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週年

12月前1.9千点阅
1年前1.1千点阅
1年前1.1千点阅
2年前2.4千点阅
2年前3.0千点阅
2年前3.0千点阅
  (芙蓉17日訊)森美蘭福建會館會長拿督黃毓華說,趁著福聯會慶祝成立65週年,森州方面也聯繫州內所有閩籍會館成立通訊群組,藉此團結州內的福建人。   他提到,為了與其他屬會的鄉親加強聯繫,該會已設立了全森閩籍會館WhatsApp群組,藉此互相傳達訊息,同時也能貫徹該會“鄉情永續,文化傳承”宗旨。   他補充,森州目前有超過18個以上的閩籍組織,該會也會繼續收集及探索其他閩籍組織或團體,務必將州內所有福建人凝聚起來。   黃毓華是在大馬福聯會四輪驅動車隊全馬聯誼之旅(森州站)揮旗禮暨交流會上致詞時,這樣指出。   他強調,要讓一間會館繼續得到傳承,雖然看起來容易,但辦起來卻很難,因為除了傳承會館的管理及事務,也不能乖離會館的理念及宗旨。   壯大組織須有肯付出領導   因此,他認為,一個組織就必須要有一群肯獻身付出的領導與理事,才能讓會館及組織茁壯成長,並且傳承下去。   他也對福聯會總會長丹斯里林福山表示讚賞,在對方帶領下,除了帶動會館與時並進,也間接培育出傑出優秀的接班人,這也有助於會館的傳承,讓會館的理念及功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在林福山的領導下,總會與各州屬會走得相當接近,總會與屬會的聯繫也是最密切。”   他說,除了國家元首、政府領導,甚至是外國使節都知道民間有個福聯會的組織,如今的福聯會可說是社團中的楚翹,也是華社團體中最活躍的團體之一。   他強調,福聯會在社會上有如此的名聲與地位,是需要一步一腳印,誠心的付出人力財力得來的,而總會這次趁著65週年會慶舉辦一系列巡迴活動,是一項很好的盛舉,也有助增進鄉情聯誼,讓各屬會變得更團結。     林進利:四驅車隊達100萬籌款目標   另一方面,大馬福聯會總秘書林進利說,四驅車隊從雪州巴生啟程以來,途經東海岸及北馬都獲得各屬會歡迎,而車隊為拉曼大學醫院的籌款活動,已經在檳城站達到100萬令吉的籌款目標。   儘管如此,他說,耗資3億令吉打造的拉曼大學醫院,仍不敷1億令吉,因此,他呼籲各界有能力的人士給予資助,並且,其他華團能夠向福聯會看齊,一起為拉曼大學醫院籌款。   提供會員商業上幫助   另外,也是大馬福聯會企業家協會執行長的林進利說,該會除了辦文化活動,也會順應時代,與時並進,給予會員提供商業上的幫助,而總會兩年前也成立了企業家協會作為平臺。   為了鼓勵各州屬會也在內部成立企業家協會,他也承諾凡是成立企業家協會的屬會,他個人也會贊助2000令吉。   此外,他補充,福聯會65週年紀念晚宴是落在9月24日,在此前,該會還會主辦高爾夫球慈善盃賽、旗袍慈善晚宴、短視頻比賽及企業家講座等,歡迎會員鄉親踴躍響應。   當天活動上,森美蘭南安會館、淡邊福建會館及金馬士福建會館也移交捐款予福聯會代表。   出席活動者有大馬福聯會總會長丹斯里林福山、副會長兼森州車隊隊長拿督斯里林振輝、全國青年團長陳世昌、婦女組主席林秀瓊、森美蘭福建會館署理會長馬金福、副會長王超群、李旭仲、林成偉、總務劉永達、青年團長李榮耀及婦女組鄭瑞英。      
3年前3.5千点阅
3年前1.6千点阅
萬縷春風輕拂面,華章譜寫十春秋。 仲春時節,來到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以下簡稱中馬欽州產業園),只見中馬國際科技園、電子信息產業園、川桂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園、孔雀灣公園等星羅棋佈般分佈在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個朝氣蓬勃的現代化、智慧化產業園區正崛起屹立於北部灣之畔。 “國際產能集聚地、產城融合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向海經濟先行先試……”一個個標籤和戰略定位詮釋著它氣勢如虹的發展勢頭。 兩國雙園10年碩果累累 越過濤聲陣陣,在遠隔重洋的馬來西亞東海岸,它的姊妹園——馬中關丹產業園同樣璀璨生輝,12平方公里土地已開發約9平方公里,為園區配套的關丹港首個深水泊位建成運營,欽州港—關丹港的雙向集裝箱航線已開通,一大批重大產業項目入駐園區……一個國際化的新型產業園區正在如火如荼加快興建。 發展濤聲催人急,園區騰飛正當時。當前,“中馬合作旗艦項目”“中國—東盟合作示範區”正在傾力打造,“兩國雙園”建設正在不斷髮展升級,“兩國雙園”模式下的兩國經濟合作創新典範順利推進,歷經十載耕耘,碩果累累。 春華秋實,回首來路,每一步都鏗鏘有力。 把握時令 創造時運 時間的年輪迴到2012年3月,這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時間節點,在中馬兩國領導人直接倡議和推動下,經國務院批准,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正式設立,並於當年4月1日由時任中馬兩國領導共同為園區奠基開園。次年2月5日,在中馬兩國政府領導的見證下,馬中關丹產業園正式開園。從此,雙方締造了攜手並進的兩國佳話。 “中馬合作旗艦項目”“中國—東盟合作示範區”的戰略定位貫穿兩個園區建設發展的歷程。把握時令,創造時運。在兩國領導人的共同關心和雙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兩國雙園”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一是中馬“兩國雙園”聯合合作理事會機制積極發揮作用。自2014年正式建立,理事會已成功舉辦4次會議,協調解決了一批兩園建設的重大問題。二是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日臻完善。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總開發面積約30平方公里,啟動區7.87平方公里“七通一平一綠”基礎設施全面建成,未來將建成集工業、商業、居住“三位一體”的智慧城市。馬中關丹產業園12平方公里土地已開發完成約9平方公里,為園區配套的關丹港首個深水泊位建成運營,開通了欽州港—關丹港的雙向集裝箱航線。三是項目入園成效顯著。中馬欽州產業園自園區設立以來,簽約落戶項目超200個,協議總投資超1900億元人民幣;截至2021年底,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391.7億元,年均增長率44.8%。馬中關丹產業園累計簽約項目12個,協議投資超400億元,工業總產值超350億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2萬個,帶動關丹港新增吞吐量1800萬噸。 時至今日,“兩國雙園”已形成了“政府搭臺、企業運作、項目帶動、利益共享”的跨國園區合作開發模式。 燕窩產業合作水到渠成 馬來西亞有著豐富的燕窩資源,依託“兩國雙園”模式,推動兩國燕窩產業合作發展水到渠成。將毛燕採購及預處理環節佈局在馬來西亞,在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建設燕窩加工貿易基地,打造全國首個毛燕首發進入地,將燕窩加工、研發、銷售等關鍵環節佈局在國內,率先開展馬來西亞毛燕進口加工特色業務。中國—東盟燕窩跨境產業鏈已經形成。這是“兩國雙園”合作的項目典範。 目前,中馬欽州產業園區以推動兩國產能合作為導向,建立聯合招商機制,重點推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東盟傳統優勢產業項目落戶園區,加快構建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產業集聚態勢初步顯現。 建成投產鑫德利光電、慧寶源醫藥、天源電池級氫氧化鋰一期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總投資102億元人民幣的港創智睿智能終端產業園項目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投產的目標。在馬中關丹產業園,年產350萬噸的聯合鋼鐵既是首個入駐馬中關丹產業園的項目,也是“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示範性項目,總投資約14億美元。 “焦炭鋁錳”循環經濟項目、馬中關丹國際物流園項目、新迪輪胎年產600萬套汽車輪胎及50萬套卡車輪胎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在加快推進,成果豐碩。 園區基設日趨完善 根據國務院批覆和中馬雙方簽訂的合作協議,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總規劃面積55平方公里。廣西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即中馬合資公司)作為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唯一的總體開發建設及運營主體,按照《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開發合作協議》約定,致力於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的整體開發建設,主要負責園區“七通一平一綠”等配套設施投資、建設、維護與經營,發揮著中馬兩國在園區投資合作的資本紐帶作用。 在中馬雙方共同努力下,特別是在馬方股東常青集團和實達集團的大力支持下,目前一期15平方公里“七通一平一綠”等基礎設施全面建成,已經具備成片開發和產業項目“即到即入園”的便利條件。這裡有產業,也有城市,產城融合相得益彰。青年公寓、紅樹林小區、幸福小鎮、西安交大中馬陽光學校、中馬海浪廣場、孔雀灣公園等基礎設施和休閒場所建成投用。園區首個大型商業綜合體項目中馬免稅商城順利開業。成功承辦2020年欽州蠔情節系列活動,成功舉辦2020年中國-馬來西亞(廣西)線上榴蓮節,吸引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十年風雨兼程,十年青春如歌。經過十年開發建設,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日益健全,城市品質不斷提升。築巢引鳳來,一座現代化新城已開放懷抱,歡迎各方有志者共享發展宏圖。 開疆拓土的犁鏵,儘管如此沉重,但園區的建設者們,以非凡的毅力,一步步地走過來。從一片荒蕪,走到綠草花香,這是從冬天走向春天的路。  
3年前4.3千点阅
3年前774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