,让孩子们家中都充满爱,大家相处融洽,没有婆媳等家庭问题。 “每次遇到问题,妈妈都会积极解决,正面看待,不会埋怨生活。” 她举例,数年前的南马大水灾将家里淹没,当众人忙着搬东西时,妈妈还不忘说笑来舒缓大家的情绪。 她披露,自从父亲于2014年去世后,孩子们更珍惜母亲,开始把“I Love You”挂在嘴边,而妈妈也会回着“I Love You too”。 “我们会把爱表达出来,也会互相拥抱及亲亲。”因为这些举动,让周婆婆的家庭显得格外温馨及与众不同。 她庆幸母亲过着有意义的晚年,同时也依旧能把爱散播开来,让孩子们感到幸福。
7月前
(马六甲11日讯)开斋佳节公假第二天,鸡场街文化坊和红屋迎来国内外游客到访享受小旅行,虽不至于挤爆街道或交通瘫痪,但白天人潮算是相当踊跃,展现热闹人气。 《古城》社区报今日走访鸡场街和荷兰街了解情况,当地游客以华裔为主,也有少量欧美游客和印裔游客,但几乎不见巫裔游客的身影。 “娘惹”游客美丽风景线 游客置装游古城的风潮依旧盛行,故老街随处可见穿着传统娘惹服装的女游客,边走边拍照留念,彷佛回到过去那个年代;有趣的是,她们本身也成为其他游客眼中的一道风景线。 此外,游客一家大小步行在鸡场街和荷兰街的行人道,手上拎着“战利品”包括冰淇淋和小食,也有不少游客进行街头摄影留念,而饮食店也迎来大量食客光顾,高朋满座。 挡阳防疫不马虎 同时,部分游客仍做足防疫措施,集体戴口罩上街,一些则撑伞挡阳,也为阴天做好下雨准备。 相较于甲市区其他街道,鸡场街的车潮显得较多,尤其集中在入口舞台处及尾端与吉灵街交界处,主要是车辆缓慢前进使然,整体交通算是通畅。 无车区景点游客多 另一方面,连续10天落实无车政策的怡力红屋区,在上午时段迎来相当多游客,尤其冰饮摊位座无虚席,而著名的大钟楼、维多利亚喷泉、教堂和红屋建筑群则继续发挥魅力,吸引大批拍照人潮。 商家:人潮较农历年逊色 根据鸡场街商家告诉《古城》社区报,这两天的白天人潮不相伯仲,没有农历新年般踊跃,但还是有来来往往的人潮,惟消费能力一般,“火力”比较集中在饮食生意。 他们表示,最近天气比之前凉爽很多,一家大小也比较愿意出门,但烦恼的是会突然下大雨,一旦下雨路上游客马上锐减,生意量也会明显减少。 店员:生意平稳无预期高峰 其中,服饰店店员Amy说,这两天店里迎来相当多人潮,生意也算平稳,只是没有达到预料中的销量高峰,一般数天连假的生意会比较好。 业者:冰饮销量比平时多 冰饮及冰淇淋业者黄先生则说,这两天生意量不错,因为游客走累或觉得炎热,都会买冰饮或冰淇淋来解暑,所以销量比平日增长。 人行道上的游客群不断,有些手上拎着“战利品”。 怡力一连十天落实无车区政策,吸引游客来观光。 在四季如夏的马六甲,冰淇淋生意大好。 一家大小戴口罩出游,做好防疫措施。 外籍游客结伴游览鸡场街,感受老街的热闹。 游客一家大小撑伞游老街,挡阳又防雨。 开斋节公假第二天,老街处处见排队人潮。 游客穿着娘惹服装游老街,体验那个年代的美好。
7月前
8月前
11月前
(马六甲17日讯)鸡场街文化坊吸引异国风情餐饮店入驻,目前至少有6个国家的主题餐饮店林立,让老街融合本土及不同国家饮食文化,继续走向国际。 目前,以鸡场街为主的老街区迎来中国、越南、西班牙、墨西哥、日本、法国的饮食风味餐厅入驻,包括拉面、咖啡、肉扒、面包、啤酒及主题食物,与本地老字号及新兴品牌一同百花齐放,如鸡饭、咖啡、土产、民间及娘惹美食等,提供各国游客更多选择。 与此同时,国际和本地品牌的饮食相关行业也陆续进军鸡场街和周边老街,包括ZUS和之前的全家超市及7-11便利店等,一起在这座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区绽放异彩。 颜天禄:老街多样化吸引游客 鸡场街文化坊工委会主席拿督威拉颜天禄接受《古城》社区报访问时表示,鸡场街积极发展美食旅游,目前有40%店面为饮食业,是当地旅游非常重要的一环。 “近期除了迎来精品店加入,也有他国风味的美食入驻老街,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因为老街需要多样化发展,产品尽量多样化,才能吸引人。” 美食仍以本土特色为主 他指出,老街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也能包容外国的小吃和美食入驻,毕竟这里是旅游区,需要多姿多彩及百花齐放加强吸引力,但同时以本土特色为主。 他认为,异国饮食加入鸡场街可丰富美食内容,但依然是少数,不可能取代本地饮食数量,后者才是吸引游客的关键。 “我们很高兴看到传统老字号和记海南鸡饭复业,加上一些娘惹餐和中华饮食等,让更多游客品尝到本地传统美食。” 颜天禄表示,老街商店内容乃由业主自行接洽,交给历史城市政厅审批,惟没有接获更多他国饮食店入驻的消息,但各界可以期待一下。 “如此一来,世界各国游客来到老街旅游,可以品尝符合口味的饮食,而本地游客和市民也有更多选择。” 每周设美食街迎需求 此外,颜天禄说,随着鸡场街C区美食区的饱和,工委会开始在每周封街时段于巴刹拉玛街开设美食街,集合本地饮食业者摊位,如本地小吃及韩国小吃等。 “如果市场有此需求的话,我们也不排除未来开设更多横街发展美食业。” 他说,鸡场街商店生意在疫情后复苏得非常快,从95%休业迅速恢复至如今一店难求,并开始往周边的老街发展。 至于马来饮食方面,颜天禄表示,近年主要集中在甘榜乌汝一带的河畔区,也发展得很不错。  
1年前
(新加坡29日讯)根据最新可靠消息,若无变数,新传媒拟在明年上半年开拍重头剧《小娘惹2》,各路小阿哥阿姐竞相试镜,争演“娘惹剧”。 说起娘惹剧威水史,2008年欧萱与戚玉武合演的《小娘惹》当年在新加坡电视台最高收视破百万大关。 2020年,长信传媒找来中国女星肖燕搭档寇家瑞翻拍的《小娘惹》,登上中国央视时勇夺12连冠。 长信传媒不久前再宣布正赶拍《天涯小娘惹》,男女主角是四叶草朱主爱与中国帅哥于非凡。   《新明日报》独家探知,新传媒为吸观众回流看电视,将筹拍《小娘惹2》,目前正紧锣密鼓物色《小2》男女主角,还广发“英雄帖”,除了自家艺人,外面已有多家经纪公司的艺人获邀前去试镜,记者也已从中确定此事。 新加坡新晋小阿哥、小阿姐也都深知“小娘惹”是市场蓝筹股,竞相雀跃试镜,希望争取演出《小2》。 记者更探听到,一些小阿哥小阿姐在彩排慈善晚会演出时,还手拿试镜剧本积极准备,似乎志在必得。 据知,《小2》故事背景发生在五六十年代,写的是3名小娘惹的传奇经历,需要2生3旦,期间当然少不了刻骨铭心的感情纠葛,明年重磅登场的《小娘惹2》,又将打造出多少荡气回肠的“娘惹”情侣档? 消息指出,《小2》故事策划仍是新中《小娘惹》剧的金牌编剧洪荣狄,记者立即联系洪荣狄,对于筹拍《小娘惹2》一说,他仅表示“不予置评”。 杨雁雁当试镜导师    有艺人向她讨教“秘诀” 金马影后杨雁雁证实,为演员担任《小娘惹2》的“试镜导师”! 新加坡演员为赢得娘惹剧一角,求助金马影后传授“试镜秘诀”,消息已获得杨雁雁亲口证实。 科班出身的杨雁雁昨晚受访,坦承自己当上娘惹剧的“试镜导师”,主要协助演员深挖角色,方便在“考场”上有更好的表现,问起索取“秘诀”者,她笑说:“有几个演员啦。” 她分享试镜秘诀:“演戏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不管你准备得有多充足,都可能会遇到突发情况,所以我要求演员试镜之前将剧本背熟,做足准备,天塌下来都能当被盖!” 杨雁雁认为,演员拿到试镜剧本的资料并不多,如何下手揣摩角色,是一门专业学问:“不过,无论怎么提点,最后取决于演员本身,他们必须很努力、投放心思去做,比如:对人物的理解、对白的感情发挥,每个学生都可能不太一样,不过,我碰到的演员理解能力都非常好。 海外艺人也参与 据探知,试镜分为第一及第二轮,有演员望博得更多胜算,甚至向杨雁雁“恶补”试镜法门。 为彰显大剧声势,据悉届时也将有海外艺人参演《小2》,最终是谁能获得男女主角角色备受关注。 记者将新晋哥姐一字排开,小阿哥就有:视帝许瑞奇、孙政、张哲通、邓伟德、郭坤耀、宗子杰。 小阿姐则有:黄思恬、黄暄婷、洪凌、何盈莹等,外援的年轻男女艺人也有陈一心、刘怡伶、朱哲伟、崇喆…… 若有幸中选演出《小2》,意味他们的星途与人气将更上一层楼,市场价值飙升,未来无可限量。 记者好奇,在刚播完的大剧《金色大道》中表现令人刮目相看的孙政、奸入骨髓的张哲通,还有演绎视障女子的黄暄婷、活泼跳脱的洪凌,他们的演出都令人印象深刻,引起网友热烈讨论,这次选角他们会否再下一城?   选角竞争激烈、一天不揭盅都令人引颈以盼,具体消息或有待新传媒稍后正式发布。
1年前
1年前
几天前邀约大城市长大的同事一起回乡时他问:“你家附近不是有一条河吗?那下雨你家会不会淹水?”我的家乡和他长大的城市如果不堵车就只差4小时车程。隔了一片海,对岸只是一个城市名字,大家从不同的管道收集很多正面负面的消息,从而拼凑出自以为的地貌。像我们会觉得对岸小岛是一个大笼子,井井有条的人造大楼将所有居民按照执政者的想法框起来。“我家筑在高地上,即使大雨都不会淹水。”他投以半信半疑的眼神,我微笑表示这就是实话。 很多年前,半岛南部哗啦哗啦下起百年一遇的大雨。长假期呆在家里,百无聊赖,我靠在窗边借着外头的光线读游坦之没有收下阿紫还回的眼珠而是尾随阿紫跳崖,雷声轰隆一声为小说添增背景音乐。在动容处我将书合上,看向黑色铁窗外安静的感受书中的情绪。房间的窗口和邻居的围栏相隔几米,连续多天雨水在她家沙砾屋顶上打出滴滴答答噼噼啪啪的水声。开着窗口,冷空气一直往房间里灌,偶尔雨水会泼洒进房,不关上窗,我任由雨点在书桌上团聚。一点钟,婆婆就会敲门呼唤午餐时间。午餐后偶尔会复习功课。其中不能被忘记的是英文文学书里的一个小故事。书中记录雨季的南洋——女儿书写穿着纱笼的娘惹将自己及腰的长发放下,赤脚站在冰冷地板给自己泡热可可的回忆。 健康活着就很好 下大雨那年是2006,窗外也和今天的这景色一样,可物异人非。当我迈入中年带着电脑处身在相同空间办公时,屋里只剩下冷的空气和屋顶上猫走过的声音。当公公婆婆、邻居的长辈都陆续离开,当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的中学同学各散东西,家乡成了回忆也成为一群人口中长大的地方。渐渐小镇上遇上熟悉脸孔的机率也变小。以前很乐意带同学朋友回乡参观游玩,长大后鲜少邀请朋友同行,很大的原因是不想将单纯的回忆挖开介绍别人,同时还需要告诉自己美好的回忆成了过去。难道这是很多成年人不再谈起自己童年的理由? 最近回乡居家办公的次数越来越频密,别人问起原因时我说只想回到长大的地方好好充电沉思。有时在路过满满回忆的小巷口总不自觉心安,想起童年无忧的日子嘴角会扬起。经历过疫情后,常想一个人要的其实也不多,能安心健康的活着就很好。就像某个我喜欢的香港作家常引用的语录: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