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費看病
|
大阪世博偷蜂蜜 八旬翁逃跑時摔倒被捕
|
品馨蔬食—傳承媽媽的味道 開啟健康飲食新篇章
|
吉隆坡塔17日起暫時關閉
|
英最高法院歷史性裁決 法律定義“女性”指生理性別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費看病
|
大阪世博偷蜂蜜 八旬翁逃跑時摔倒被捕
|
品馨蔬食—傳承媽媽的味道 開啟健康飲食新篇章
|
吉隆坡塔17日起暫時關閉
|
英最高法院歷史性裁決 法律定義“女性”指生理性別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費看病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大阪世博偷蜂蜜 八旬翁逃跑时摔倒被捕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吉隆坡塔17日起暂时关闭
|
英最高法院历史性裁决 法律定义“女性”指生理性别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大阪世博偷蜂蜜 八旬翁逃跑时摔倒被捕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吉隆坡塔17日起暂时关闭
|
英最高法院历史性裁决 法律定义“女性”指生理性别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大阪世博偷蜂蜜 八旬翁逃跑时摔倒被捕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吉隆坡塔17日起暂时关闭
|
英最高法院历史性裁决 法律定义“女性”指生理性别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大阪世博偷蜂蜜 八旬翁逃跑时摔倒被捕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吉隆坡塔17日起暂时关闭
|
英最高法院历史性裁决 法律定义“女性”指生理性别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剪紙
古城
擺脫負面形象 蛇形剪紙泥人討喜
靈蛇出洞賀新歲,讓傳統、可愛、精靈的蛇形剪紙、紙蛇、蛇形泥人,伴你度過精彩的乙已蛇年!
2月前
186點閱
古城
精彩系列
剪刀舞處 紅紙躍春 張以騰醉心剪紙成藝術家
馬來西亞剪紙藝術家張以騰以一雙巧手,將農曆新年的傳統剪紙記憶剪出溫度與意義,讓這項古老剪紙手藝得以煥發嶄新光彩。
3月前
636點閱
精彩系列
北馬新聞
剪紙夫妻檔打破懼畏 剪出多樣化“蛇”
2025年乙巳蛇年,當然要講蛇、玩蛇。
3月前
138點閱
北馬新聞
大霹靂焦點
【靈蛇迎春】剪紙達人梁月好巧手 剪出靈蛇春意送祝福
一把剪刀,一張宣紙,剪紙達人梁月好以巧手妙思剪出靈蛇春意送新年祝福。
3月前
1.1千點閱
大霹靂焦點
關注東海岸
林桂芬傳承文化潤童心 妙剪生花送祝福
農曆新年蛇年即將到來,剪紙達人林桂芬與小朋友分享剪紙藝術,大家也興趣盎然,爭相觀摩,並通過剪紙表達對新年的期盼與祝福,共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3月前
478點閱
關注東海岸
東海岸
維小配合新春舉辦 揮春剪紙賽傳承文化
中華維新小學配合新春,在校內舉辦了揮春和剪紙比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瞭解和傳承中華文化。
3月前
372點閱
東海岸
關注東海岸
傳承中華文化 中華維新小學辦揮春剪紙賽
中華維新小學配合新春,在校內舉辦了揮春和剪紙比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瞭解和傳承中華文化。
3月前
599點閱
關注東海岸
大柔佛焦點
19日辦剪紙工作坊與送春聯 大馬杜氏公會邀體驗傳統藝術
(麻坡3日訊)馬來西亞杜氏公會聯合麻屬杜氏貞義堂,將於1月19日(星期日)舉辦“蛇來運轉·剪紙工作坊”和“祥蛇賀歲·手寫春聯送給您”活動。 上述活動將於當天早上9時30分,分別在麻坡巴口杜氏貞義堂底樓和一樓舉行,以推廣及傳承中華傳統藝術,為新春增添節慶氣氛。 兩項活動也獲得馬來西亞杜氏公會青年團、婦女組及少青團協辦。 馬來西亞杜氏公會兼麻屬杜氏貞義堂主席杜丕周表示,每逢農曆新春佳節來臨之際,兩個組織都希望為傳承中華傳統藝術獻力,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我們同樣邀請麻坡3位著名書法家,胡錦源、邱德清及高智祥,連同杜氏宗親杜和平一同揮筆,為宗親和民眾獻上祝福滿滿的春聯。” 他說,我國著名剪紙達人張以騰也將親臨現場,與民眾分享剪紙藝術與技巧。 主辦方歡迎民眾,特別是家長攜帶孩子共同參與剪紙工作坊。工作坊從上午10時起,分3個時段進行,每時段40分鐘及限20人參與,報名費為每人10令吉,所有材料由主辦單位提供。 “手寫春聯送給您”活動無需報名費,出席者可到場免費領取書法老師現場揮毫的春聯,送完為止。 任何疑問或欲知詳情,可聯絡杜永維(018-766 3835)或杜振祥(012-728 6889)。
3月前
175點閱
大柔佛焦點
藝文
【展覽】“綺麗之境”日本粉彩群展 6月初八板屋舉行
日本粉彩藝術家石丸留美於2011年創立的“結晶之花”(Flower of Crystal Art)藝術,運用了日式粉彩技法,透過花瓣設計和幾何排列,呈現出色彩斑斕的視覺效果。 “綺麗之境”(Enchanting Blooms)展覽正是“結晶之花”藝術在馬來西亞的首次群展。主辦單位Sarana Arts將在展覽中,展示8個不同國家與區域的33位畫家所創作的八十餘件繪畫與仿玻璃手作品。作品涵蓋三大主題,包括自然界的花卉、動物靈獸到綺麗天堂和內在心靈力量。 Sarana Arts創辦人、大馬首位日本粉彩導師兼策展人Sarana Khoo星宸說:“我抱著 ‘一期一會’的心態來辦這場展覽,彙集參展者的創作與大家分享這種獨特的粉彩藝術形式。我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讓更多人瞭解和欣賞結晶之花藝術的美與無限的變化。” Sarana認為,結晶花藝術帶有傳統剪紙和日本花道的元素,因此特別把中國剪紙和花道融入。 此外,展覽還將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結晶之花粉彩課、仿玻璃粉彩手作、日本古流花道體驗等。大馬美學與博物館工作者許鬥達博士也受邀主講美學講座,主題為“花見”。大馬歌唱家兼剪紙達人林清福也將與大眾體驗中國剪紙藝術。 【展覽簡訊】 “綺麗之境Enchanting Blooms”日本結晶之花藝術群展 日期:2024年6月2日至9日 時間:每日12pm至8pm (6月2日至6pm) 地點:八板屋 Papan Haus (17, Jalan 14/1, Seksyen 14, 4610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聯繫:Sarana 016-2731062 電郵:arts.sarana@gmail.com 網站:https://saranaarts.com/ 臉書:www.facebook.com/SaranaArts IG:SaranaArts
11月前
1.0千點閱
藝文
專欄
它的誕生︱ 潘清輝精通 剪紙 刻字 撕紙 拓印 醉心藝術 成最愛
退休老師潘清輝向來喜愛學習各種手工藝,尤其是與中華藝術有關的手工藝,包括剪紙、刻字、撕紙及拓印,都是他的最愛,而且是無師自通。 他首先是學習剪紙,並涉獵了刻字,較後在經常乘搭飛機到國外旅遊時,因為在機上無所事事而研究撕紙,最近則在學習拓印,把本身所刻的字拓印出來外,也將石碑及會館的門聯拓印出來。 他醉心於上述藝術,除了把部分作品收藏外,也贈送予愛好者,並受邀到學校及展覽會,把心得及作品與各界分享。 通過臺函授課程學書法篆刻 潘清輝受訪時說,本身在中學時便對中華書法及水墨畫深感興趣,並通過臺灣的函授課和學習書法、刻字及篆刻。 他表示,刻字所需要的用料及工具相當簡單,主要有鑿子、美工刀、木板或石塊,這些都是學生負擔得起的工具,木板及石塊則可在工地檢拾,廢物利用。 “學習篆刻及刻字需要細心及耐心,首先在木板上寫上字後才進行刻字或,採用鑿子及美工刀沿著字體的線條雕刻。” 他表示,字體刻好後需要打磨,再為字體上色,一般上凹下去的字體是以毛筆塗上金色漆,木板則是塗以墨色或紅色,塗好色後便大功告成。” 在其刻字中的最大挑戰,是篆刻了100個不同的“福”字,花了他不少時間及精神。 潘清輝在執教鞭後在課餘時,又愛上了剪紙,他從電視節目或書本中學習如何下手,然後將傳統的剪紙、刀刻及手撕三種手藝都學上了手。 他表示,剪紙首先可以找來圖案,然後依著圖案剪出各種圖案或字體,在熟能生巧後,便可以信手剪來,而且剪跡流暢,甚至可以將紙折起來剪,進行三折至六折,在剪好後打開紙張,便會出現多個同樣的圖案或字體。 刻紙一般上都會先畫出圖樣,然後把大紅紙置在墊板上,便可以開始運刀,依著圖案慢慢刻起紙來。 潘清輝說,刻紙運刀必須按步就班,大張的圖案會較容易刻,小圖案尤其是圖案中的小洞,要非常細心刻,否則便會把整張紙刻毀了。 花12個小時刻一幅關公像 他指出,本身曾花了12個小時刻出了一幅關公像,以及刻了十二生肖的動物圖,並在每年的農曆新年前,刻了多張生肖圖與親友們收藏。 掌握了篆刻、刻字及刻紙藝術後,潘清輝在乘飛機出國時,在機上感到無聊,於是又開始學習撕紙,因為機上不允許攜帶剪刀或美工刀,因此用手撕紙來打發時間最為適合。 撕紙是一種類似剪紙,但和剪紙不同的平面鏤空藝術,在創作過程中主要運用雙手大拇指及食指的配合,把指甲形成一個類似剪刀的結構,並以適當的力道將紙撕成圖案、圖畫或字體。 他說,許多人可能會認為撕紙作品較粗製濫造,其實不然,撕紙的難度會更高,但只要肯花心思及耐心,同樣可以撕出精緻的圖案及字體。 “在撕紙時,我會從難處下手,如先撕掉圖案中較小的空間,再逐步沿著輪廓線撕,不久後一幅圖案便完成了。撕紙也可以將紙摺疊起來撕,與剪紙團花的步驟一樣,變化相當的多。” 好學的潘清輝最近又學習了拓印,將其刻字通過拓印技術印在紙上,作為觀賞及收藏用途。 拓印是對雕刻或石刻表面的手工複製品,其方法是將宣紙緊緊覆蓋在作品上,然後採用墨或彩色材料拓印。 藝術家亦將拓印技術視為創作的過程,他們為拓本上色,並添上或改動原來的線條,讓作品更為多姿多采。 潘清輝表示,利用刻在木板或石塊上的字拓印相當方便,只需要花數分鐘便可以把字體拓印出來,但要拓印刻在古建築物上的字體,則相對的困難。 他曾花了許多時間,嘗試將太平福建會館舞臺旁的對聯拓印,但由也只是拓印了數個字而已。 “我學習書畫、剪紙、撕紙、刻紙及刻字等,主要是興趣使然,也想讓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藝術,得以繼續傳承下去。” 樂意指導盼手藝獲傳承 他指出,學習剪紙等手工藝並不困難,只要有興趣及有耐心便可以做到,而且這些手工藝都不必花太多的錢,加上目前可以從網絡上獲得許多學習的資訊,學起來就會事半功倍。 他表示,若有愛好者有意學習這些手藝,他也樂意給予指導,讓這些傳統手藝能獲得傳承,甚至發揚光大。 潘清輝曾在太平華聯獨中的聯課活動中,教導師生剪紙,以及在太平華聯一校及二校,教導老師剪紙藝術,並曾應邀展出作品,以及示範如何剪紙、撕紙及刻紙等。
1年前
1.9千點閱
專欄
精彩系列
龍來運轉 | 巴生博雅學生剪紙迎春 一張紅紙 創意無限
農曆佳節來臨之際,巴生博雅藝術中心透過小朋友以“剪刀剪”或“刻刀刻”,創作充滿兒童趣味的造形剪紙作品,迎接龍年到來,迎祥納福。
1年前
1.9千點閱
精彩系列
人物
剪紙藝術家周冬梅/一把剪刀 剪出福建萬千景象
一張紅彤彤的紙張,一把小剪刀,就可以幻化出無限想像的圖案,從象徵婚嫁喜慶的“囍”字,春節的“春”字、“福”字,到複雜的五福臨門、百福圖、實景圖,都可以躍然紙上,這就是中國傳統藝術——剪紙。 被評選為中國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浦城剪紙省級傳承人周冬梅,更把剪紙藝術推廣到一個新境界,用浦城派剪紙藝術,把實物實地剪到紙上,用剪紙體現福建省山川美景,風土人情。 報道:本刊 張露華 圖片:受訪者提供 把推動剪紙文創產業發展當成自己的事業來經營的周冬梅,在2008年成立“剪花嫂”剪紙坊,提供技術指導之外,也把剪紙與各種文創項目相結合,打破傳統剪紙只可用在喜慶節日的侷限,讓剪紙成為現代文創藝術。 在她過去數十年來不遺餘力推動下,浦城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剪紙)之鄉,帶動浦城縣剪紙產業化發展,幾乎所有當地伴手禮上都會貼上一張貼切產品性質的剪紙。 周冬梅表示,剪紙是她的工作,也是她童年回憶,因為外婆與鄰居都是剪紙婆,從小就拿著剪刀跟在大人後面跟著學。當她剪出第一個喜字的時候,大人們都誇獎她剪得好看,之後就“一剪到底”,把剪紙發展為自己的事業。 南派vs.北派 周冬梅解釋,中國剪紙分南派與北派,浦城屬於南派,至今已經一千七百多年。古時候北方戰亂比較多,南方相對穩定,很多仕族都南遷浦城,也把剪紙帶來。 “浦城當時的農耕發達,有閩北糧倉之稱。當一個地方豐衣足食,民俗活動就多,逢年過節、嫁娶、祠堂祭祀、立春、清明、中秋、端午等24個節慶,都會有慶祝活動。那時候沒有什麼裝飾商品,人們都是把剪紙貼在菜餚、禮品上,增添喜慶氣氛。就因為有這樣的環境,讓剪紙有了載體,得以把這門藝術傳承下來。” 經過幾個朝代的演變,浦城剪紙到了明清朝代到達鼎盛時期,花樣非常多,坊間很多剪花嫂、剪花婆,讓剪紙手藝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形成浦城派剪紙。 她表示,南北派的剪紙藝術,分別在於北方剪紙比較簡單,南方人生活比較細膩,剪紙也隨之細緻,而浦城剪紙是涵蓋北方的大氣,南方的淺小細緻。 “浦城剪紙”——中國國家級非遺項目 周冬梅投身剪紙工業也是無心插柳。原本在文化部門工作的她,因為縣裡要挖掘藝術寶庫傳承,當政府知道她擁有一手剪紙好才藝後,就讓她到縣裡推動剪紙藝術,成立浦城縣“剪花嫂剪紙坊”,集合了幾位剪花嫂,帶領她們進行剪紙創作,把剪紙做成禮品銷售。 “我從80年代就開始剪紙,2008年成立工作坊,培訓、創作、製作、裝裱到開設對外窗口承擔接待、解說等工作。如今‘剪花嫂剪紙坊’已有浦城剪紙省級非遺傳承人3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1人,市工藝美術大師1人,發展成為融合創作、製作、裝裱、營銷、公益培訓等為一體的文創企業,成立浦城縣巧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4年‘浦城剪紙’被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 作為省級非遺傳承人的周冬梅表示,浦城剪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題材不僅包括傳統的福祿壽喜、花鳥蟲魚,還蘊含著濃厚的閩越文化,字中有畫、畫中有字、以字組畫,每種紋樣背後均有延伸含意,開創了中國民間剪紙“禮品花”先河,這都是源於浦城底蘊濃厚的歷史。 她也提到,浦城在漢朝時候叫做漢興,到了唐代則改名為唐興,但無論是漢朝或唐朝,縣名都是以國號為名,說明了浦城歷史地位非常重要。 中國剪紙不曾缺席任何節慶 周冬梅表示,或許在其他地方,剪紙只有在春節才會登場,但在中國剪紙不曾缺席任何節慶,所以中國民間有首歌的歌詞唱到“過年就是貼窗花”。 “如春節前的立春,我們要接春與接春飯,把一碗米飯堆得高高的,插上蔥,貼上吉祥話語調剪紙,如歲歲納吉祥,然後祭拜天地,祈求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用剪紙把美好的願望表達出來。” “在中國南方,臘月二十三日,也就是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要送灶神,開始做大掃除。以前過了小年就要殺豬、辦年貨。掃塵結束後,就是辭舊迎新,會在門上、窗上、年貨貼剪紙,營造非常濃厚的春節的節日氣氛。如今一些農村還保留這種習俗,住在城市的人則貼門窗比較普遍。” “緊接著就是除夕夜,要燒年紙,貢品或祭品都要貼剪紙。正月時候剪花嫂都會聚在一起剪紙,交換剪紙圖樣,孩子們也會在旁學習剪紙。到了元宵節花燈會,剪紙就會貼在舞龍、花燈上,所以在春節前後,剪紙發揮很大的角色。” 開設課程 出席活動,推廣浦城剪紙 周冬梅表示,浦城剪紙已經成為傳統文化,政府極力推動傳承,學校開剪紙課,“剪花嫂工作坊”也辦工藝培訓班,所以浦城的小孩子都懂得基本的剪紙功夫,每年都會主辦全縣中小學剪紙比賽。 把浦城剪紙推向更高峰的一項文化產業,就是2021年福建政府所推動的“福文化”,因為福建是中國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省份,所以福建省政府就推動持續性的“福華文”運動,涵蓋各方面,剪紙藝術就是其中一塊,邀請周冬梅剪出“百福圖”。 她表示,百福圖是以福建元素及特徵為主軸的設計,如廈門、福州、土樓、武夷山、閩劇、南音等等。從2021年至今,她已經完成93幅,估計今年春節前可以完成。 一年當中,剪紙嫂最忙的時候就是春節,除了設計春年的剪紙,還有春運活動,在公車站、火車站辦的惠民活動,現場剪紙派送給乘客,把祝福帶回家。還有下鄉贈送剪紙給農村居民,把剪紙當做祝福送人。 通用率不如從前 但藝術不會被遺忘 剪紙剪了三十多年的周冬梅認為,學剪紙的首要條件就是細心、耐心與堅持的恆心,才能把剪紙學好,巧手倒是其次,學習心態最重要。 她在創作時,都是先有主題,之後再畫構思圖,修好圖後才開始剪,所以畫工也很重要,不但要學剪,還要學畫工。 “一般來說,一個圖樣3天左右就能畫好,加上剪也是十多天左右,試過剪一幅主題為‘體現家的文化’的6公尺多長卷,用了一年多時間,把家的元素放進去,如遊子歸來、小時候家的生活場景,是我有史以來剪過最久的剪紙。” 詢及中國剪紙與東南亞剪紙的風格時,她認為,東南亞的剪紙風格應該是屬於南方派系,線條比較多,畫工比較細膩。要說差異的話,應該是題材上不一樣,東南亞剪紙題材以當地風土人情、地域文化為主,而中國剪紙則是反映勞動生活為主。 雖然剪紙的通用率不如從前,但周冬梅覺得,剪紙藝術不會被遺忘,民俗活動的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居家裝飾、伴手禮包裝等等,賦予剪紙新生命。再者政府也有保護政策,如設立剪紙坊,就是讓剪紙更有活力與實用性。 “對我而言,剪紙最大的挑戰,是現代人的的生活節奏快速,年輕人不能靜下心來學剪紙,所以我們要進行很多引導,吸引年輕人參加課程。” “五福臨門”是哪“五福”? 我們常說“五福臨門”,到底何謂“五福”?謎底是“長壽、富貴、好德、康寧及多子”。 周冬梅其中一幅作品就是“五福臨門”,分別引用了不同元素來代表這五個福。 《康壽·福》 以老壽星、仙鶴、壽桃、萬年青等元素,寓意長壽;表達人們對父母親,長輩的祝福與孝心,也是幾代同堂的天倫之樂,家族興旺發達,福壽綿長; 《富貴·福》 魚為年年有“余”,牡丹代表富貴,寓意富貴有餘;是對個人、家庭、家族發展的追求和努力的回報,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 《平安·福》 喜鵲登梅寓意喜事到,喜鵲寓意聖賢、君子,擁有恆常、穩定、明確、堅毅、始終如一的品質。表達人們內心堅定,堅持,堅忍,即可獲得健康長壽、快樂安寧; 《聚德·福》 梅蘭竹菊象徵君子的高尚品德,孔雀是“百鳥之王”,象徵優美與才華,是中華吉祥鳥。寓意要有優秀的品德,才能成為大家的榜樣,獲得尊重; 《子孫·福》 石榴是多子多福的象徵,人們借石榴多籽來祝願子孫繁衍,家族興旺昌盛;葫蘆,古代夫妻結婚入洞房飲“合巹”酒,巹即葫蘆,其意為夫妻百年後靈魂可合體。另外葫蘆藤蔓綿延,結子繁盛。 更多【人物】文章: 導演東姑夢娜麗扎/首位執導中文電影的馬來導演 跨越族群藩籬說故事 香港詩人飲江/寫詩讀書 給一個機會遭逢你自己 貓山王標準認證確保質量 吳聯波為榴槤產業添優勢 作家Saras Manickam/在寫作中冒險 掀開底層樣貌 香港漫畫教父黃玉郎/手機漫畫是新出路
1年前
4.0千點閱
人物
北馬新聞
巧手剪出龍掛紅 夫妻積極推廣剪紙手藝
米都一對夫妻積極推廣傳統的剪紙手藝,配合甲辰龍年特別設計一幅以龍為主題的掛紅,掛紅內有“吉祥如意”的賀詞,加上龍和元寶的元素,整個掛紅看起搶眼,非常精緻!
1年前
1.6千點閱
北馬新聞
星雲
難忘的團圓飯/黃曉玲(芙蓉)
年少時曾聽父親憶述他與姑姑一起在表姑父家過年的事。 那是二戰後百業待興的50年代,他們失去雙親的第一年,兄妹倆寄人籬下,在一個生疏的環境中,度過他們有生以來最難忘的新年。 表叔(父親的表弟)對他們說:“你們不可以過年哦。”根據華人習俗,至親逝後,家屬服喪一年期間,是有不參加喜慶活動、不圍桌吃飯等禁忌。同是十來歲的少年,父親當時明白表弟說這話時並無惡意,只是表達方式過於直率,而年幼的姑姑,則不服氣問為何不能與其他小朋友一塊玩炮仗。 表姑父怕晦氣,在年除夕的大清早就叮囑他們兩個乖乖待在房間裡,沒事別出來。 父親識趣,整日就把自己和妹妹鎖在房裡,外面喧囂熱鬧的世界,將他們區隔。為了安撫鬧彆扭的妹妹,他教她剪紙來分散注意力,也苦中作樂。 然而,表姑母還是在大年除夕為他們留了豐盛佳餚,並不避諱地給了他們紅包。 父親說那是他畢生最難忘的團圓飯。沒有雙親的團圓飯,兄妹倆擠在窄小的房間裡,靜靜地把飯吃完。父親說,眼前美味的食物不會再有媽媽的味道了,一切都變了樣,但外面震天欲聾的鞭炮聲卻告訴他,應該變的是自己面對未來的心態。 “所以,幸福不是必然的。”父親最後平靜地總結,沒再往下說。當時的我聽了只把父親這段往事當作他心酸的過去,未曾真體會到箇中的五味雜陳。 直至許多年後,當我失去了父親,終於明白那種至親離世的錐心之痛,是刻骨銘心的。 父後的第一年,我在懷念和悲傷之間擺盪。望著父親寫過的新春對聯,他栽種過的水仙花,他珍藏的賀歲CD,心裡空蕩蕩的。猶記得去年今日,他還興致勃勃地忙著佈置、營造新春氣氛,並不厭其煩地指導我春聯要對仗工整,而其中的貼法則是上右下左。而今,物在,人不在。唯獨母親不怕觸景傷情,堅持留下他的舊物作紀念。 少了父親的新年,彷彿變得不再圓滿了。我甚至打算把這自己喜歡的節日當作普通的假日那樣地度過,不必大肆鋪張,不必張燈結綵,反正也不會有親朋戚友上門拜年。 然轉念又想,父親生前即使抱恙,也不會如此自暴自棄地封閉自己。他極喜歡新年的熱鬧欣悅。即使肉身衰邁,也無法熄滅他對新年的期盼和摯愛,他既寫揮春、貼春聯,也播放著新年歌。那時我還說他太隆重其事了,他卻說:“這過年的心情啊,其實也反映了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新的一年就是新的開始,所以,我們過年就有了重新出發的意思,你說能將就地過嗎?” 言猶在耳。他已不在了。 新的一年,並不因為人世的滄桑和無常而停駐,年依然踩著歡快而隆重的步伐踅近。到處都是年的味道和聲音。正月裡難得好天氣,陽光熾烈,春風和煦。不時聽見燃放煙花疏落的劈啪聲,還有,鄰居在前院炭烤的雞蛋卷香,那陣陣傳來的濃郁焦糖香,以及,他們一家人的歡笑聲。 只有我們的大年除夕,顯得冷清。母親強打起精神來準備團圓飯。熱騰騰的食物不僅滋養身體,也溫暖了貧瘠的心情。還記得,那是一場簡單的團圓飯:香氣四溢的南乳粗齋煲,精緻的蘆筍炒帶子,還有香煎豆腐,一一被端上了桌,食物的分量減少了,也沒有佳節應有的大魚大肉,然而,卻凝聚、延續著屬於我們一家三口的味覺記憶。 蛻變重生迎新年 年,還是要過的,就像日子依然要繼續。 我問自己,新年的禁忌到底是為了什麼,若過於拘泥傳統禁忌,則成了作繭自縛,與其說不能慶祝新年,毋寧把這當作是一個緩衝期,讓我們調整心態去面對一個新的轉變。因為,在另一個世界的父親,也不會想看到家人終日沉湎於痛苦、無助的心情中。 除夕夜,承載著嶄新一年的意蘊,也承載著蛻變重生的可能。 那一年的除夕夜,我想起了父親的幸福論,終於明白了他隱忍不說的話:人這一生,與至親能有多少次的團圓飯?是否珍惜、體會過當中的快樂和溫馨?能否每年都是相同的人圍桌歡聚呢?除夕團圓,是親情的凝聚力,也像是一綹切不斷的精神紐帶,不論天涯海角,都會把一家人的感情緊密地系在一起。 新年伊始,是展望一個新的開始,不讓幸福時光輕易地溜走,當時只道是尋常的片刻,說不定就是將來難再得的回憶。難忘的團圓飯之所以深烙在我心底,不是為了自哀自憐,而是使人反思,莫負時光,珍惜眼前人。
1年前
3.2千點閱
星雲
專欄
龍重登場 | 梁月好:鱗片耗時考功夫 吉龍剪紙 靈動祥瑞
今年農曆新年是龍的生肖年,在剪紙達人梁月好(69歲)的一雙巧手之下,將龍剪刻得靈巧生動。配合甲辰龍年的到來,她準備了20多幅龍年的剪紙,和《大霹靂》社區報讀者分享龍年剪紙的心得。
1年前
2.0千點閱
專欄
都市動態
鄧章欽:勿只做表面功夫 文化藝術可促進旅業
雪州前行政議員拿督鄧章欽認為,其實只要把文化和藝術領域搞好,旅遊業邁向蓬勃,乃自然而然隨之而來,無需本末倒置。
1年前
1.8千點閱
都市動態
更多剪紙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