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关怀

不晓得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觉?特别对游子来说,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小住几天,有熟悉舒服的感觉,但同时也有微微的无力感。 由于最近公司允许我们申请在家办公,有时我就会单独回到家乡工作,和爸妈一起住上好几天,或者一个星期。这种感觉一开始好奇妙。一个我从小到大生活、长大的地方。在我结婚后的十多年没回去同住过,最多也只是坐坐,暖个沙发。由于一些变化,我有机会回到家乡后,就会和爸妈一起小住。好像小时候一样。 躺在以前睡过的房间、每天起床后看见的是爸妈、三餐也是和爸妈一起……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我已经不是年少的我,他们也已经老了,生活也有些变化了。好多事情,我想依据我在外地的生活习惯,一个我总认为更好的生活方式。但原来,改变最多的是我,以前我不就是跟从他们的方式长大的吗。 这段时间,我仿佛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着爸妈之间的相处,也思考我的婚姻中是否有他们的影子。妈妈对爸爸的不满,让我心情陷入两难。爸爸通常选择无视,但有时也会顶个嘴。只要妈妈大声一点,幸好爸爸就绝不反击。刚开始回去的时候,我想改善家里的沟通方式。所以我有时像个消防员,忙着扑灭爸爸的暴躁脾气,也扑灭妈妈对爸爸的埋怨,觉得尽量扑灭不满多一些,爱也就会多一些。爸爸对妈妈说话难听的时候,我会急着阻止,让爸爸别说这些话。好几次下来,有一天爸爸突然学我唠叨的样子,看着爸爸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我又气又好笑。原来,在爸爸眼中,我的其中一面是长这个样子的啊!这让我立刻自觉,尽量不唠叨,因为唠叨是一个让自己发泄却没有果效的沟通方式。接着又想让他们的饮食更均衡、健康一些,想让他们多动一些。可想而知,这种想要改变一切的心态,是我无力感的来源。 我想,我忘了先接纳家人目前的方式,也忘了他们这几十年下来的磨合,也许不是最完美,但目前看来也不是需要我过于担忧的。有必要才来个小小的介入就好。爸爸很需要妈妈的陪伴,特别是要去商场买杂物,就问妈妈去吗?妈妈虽然嘴上唠叨着什么都需要她,但也就跟着去了。而妈妈晚上不敢驾车,要去哪里的话,爸爸嘴上也念着,但也载送了。也许就是这样彼此依赖着,他们才能走到今天吧。虽然他们结婚四十多年,但爸爸说话不好听的时候,妈妈还是会受伤、难过。但我就不知道,妈妈一直埋怨的时候,爸爸对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呢? 一起住一定会有不满 在这小小的无力感中,爸妈一丝丝的关心仿佛从这无力感中绽放了一朵又一朵的小花。比如有时在家吃早餐的时候,爸爸也会煮好两颗水煮蛋给我,一开始挺不习惯的。或吃饭的时候,爸爸心血来潮夹个鸡腿给我。爸爸再夹第二次的时候,我摇手说:“够了够了。”妈妈说:“她不吃鸡腿啦。”爸爸就说:“我是不是没有夹过给你?这个机会不多啊!”我看着他,笑着说:“好啦!谢谢你。”说得也是,我们在家没有夹菜给对方的习惯。收到心意了,是感动的。 又比如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就会三番四次地来房间看我。然后硬要我去看医生,我不去,只想先睡觉。我太久没这么被“管”了,有点不习惯。因为都是些伤风咳嗽,休息一下就可以了。妹妹说,妈妈说我固执,我笑了。原来,妈妈是担心的。事后我开玩笑地对妈妈说:“妈,下次我生病会看医生的。你也是哦,如果你生病不看医生,我就会学你噢!” 爸爸心情好的时候,嘴巴也很甜,会说:“这个是给我老婆的!”而妈妈就会回怼,却是笑着的。我相信,每个老婆都希望老公说甜言蜜语吧,而每个老公也希望得到老婆的尊重吧,老夫老妻更是,请别让夫妻之间的情趣和幽默,被生活磨得光秃秃的!最重要的是,做孩子的我们,看见爸妈彼此之间的关爱的时候,反而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爸妈之间的爱,比爸妈爱孩子,会更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幸福! 现在回到家里小住的时候,看见一些问题还是会有小小的无力感。我了解,爸妈也有自己的应对模式,他们过去遇到的大风浪,也不是白白走过的。我要相信,他们是有能力的。我这个做孩子的,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才介入吧,就给他们多一点鼓励和耐心吧。 对已经结婚的游子来说,能够在爸妈还健在的时候,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24小时住在一起,是不常有的机会。一起住的话,不满彼此是一定会有的,无需太过介怀。要提醒自己,那只是不满意一个点,不是整个人,这是很正常的。 我会尽量学习珍惜、接纳的。当我还有机会回到我原生家庭的时候。
2小时前
6小时前
01/ 用爱把关 自跌倒后,护工只给妈妈在房间进食。因为担心她体虚,不慎摔下,我就在床边陪伴,等她洗漱完毕,才出去用饍。 她吃饱后,便躺下来休息,卧在床上一直有睡意,或许是躺太多,连白天都昏昏沉沉,常会觉得困倦,整个人变得软绵绵的,无法站立和走路。 带她去看诊,医生说不是中风,也不是忧郁忧症。突然腿软无力跌倒,那是老化的现象。 于是请了物理治疗师来了解状况,治疗师解释基于跌倒后,会感到害怕。所以要用运动的习惯,让她认知是可行的。目前只能减缓老化的速度,再慢慢提升体能。 治疗师教导她使用助行器锻炼脚力行走。见到她从跨出一小步到能走一段路,虽然只是些许进步,但我仍好开心。 曾听人家说无米煮番薯汤,以前我们三餐番薯签配咸鱼,豆干切丁炒菜脯,有时会加多半粒咸蛋。江鱼仔藏在花生里,怎么越算就越少。 爹娘不嫌我戆大呆,我没嫌父母穷,省省一人吃一口,三餐吃饱就欢喜。 爸爸已独自远行,如今看到妈妈瘦弱的双手,布满岁月的痕迹。我要用爱把关,盼她平安健康,与我相牵走下去,直到日落黄昏。 02/ 百啭千声随意移 健康的人卧床一周,将流失一公斤肌肉,年长者亦会加速老化。腿虚了,要站立和走路都觉得困难。肌少症流失的不仅仅是肌肉,还有失却的信心和丢失去的自由。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真的会彻底击垮一个人的尊严。 以前我也曾迷失方向,浑沌的过日子,不看书报,自我封闭,直至笔耕心田,我手写我口,正向疗愈思维。 我想,上天在我苍白的人生中给予经历这种体验,或许是要我帮助妈妈振作起来,驱逐疲惫感,让她觉得自己是可行的,提升认知能力。 目前所能做得是关心她的起居饮食,陪伴她聊天,闲话家常,令她放下迷思,增强价值观。 窗外飞来一只画眉鸟,啄理着羽毛,片刻后回过头,吱吱叫了几声,就振翼而去,百啭千声随意移。维新血气虚,但愿新春吉。
2天前
1月前
前段时间,某独中筹款事件引起网络热烈的讨论,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而我,身为该校高中生,也不禁思考起了这个问题:“筹款,是独中生一定要参与的事吗?” 一开始,学校公布学生需要帮忙筹款建楼时,我心里有一万分不愿意。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不善于与陌生人沟通,害怕被拒绝;再加上想到我即将毕业,就算筹够了钱我也没机会用到新的教学楼。就这样,我对学校筹款这件事保持着不管不顾的态度。 许多学生或也与我保持着一样的想法,因此学校各班的筹款“业绩”都不怎么理想,连着几个周会,校长都在提及此事,并公布各班筹款数额以此激励我们积极参与。可即便如此,这些话依然没能说服我内心的抗拒。 直到某一天,老师的一句话真正触动了我。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句谚语在当今社会中逐渐被解读为贬义,仿佛是在要求无偿付出。但细细想来,作为后人享受前人努力成果的同时,我们是否也有责任种下属于自己的“树”,为后来的年轻人提供更好的条件呢?这或许才是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原因,也就是代代相传,付出与收获相辅相成。 终于,我改变了态度,决定与班上的同学们一起踏上筹款之路。 假期里,老师带我们前往云顶半山Gohtong Jaya筹款。坐了大约一小时半的车程后,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分好组后,我们开始分头行动,走在街上或进入餐馆里筹款。虽然老师提前教过我们如何开口,但面对陌生人,我们仍然紧张到站在路边不敢轻易开口,心里满是忐忑。 幸运的是,一群旅游的年轻人主动走向我们,询问是否是来筹款的。我们连忙点头,并鼓起勇气向他们讲解了学校筹资建楼的事情。出乎意料的是,对方不仅每人捐了20令吉,还鼓励我们要勇敢与别人沟通,不要害怕被拒绝。这笔意外的“收获”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于是我们决定进一步走进附近的餐馆继续筹款。 变得更自信和勇敢 在得到餐馆老板的同意后,我们进入第一家餐馆时。我们既紧张又期待。走了一圈后,虽然有顾客礼貌地拒绝了我们,但也有许多人慷慨解囊。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于是,我们按照同样的方式,逐一走进其他餐馆,继续向人们讲解我们的筹款目的。四个小时后,我们手中的饼干桶变得越来越满,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筹款的过程中,许多年长的长辈都会对我们说:“要好好读书啊!”这些简单的祝福让我感受到老一辈人对我们年轻一代最朴素的期望和关怀。此外,我们还遇到了不少曾经也是独中生的社会人士,他们与我们分享了自己当年筹款的经历,让我们倍感亲切。 而最令我们意外的是,外国旅客竟然也会热心捐赠给我们!当我们向一位中年男子筹款时,他却告诉我们自己来自韩国,听不懂华文。我们带有歉意非常不好意思地用英文与他重新讲解,尽管如此,他仍热心捐助,这种跨越文化的温暖让我们感动不已。 出外筹款的一天结束后,我收获满满。不仅帮助学校筹到了资金,也在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人情世故。虽然一开始怀有恐惧和担忧,但通过这次筹款,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回到开头的问题:“筹款,是独中生一定要参与的事吗?”或许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对于筹款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对于我来说,亲身经历后,我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与支持。通过筹款这此筹款的经历,我也从排斥筹款到因筹款而对社会大众心存感激。 或许,筹款并不仅仅是为了学校的资金需求,它更是一种成长的过程,让我们这些独中生学会面对拒绝、学会感恩、学会勇敢踏出舒适圈,也学会如何去关心和回馈社会。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6月前
8月前
斜杠家庭主妇,热爱文字,勤于笔耕,每天在煮三餐煮文为乐。FB专页:海角小筑。电邮:[email protected] 脑退化症老人就像隐藏在贝壳中的珍珠,虽然外表寻常,但内心深藏着璀璨的灵魂。脑退化症(俗称痴呆症或失智症),是多种脑部功能衰退疾病的总称,包括记忆丧失、情绪变化、思维和语言困难。尽管这些症状初期看似轻微,但会逐渐影响老人的日常生活。这也是马来西亚在迈入人口老龄化时急需面对的问题。 你对脑退化症老人了解有多少?你是否关心过他们的内心世界?或许你听说过脑退化症,但你知道这些老人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社会中,脑退化症老人往往被边缘化、被遗忘。然而,“被遗忘的珍珠”快闪咖啡馆却为他们点亮了希望之光。这个活动不仅与老年人紧密相连,更是爱与关怀的集结地。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看看爱与关怀如何改换他们的生活。 发掘珍珠的光芒 今年2月,一场名为“被遗忘的珍珠”的快闪咖啡馆就此拉开帷幕。这次定名为“被遗忘的珍珠”,就是要让大众去发掘珍珠的光芒。而“快闪咖啡馆”的打造就是为了让这些老人能够透过自身的努力,参与到活动当中,也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筹备的半年里,全体上下都积极参与其中。活动当天,老人充当服务员的身分,为他们的家人献上餐饮。而家人会耐心地等待食物上桌。吃饱喝足后,他们还会一起跳舞、共同玩游戏。在如此欢乐的氛围中,那一朵朵笑靥,笑得见牙不见眼,开得何其灿烂。直到临别依依的分享会上,也有人感触落泪。可是,这些泪水并非忧伤,而是为这些老人而感到开心、触动。 然而,“被遗忘的珍珠”快闪咖啡馆原是一所乐龄中心,这所乐龄中心也是全马唯一一家为脑退化老人提供客制化整体和个人中心治疗的日托中心——峇眼专科医院乐龄中心。在这里,有家人、照护者和自愿者照顾及陪伴他们一些游戏和活动,包括感统游戏、看电影、团康活动等。 脑退化症并不可怕 乐龄中心的活动协调员曾琬茗也借机分享了她的心得。作为社会老年学博士和马来西亚养老院运营者协会副主席,她在此领域已有20年时间。同时,她是新加坡卫生部的注册护士,对于照顾老人有丰富的经验。这些年来,她更是到处演讲,宣导如何照顾好脑退化老人。曾琬茗表明脑退化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众的负面标签将他们置于风口浪尖之中,遭受误解之痛。其实这些老人曾经也是国家的栋梁,为国、为社会、为家都付出良多。只因脑部损伤,他们失去了部分能力,变得无所作为,甚至遭扫去见不得人的角落。有些孩子还会把他们关在房里,或者不准他们在客人面前开口说话。种种令人心酸和瞠目结舌的故事,时刻都在周围上演着。因此,曾琬茗呼吁社会要更多地理解和关怀这些老人,消除对他们的偏见与歧视。  尊重沒有想像中困難 “你看,这么大的厨房,就是其中一个爱干净又有效率的珍珠,与我们一起清理的。虽然有时她会重复洗盘子,不过我们都会让她去发挥。做完了,我会真心对她说谢谢,谢谢她为我们打造一个清洁的厨房。”曾琬茗谈及对老人表示尊重其实没有大家想像中的困难,保留他们旧有的习惯,就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除了在行为上给予重视,更要细心呵护他们的情绪,给予充足的安全感。当中心的员工在换班时,他们不会跟老人们说再见。因为这样的小细节可能触发他们的意识,提醒他们这里并非自己的家,从而引发对家的渴望和焦虑。 以爱灌溉 璀璨如夜明珠 在中心,每天都会有许多突发情况。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情况并帮助其他护理人员和家庭成员,中心的员工将这些情景制成视频,并分享在脸书上,传授正确的应对方式。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还能为更多家庭提供实用的建议。例如,对于老人坚持出外工作,员工会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愿望,耐心解释当前的状况,并尝试安排一些室内活动,给他们一种完成任务的满足感。曾琬茗也给予劝告说,“千万别跟他们硬碰硬,最终是会落得两败俱伤的下场。我们要先了解他们的恐惧点,才能对症下药。” 爱与关怀的道路 作为经验丰富的照顾者,曾琬茗认为,“照顾者是必须要有一个团队互相帮忙的。如果是24小时的贴身照顾者,容易会出现情绪失控、暴力事件。因此,他们必须先照顾好自己的身心灵健康,要有自己的时间去做喜爱的事情,才能取得平衡,对彼此都好。” 那些曾经枯萎与安静的老年人,因为有人以爱灌溉,逐渐变得开朗合群。在团队的支持和爱的关怀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照顾者也能够在保持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与共赢。 尽管中心内大家相处得很和谐,但曾琬茗的愿景远不止于此。她曾到访日本神奈川县的一个镇,了解到那里的社区居民如何共同努力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她强调,现在的努力是为未来做准备,因为我们有可能会面临脑退化的挑战。她渴望建立一个让每个人都能理解并关心脑退化老人,尊重他们的尊严的社会。因此,她希望通过这样的社会结构,提供更多互助机会,消除对脑退化症的偏见和误解。她坚信,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摆脱孤独和边缘化,这也为未来的我们铺就了一条充满爱与关怀的道路。 由此可见,只要大家让老人继续发挥自身的闪光点,他们的余生才会活得有尊严、有价值,璀璨如夜明珠。无论是参与社区活动、分享人生经验,还是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些都能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找到新的意义和成就感。在这样充满理解和关爱的环境中,老年人的每一天都能焕发光彩,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我听见】死亡来临时,让我们无遗憾道别 看懂年迈父母愤怒背后的表达,不要让爱渐行渐远 把年迈的亲人照顾好,就是儿女献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8月前
9月前
忧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也称为抑郁症。它会导致患者感到极度的悲伤、沮丧、失望和绝望,影响他们的情绪、思考、行为和身体健康。 忧郁症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基因、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抑郁症就是一种疾病,患者非常需要精神支撑和聆听,需要陪伴也需要爱、关怀和理解。 我知道有好多人需要吃药来镇住自己,可见抑郁症就是一种精神疾病。 “抑郁、焦虑、感觉淹没、窒息和绝望,觉得做的一切都是白做的,感受不到快乐,对应该感兴趣的事物也提不起劲,想不通纠结和悲伤,那些责任都不管我的事,我只想尽快结束一切。” 如今有许多年轻人也面对抑郁症问题,身为人母的我,看到这一切感到心酸。孩子应该是父母最好的朋友,这句话听起来像废话。我觉得要把这“朋友”处好不容易,你要尊重他,尊重不是宠爱也不是严厉,尊重是讲求平等。 可不可以骂?不是不可以,但骂就要骂出道理,而且你要允许他回嘴,他有道理要让他讲出来,讲错了要纠正,让孩子心里平衡。 患忧郁症的孩子心里不踏实,自我怀疑、内疚自责、迷茫绝望,找不到呼吸的理由。 抑郁症分成不同程度,轻微的可能只有自己知道,重度患者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 因为抑郁症结束生命、受抑郁症折磨的人不少,可能很多人会说他们很傻、很笨不珍惜自己,但是患者往往很难说服自己振作。 我时常对孩子说,不管什么事,只要面对就可以克服,我们是人难免会误差,但是要永远记得,除了死,什么事都可以解决。 对我来说,父母能留给孩子的,其实就是作为人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他从别的地方学不到的。在他长大后,还会想起你,你给予爱孩子的能力、尊重他人的能力、被人尊重的能力,这才是父母真正能留给孩子的。 忧郁症需要关怀需要耐心需要帮助,揭开孩子内心深处是家人朋友一起成长的阶段,请保持善良。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善良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你还会坚持善良吗? 我居住公寓10楼,每天上下楼都得搭电梯,所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公寓住户。 我从中发觉,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电梯礼仪。尽管那是公寓住户最该学习和关注的问题,礼仪问题体现了乘梯人的道德和修养。 分享一个我在等候搭电梯上楼时曾看见的事。那一次,当电梯门打开,只见一名身材微胖、身穿T恤短裤和拖鞋的中年男子弯下身子,用双手按住电梯侧门,让电梯里面的人陆续地先走出来,他是最后一个离开电梯的人。 他的谦让行为触动了我,但他的善良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当下并没有人开口对他说声谢谢。 至少有5个人从电梯走出,几乎每个人冷漠以对,也许他们都已习惯别人的好,就把这份好视作理所当然。 为了向他表示善意,站在电梯门外的我,礼貌地对他点头,向他打招呼。他看见我,也点了点头,然后走了。 或许他根本不曾在意他人没有说谢谢;或许他也认为,那不过举手之劳。但这样的举手之劳,是可以让一座冷漠的城市瞬间变得很有温度的。 我对他点头,是因为很想让他知道,我看见了他对他人的真诚付出,也由衷地感谢他。 我自己也曾经历过一件陌生人为我(也不一定是我)制造的小小感动和温暖的事。我从图书馆借阅过一本关于音乐与爱的文学书籍,尚未感受到书中文字带给我的心灵触动,却先从一名陌生书友为下一个阅读者留下的,一种类似爱情、友情的东西——温暖心灵的小字条,收获到了温情和暖意。 终究会找到一条正路 那小字条确为我平淡的小日子带来喜悦,让我那天一整天的心情都是快乐的。那会为他人制造感动的,许是一个懂得体贴他人,还拥有一颗纯洁美丽之心的人。 看过一个故事,有个小女孩几乎被所有人喜爱,有人问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你?” 她回答:“我想是因为我爱每一个人的缘故。” 不论是主动为他人按着或按下电梯按键的,按住电梯侧门的,或是为他人留下小字条的,他们一定和故事中的小女孩一样,都爱着世上的每一个人。 朴实而微小的善举,能汇成冬日的暖流。回到本文一开始的问题,我的答案是:是的,我依旧会坚持善良。因为善良,能给人带去温暖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浮士德》一书里说:善良的人终究会找到一条正路。 善良也许真的不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但足够善良可以此来担当所有的苦难。 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一刻起,为身边爱的人,或者陌生人,主动地提供协助,主动地说“谢谢”、“对不起”;主动地为他人留下有温暖字句的小字条,让对方感受到那行为、那文字背后有爱和关怀。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