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佛像

这是曼谷现代美术馆的作品,这一层的展览馆,展示的作品都是佛教相关的展览品。这幅作品是佛像,却用着类似反光的材料,我看不清楚展品,却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佛祖的塑像。我不知道创作者所要表达的画面,因为也没有说明。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美术馆,第一次接触美术馆,觉得现代艺术家的作品都各有特色,每一个作品,都可以展现艺术家自己的个人风格。 当然还有其他的展览品,也吸引了我去好好地看,好好地欣赏,然后拍了好多的照片。当我在写作,我采用的照片,可以诠释我的文字。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明白,可是我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朋友告诉我,我的文字只有我自己明白,然而她也懂,是因为她了解我。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了解他人,那就是创作者必须诠释其作品的原因。 当我在教导小孩,我已经不在乎他们的对错,而是告知我的观点、社会意识,然后选择接受他们,接受他们就是个体,接受他们的不同点。小孩的世界,就是这么的多姿多彩。我选择接受他们,是因为我也是其中一位。 当我在告诉他人的我的意见、我的立场,我也不期待他们会接受。因为每一个人的看法不一样,甚至是对立。当然,离开了一个立场对立的圈子,会觉得比较轻松,不是因为没有人会认同我的看法,而是我无需在乎。 当我看着眼前的这幅作品,我可以告诉自己,就算站在前面,却看不到自己。可能有一点点吧,但那也是非常模糊的模样了,隐隐约约地,我只看到身体的某一个部位。 不要太期望别人的认同 我认为,我们连自己都无法看得清楚,又何况是别人呢?所以,也别期望看清别人。 我来到泰国旅行,这是一个充满着佛教色彩的国家,一个自由度极高的地方,一个可以做自己的地方。他们可以为了生活而忙碌,当然也有的选择悠闲过日子。当我来到寺庙,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肤色不同的人,甚至来自不同的国家,甚至没有太多的枷锁,那就是自由。 我看着这幅画便想,它是不是也在告诉我们,别把眼前所看的,看得太清楚,而是要多一层思考,思考到底是要传达什么信息。当然我没有很认真地去看,因为我觉得自己还会再来,再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再以不同的年龄段去诠释。 记得以前很喜欢看书,阅读了许多外国作者的书籍,看着他们在书中所表达的内容,甚至如何去应对的方法。在很茫然的时候,我确实是得益不少,学习了如何去过日子,如何去面对问题,甚至是面对了人生。或许从书中看到的就是作者自己,或许那正是他们所面对的事情。 阅读也让我度过了许多的难关,教导我如何去生活,教导我如何接受自己,甚至是别人。可是,我还是我自己,别人是无法取代的,甚至也无法理解我的内心世界。我不再困在书中,走到外面,看到的是真实的人,看到的是立体的画面,感受到具有动感的环境,而不再是在文字中打滚。我发觉,那也是值得去思考的! 当我在编写自己的书籍,我在讲述自己的世界,分析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理念,可是那是我自己。所以也别期望别人会接受,甚至是认同。所以我在阅读别人的书籍时,我也是这么认为。 我去外国旅行,会尝试参观当地的当代美术馆,看看创作者的作品。这并不代表我是一个艺术家,而是我想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思考,这更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我无法真正理解他们的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但是,我想要明白,想要思考!
3星期前416点阅
4月前6.4千点阅
4月前2.2千点阅
5月前1.5千点阅
5月前1.1万点阅
8月前5.2千点阅
10月前4.3千点阅
10月前1.1万点阅
10月前3.6万点阅
11月前5.2万点阅
(新加坡8日讯)狮城夫妇在多年前到不丹旅游时,为帮助当地贫苦人家,花费少于1000美元买下一樽泥塑佛像,几年后经过鉴定,竟发现是400年前的古董佛像,或价值三四百万美元,夫妇俩决定将佛像归还给不丹。 王盅尧(44岁)与黄酥颐(33岁)共同经营一间美容保健食品公司,他们也是佛教徒,并喜欢收藏一些文物和古物。两人在2016年底前往不丹旅游时,导游带两人到当地廷布山村见一对贫穷老夫妇,在那里看到了这樽精美的佛像。 “老夫妇告诉我们,这是一樽约有300年历史的佛像,家中已传了六七代。由于他们的孩子常年在国外,如今生活贫穷不济,只能售卖佛像。” 王盅尧说,作为收藏家,他向来不会全信卖家的说法,但他感到老夫妇十分需要钱,也觉得佛像应确实是一件古董,当时便用少于1000美元的价格将佛像买下。 直到2023年,王盅尧突然念起,想把佛像捐给新加坡文明博物馆,为了鉴定真伪,就通过德国的著名实验室对佛像进行化验,才发现佛像是货真价实的400年前的古董。 估价市值或在三四百万美金 “我询问一位有50年经验的佛像研究专家,专家指泥质佛像十分少见,保存得如此完好更是难得,他估价市值或在三四百万美金。” 王盅尧解释,其实,他在2023年失去了一个孩子,因此用一年来做好事和祈祷,才促成了此事发生,他感到是命运的指引。 他今早携带这樽佛像到新加坡佛教总会,并在该会会长释广品法师主持和见证下,王盅尧与黄酥颐夫妇把佛像移交给不丹驻新加坡和泰国大使金藏多吉,让佛像归还给不丹国王旺楚克。 广品法师表示,佛像归还不丹是非常具有意义,亦象征国家之间的合作。不丹大使则表示,归还佛像具有精神及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作为对夭折儿的怀念 夫妇俩将归还佛像作为对第六个孩子的怀念,不久前两人也迎来第七个儿子。 王盅尧透露,在2022年,他与孕妻和5个孩子曾再次到访不丹,并在2023年3月诞下第六个孩子。然而不幸的是,孩子在4月就夭折。夫妻俩悲痛不已,之后便开始日日祈祷、做慈善,希望孩子能被送到佛祖身边。 因缘际会之下,他得知佛像竟是国宝级别的古董,便决定归还给不丹,让它回到自己该去的地方。 “我想,或许佛像回到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是我的孩子回到纯净之地的象征。” 王盅尧在3周前迎来他第七个孩子的出生。 佛像高34厘米 保存完好 这樽泥塑佛像保存完好,高34厘米。 根据资料,这尊泥质多彩佛像高34厘米、宽27厘米,是不丹工匠技艺的杰出典范。 佛像以“触地印”姿势(Bhumisparsha)描绘了佛陀,对不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体现了佛陀释迦牟尼的觉悟时刻,通过凸起的顶髻、沉思的面容和部分遮盖的金色身体来展示。 王盅尧透露,佛像专家曾向他指出,泥质佛像的工艺十分困难,因为泥土非常柔软,也很难保存。 他也说,那对卖家老夫妇曾告诉他,他们祖上曾是“重要人物”,在不丹佛教文化的鼎盛时期保留下这尊佛像。
12月前1.7万点阅
1年前1.6万点阅
2年前4.9万点阅
底座的“藏宝”是一般神庙或佛寺常有的做法,近年来泰国一些古寺进行维修,就挖出许多百年的泥制小佛像,都是珍贵的文物,通常寺方会拿出供善信恭请去护身保平安,这些钱就拿来修缮寺庙。当今我们藏进这些佛像及钱币,可能百年或数百年后,当后人挖掘出时,那个年代,又会当作什么新奇发现呢? 泰国宋卡府(Songkhla)沙汀帕(Sating Phra)是个小乡村,当地一座佛寺有座露天佛像塑造已久,今次方进行升座仪式。朋友受邀过去,于是我们八个马来西亚人乘坐两辆车前往。一路奔驰到当地已经很夜,但他们还是热心安排给我们铸造小佛像,那是极为简单的灌注法。将一个铁勺子,放进小锡块,以煤气火枪喷射之,锡块熔化了,倒进泥土做成的模子里,冷却后倒出即是小佛像,这种小佛像通常是供人们穿戴在身上保平安,不过我们铸造的这八个小佛像,是供明早升座前,安藏在佛像底座的。 翌日一早来到现场,大约百余人出席,小地方人口不多,多数人穿着白色衣服。现场有小火炉煮着蜡烛油,供大家舀起灌注在一根钢柱里,柱的顶端系绑着一条线做的蜡烛芯,直到底部,这是在注做一根大黄色蜡烛。也有一根尖形的“发顶”,供人们安上金箔,它将会安套在佛像顶端。 露天大佛像旁摆设一张长案。案上有许多供品,最前端为花塔,接着是佛像、水果(火龙果、西瓜、柚子、黄梨、梨子、柑、葡萄、芒果、红毛丹、苹果、香蕉、切段甘蔗、嫩椰)、五荤(水煮鱼、全鸡和鸡血与内脏、猪头及尾巴、全鸭、虾与蠘)、各式糕粿、水煮鸭蛋、瓶装矿泉水、红甜水、茶等。还有一盘供奉两碗荤腥菜肴及一碗饭和一杯开水,另一个供盘是芋与番薯及两碗黄白色粥糊。尚有一盘红豆、绿豆及黑豆摆设成佛教的“八正道”图案。尾端是香炉、一对白蜡烛及一根大黄色蜡烛,法杖等物。 [nonvip_content_start] 大佛像前端已筑起一个洋灰底座高台,准备给佛像升上安坐的。高台上面有两个孔洞,只见人们把钱币、各种小佛像(泥、锡、铜等制造),还有打印经咒的小铜片(可供人们写上姓名、八字、地址与祈求的心愿)通通放进孔洞里,最后法师采下一些菩提叶塞住孔洞,然后以洋灰封填了。仪式由婆罗门教法师诵经开始,他们身着白色衣服,一些是唐装的衣裤,念诵经咒,并吹响法螺,摇动拨浪鼓及手铃。结束后,再由佛教和尚诵经,大家手持萦绕佛像而来的彩色线,希望获得佛祖庇佑,获得无量功德。这时候吊机逐渐把佛像吊起来,慢慢移到底座上,在经咒、铃鼓、法螺及炮竹声响下,佛像终于顺利完成升座大典。接着,给佛顶套上尖形“发顶”,以及善信给佛像披上黄色袈裟布匹,接着和尚给佛像洒圣水及花瓣,也给大家洒圣水,最后是善信们排队上香膜拜,把香插在供品上,排队给佛像浇圣水(浇在手及脚处),还有在附近池塘放生泥鳅,也是在诵经声中,慢慢把泥鳅倒进池塘,人们也是手接手连接着,如此就能获得放生的功德。完成后,一个传统服装打扮的女子,在音乐播放下跳起传统舞蹈,献给佛祖。 所有供品让大家拿取品尝,泰国糕粿极为可口,拿了一块大快朵颐,外皮是糯米滚椰丝及砂糖,内是无味的绿豆馅。在进行仪式时,有两位妇女类似“起童”,浑身颤抖,一番膜拜后就恢复平静。看过许多宗教都有此类神灵附体,虽然有关宗教完全否定不认同,但还是无法改变信徒们的神灵附体行为。 底座的“藏宝”是一般神庙或佛寺常有的做法,近年来泰国一些古寺进行维修,就挖出许多百年的泥制小佛像,都是珍贵的文物,通常寺方会拿出供善信恭请去护身保平安,这些钱就拿来修缮寺庙。当今我们藏进这些佛像及钱币,可能百年或数百年后,当后人挖掘出时,那个年代,又会当作什么新奇发现呢?
2年前142点阅
2年前3.8千点阅
2年前3.4千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