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失敗

3天前
7天前
3星期前
這件事一直是我心中的一根刺。我想過用無數種方式把這件事轉化為文字,可始終沒有寫下去的勇氣,因為我不知道到底該不該怨?該怨誰?多怨?怨多久?刪掉這句話也許是最如意的選項,用一把剪刀咔嚓咔嚓把那段不堪的回憶剪掉,碾碎,灰飛煙滅,痛苦亦不復存在。 那年我十來歲。由於我前一年得了全國賽跑前十名,所以這一年也勢必要衝入全國賽。不論是體力上的訓練還是精神上的鼓舞,都算是生涯中的高潮。我秉持著賽跑即赴死的心態在叢林爛泥裡跑完10公里,卻在最後10米體力不支倒下。我再次憑著最後一絲意念爬起,卻找不著北地跑了兩步後在眾目睽睽下倒在了終點線前幾步——不再起身。 我醒了又暈,渾身動彈不得,眼皮千斤重得根本睜不開,拼命地呼吸,空氣與氣管猛烈地撞擊讓我胸口好痛。那一刻我根本稱不上是個人,頂多是個為了存活的驅體,全程卻一直聽到眾人在我耳邊冷言冷語:矯情、有個性、至於嗎…… 當我逐漸恢復意識時情況其實沒有好轉:我雙腿上的每一塊肌肉都在抽筋。那一刻我甚至不知道到底要先救哪一條腿。嘔——一剎那,一股胃液又湧上心頭。我跛著腳到一旁乾嘔,可雙腿仍止不住地抽筋。我嘴裡嚷嚷著要運動噴霧,可紅星月會的同學為我噴沒兩下就放下。我半哭著求他繼續,身後竟大聲地傳來一句:都賴在這兒多久了,不用幫她!我猛地一轉身,驚見那位領頭朝我撇了撇嘴,眉頭緊皺,怒視著我,還讓我身邊的那兩位同學離開。 剎那間,我傻眼了。我體力本已透盡,加上賽中失誤的失望感像脫韁野馬衝擊我的內心,精神崩潰,而她那句看似漫不經心的“不用幫她”壓死了一位運動員的尊嚴——讓她自身自滅,因為差勁的運動員她不配。 我起身回到選手席上,滿腦子都是對自己的刻責:不用幫她,那麼差勁了還憑什麼要幫。是啊,看來我一輩子會被人謳病,不管我成績多好,在她眼裡我就是個假惺惺,賣慘,要人伺候的公主。欸,活著還有什麼意義……要不睡一覺休息吧,放鬆一下,殊不知一閉眼,思緒不斷重複,一遍一遍指責自己,就像被困在幻境般的迷宮內打轉,陷入死亡循環。 我忍受不了,可睜眼後我竟發現自己喪失語言能力,一句話都說不了。我試圖問自己:我在哪裡?這是哪裡?剛才發生了什麼?是夢嗎?還是童年回憶?眼前的一切都很不真實。不!我僅剩百分之一的理智告訴我:只是腦部信號錯亂啊! 理智和情緒掀起大戰 我企圖自救,可理智和情緒在我大腦裡掀起大戰。當時的我看著與我3年形影不離的手錶,但我絞盡腦汁也不曉得要如何把它戴在手腕上。好在一旁的教練發現我行為異常,把我送去醫院急診室。那是恐慌症,也就是Panic Attack,至於我戴不了手錶,是因為我大腦失調導致視覺左右顛倒。 恐慌症發作可怕,但遠不比後遺症的折磨,即長期高頻率的回憶。兩年以來年,七百多天,平均每日2次攻打我的心海。事後,我從以前可以和陌生人隨口聊天的自來熟,變得膽怯而不敢開口求助,總感覺身後有一股聲音衝著我喊:不用幫她! 所謂:時間不是解藥,但解藥在時間裡。說實話,我一直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以前總感覺痛苦嘛,不就是久了便會不痛不癢。現在看來,大概是因為人會隨著時間成長,閱歷的積累,思緒的沉澱,讓一個執著頑固的毛頭小孩學會放下,學會看淡,學會隨遇而安。新的一年,該刪掉的也許不是這句話,而是心中的那根刺吧。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雖然是男生,但我從小就愛看《烘焙王》,對烘焙有著濃厚的興趣。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疫情前一年在學生的影響下,走進了烘焙的世界。 我還記得第一次做的就是最基礎的芒果戚風蛋糕。我把打發的淡奶油抹得亂七八糟,整個廚房亂糟糟。因為戚風蛋糕用了很多蛋白,剩下的蛋黃就拿去做烤箱焦糖布丁。布丁剛出爐,搖搖晃晃的影片我都還留著。 只是做布丁前幾天,花了好幾小時研究焦糖怎麼做的這件事情我卻忘了。一直到寫這篇文章,才回想起來。影片裡看到的總是一步到位,殊不知自己實際動手起來,好幾次都把焦糖煮成糖漿。 好吧,讀到這裡可能有些人已經心想:煮焦糖到底有什麼難的?我也不知道怎麼跟你解釋。畢竟沒天賦的我,那時候只有滿腔對於烘焙的熱誠,只能一股腦去嘗試、犯錯、再嘗試。 接著我也嘗試了很多不同的甜點。我記得奶茶千層蛋糕,一開始麵皮都煎得特別厚,還特別醜,硬是把千層糕,做成了九層糕,味道倒是還行。還有一出烤爐幾分鐘就塌陷的泡芙。我太愛吃泡芙了,可自己操作起來太麻煩。和它的工序相比,外面賣的對我來說,性價比還算高的。 一直到半年前,我開始嘗試烘焙麵包。好吧,第一次乾巴巴的麵包我就不提了。第二次嘗試,揉麵這件事情讓我特別煩心。我依稀記得,小時候跟著媽媽做包點、做菜粿,明明揉麵揉得還挺順手的,照理說,我應該贏在起跑線不是嗎?可實際動起手來,麵糰要麼粘手,要麼沾上那本不該沾上的防沾揉麵墊。我拿捏不到,揉了一兩小時,只覺得糟心。最後在搞不清楚是我折騰這塊麵糰,還是被這塊麵糰折騰的情況下,乾脆把麵糰裝進塑料袋扔了。 扔了麵糰,又要收拾殘局。雖然我因為烘焙愛上了洗碗,但也不是真愛對吧?整個廚房還充斥著酵母菌的味道。收拾後幾次經過廚房,看見塑料袋被膨脹的麵糰撐大了。我忍不住誘惑,又去按它,把麵糰裡的空氣按了出來。幾次之後,我發現:剛剛過去的一小時,我在做的會不會不是麵包,而只是在把酵母菌養大? 多少個麵糰被丟掉? 仔細想想,影片裡看到那種輕易就上手,所謂“天賦型”的新手,會不會他們也有好幾個丟掉的麵糰?大家看到的,卻僅是烤好的麵包。在完美的麵包成功出爐前,已有多少個麵糰被丟掉? 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的成功,正因為別人想讓我們看到他們的成功。沒幾個人想要把自己的失敗放在社交媒體上,讓大家去安慰、評價。更害怕的是被取笑。畢竟網絡是有記憶的,現在隔三岔五總會看到自己幾年前的黑歷史,通過臉書的“當日回憶”回到我的面前作怪。我想,這也是第一步為什麼總是那麼難踩出去的原因。 儘管我們會告訴自己,自己其實並沒有很多觀眾;儘管我們會告訴自己,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我們只會在成功的時候,才願意公開自己的失敗。然而偏偏麻煩就在於,我們都知道,不願意嘗試,雖然不會失敗,卻肯定不會成功。 我常心想:要是以後當領導,我一定現在就開始照顧好自己的形象。我試著塑造精英的形象,卻發現自己越發不自然。我開始釋懷。既然製造黑歷史是無法避免的,那我只要專心創造許多輝煌的歷史,讓那些輝煌足以耀眼得遮蔽黑暗,大概就可以了——儘管大家看到的都是烤好的麵包,但也無需隱藏搞砸的麵糰。可能世上真有所謂的天賦型新手,但這不妨礙沒有天賦的人繼續嘗試。就算會跌倒,也要一拐一拐向前走。
4月前
我從小就不願意參加比賽,說不上來是什麼原因,試著追根究底,或許是自己難以接受失敗的事實。比賽意味著存在競爭,而我恰好在這方面缺乏興趣。不僅如此,我也是個精打細算的計較之人。除非有萬分把握,否則一切比賽都是輸贏未定的,而我最討厭充滿不確定性的努力,可能會使我無法得到任何回報。 懷揣著這種勢利的思想,使我不熱衷於參加比賽。可話卻不能說滿,當我見著別人登上榮譽站臺,享受掌聲之時,心中不免生出一種念頭,便是羨慕。幾番審視自己,發現既不能歌舞,也不能書畫,論才智也不及他人。我捫心自問,什麼樣的舞臺又是適合自己的呢? 我不能算是一個內斂的人,但也絕不勇於表現。在學習生涯裡,為數不多的誇讚來自老師對作文的肯定。小時候,我常到書局買書。一開始只買漫畫書,後來漸漸買了些兒童小說。我偶爾會有天馬行空的想法,惟只能在紙筆上貫徹。我會有一個想法,那便是完成自己的一部小說。意識到這點之後,我在不經意中有了寫作的習慣。 第一次拼了命地敲打鍵盤是在16歲的時候,那時候學著網文的文字風格,在中國的一個網絡寫作平臺發表作品。過程中,我認識好幾位網友,常相互評價文章。隔年,SPM結束後的一段空窗期,我完成第一部小說,約有13萬的字數。由於當時平臺活躍的創作者不多,我的作品很簡單地進入到網編的眼中,不久便收到簽約的邀請,將3年的網絡銷售權授權給平臺,成為付費作品。當然了,這並沒有給我帶來太大的效益。幾年過去了,也不過賣出9本,但那一份認可本已是無價的,足以支撐我繼續熱愛文字創作。 覺悟不算來得太遲 上了大學後,憑著一份熱愛選擇中文系。在我所熟知的、未曾謀面的,以及略有耳聞的文字創作者,或是說作者也好,他們都有著中文系的背景。在同班同學之間,也不缺熱愛寫作的人。忙碌於課業之餘,我不曾放下玩味文字的念頭,文學課上的創作常能得到同學或老師的肯定,也參加過兩場校園文學獎,也唯有這兩場。上天庇護,我皆有所斬獲。 不難看出,在我自以為是的寫作生涯裡,算得上是未嘗敗績。我進一步認為自己在這個領域算是有了底氣。我的每一次動筆所換來的結果,也符合我對比賽的想法。慢慢的,我有了向更高處挑戰的念頭。 畢業後,我無法繼續參加校園文學獎,想要提筆一戰,唯有大型的公開比賽。 前段時間,我決定參加一場在新加坡所舉辦的文學比賽。我的確有極高的信心,寫出了一篇小說參賽。當報名成功後,我自認能夠像之前一樣,能夠輕鬆地斬獲一個獎項。 後來,結局並不如我想像的那般。 我名落孫山。 在成績公佈前,我曾設想過自己會有多難過,但事實發生的那一刻,我卻是平靜的。如此平靜,連我都是後知後覺才感受到。這或許能歸功於生命的漸長,使我變得成熟,成為了輸得起的大人。 意識到這一點,我豁然開朗,原以為會遭受打擊而變得抗拒寫作,但那一切都沒有發生。反之,一種無形的枷鎖解開了,我更加坦然、更加隨心所欲地使用文字。也許無論大人小孩,都會明白不計較輸贏的道理,但即使是再成熟的大人,也總有他們輸不起的理由。我們都會因莫須有的面子而爭強,變得敏感、容易自卑,最後只有無盡的疲憊,忘卻衷心。 我熱愛創作,要是因為一場失敗而覺得不值,從而懷疑自己,那麼,我真的有如此熱愛嗎?感謝那一場失敗,也慶幸自己的覺悟不算來得太遲。失敗如篩子,過濾雜念,經受得起考驗,才能體會真實。能夠隨心所欲地熱愛一樣事物,同時保持謙虛、敬畏的態度,實在是一種幸福。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見識了許多人和不同的作品後,總歸能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從前只懂得照鏡子,仍有已有的已經足夠。現在,更學會看風景,走入其中,而身上揹著已有的行李。 多虧一場名落孫山,讓我明白道阻且長,卻相信雲開見月。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8月前
8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