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传统习俗
北马新闻
槟榔屿潮州会馆团拜 400乡亲同欢庆
槟榔屿潮州会馆于大年初六举办乙巳年新春团拜,这天对潮汕人来说有特殊意义,亦体现潮汕人对传统习俗的深厚情感
5小时前
北马新闻
动力青年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說】學記調查局02 你被新春詞考倒了嗎?
某天,《学海》编辑室传来了:“啊!才做三题,答案都错了”的哀嚎声。既然这一系列的新春词语可以难倒大人,那中学生应该也不能幸免吧……于是,我们找来几位学记,考一考他们对新春词语的认识。结果…… ▍潘愫恩 :更了解春节的正规用语 农历新年来了,是时候温习一些春节用词了,而这份问卷正好在此时派上用场。关于简介部分,我认为本地华人并非在文化知识上存在滞后,而是因为长期以来,籍贯语言和本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特有的习惯,这些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改变后反而可能会失去我们马来西亚独特且地道的风味。尽管如此,学习规范的用词仍然是必要的。 关于问卷中的问题,我确实通过它更好地了解了春节的正规用词,也提升了自己对春节的认知。例如,农历日期的正确表示法和拼音,以及相关的历史渊源等。老实说,在面对众多答案选项时,我一直认为大同小异的表达方式都可以接受,但通过事后的解释,我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的错误所在,并知道了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这份问卷不仅考查我们的知识,还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总体而言,我觉得受益匪浅。 ▍蔡耀恩:我真的是华人吗? 起初看到分数时,我确实有些错愕。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还算不错,但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对华人新年的认识并不全面。这一发现甚至让我一度怀疑,我真的是华人吗? 我曾以为“春节”是指整个新年期间,直到现在才知道它其实特指正月初一。许多与新年相关的传统习俗和专属名称,都是在填写问卷时才第一次深入了解。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新年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长假,它承载着更深厚的文化意义。 ▍徐紫林 :原来这个字是第一声! 原本以为自己对新年的各种用词已经非常熟悉,但在填写这份问卷时,瞬间感觉被啪啪“打脸”了…… 原来春节词语中有这么多讲究,有些甚至是我从小到大都用错了!就拿“正月”的“正”字来说吧,我一直以为它的发音是第四声,但实际上应该是第一声,原来自己那么多年都读错了,竟然一点没察觉! 通过填写这份表格,我对春节词语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前我从未想过这些词语背后还有那么多值得探讨的内容,但填完这份表格后,我不禁反思,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确实有些“不及格”。因此,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避免遗忘这些宝贵的传统知识,也确保自己的文化素养不再“掉链子”。 ▍谢善唲:基本常识搞错了17年 一开始看到这个Google Form时,我有点懵,感觉题目太难了(我一题也不会做……感觉自己有点笨)。但我还是硬着头皮,没有看任何参考网站,迅速完成了答题。结果,点开答案后,哇,简直炸裂,错得离谱!我赶紧安抚自己的情绪,仔细查看了正确的解析。 我觉得自己的知识库实在太狭窄了。过了17年的新年,连一些基本常识都搞错了17年。这个Google Form 虽然考倒了每一个人,但也很有趣。我看了出题者林老师给出的正确解析,学到了很多东西,重新认识了新年词语的真正含义,也了解了古代人如何庆祝新年。有点小惭愧,自己没有扎实打好中华文化的根基,也对现在的孩子不了解传统文化感到惋惜。以后我一定要更加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保留我们马来西亚独特的特色。 ▍赖鸣杰 :对春节的传统和习俗更了解 春节对我们华人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团聚与和谐。感恩我有机会做这份问卷。在作答时,我本以为自己能轻松完成,没想到却遇到了许多不同的春节名称和日期。每当遇到选择时,我不禁怀疑:“这些不都是一样的吗?到底该选哪个答案才对?”在充满怀疑的情况下,我最终完成了问卷。 然而,当我看到自己的分数时,瞬间傻眼了,怎么这么低?仔细检查答案后,我才发现自己有很多选项没选。通过这次的失误,我意识到自己对春节文化的了解仍然很浅薄,很多细节和背景我并没有掌握。尽管如此,这份问卷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拓宽了我对春节文化的认识,也让我对春节的传统与习俗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我还学到了许多与春节相关的名称和文化习俗,对这个重要节日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黄雯欣 :这题目不简单! 刚开始看到这个小题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华人,怎么可能连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呢?然而,当我得知连学霸学姐也只答对了2题时,我才意识到这套题目似乎并不简单。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打开题目后,我迎接到的却是深深的羞愧感——我竟然没有一题能完全确定答案!全程只能凭运气硬着头皮作答。 尽管如此,这次体验让我学到了许多平时容易忽略,但却非常重要的小知识。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真的是不合格的华人啊! 真心觉得这样的趣味小答题非常有意义。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大家忙于各自的事务,很少有人会特地花时间去学习这些知识。然而,这个“中文放大镜”的出现,帮助我们重新关注那些被忽视的小角落,也提醒我们还有许多珍贵的文化知识需要学习与传承。 ▍郑余杰:激励我更重视中华传统文化 做完林智勇老师设计的“中文放大镜之别让春节开满‘错词花’”问卷,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对“春节”及相关用词的了解仍有不足。作为华人,我们习惯将“春节”称为“农历新年”,却未曾意识到这实际上反映了文化认知的滞后。通过学习“春节”和“元旦”的历史演变,我才明白,春节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正式称呼,而许多错误的用词则源于缺乏对传统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关注。 例如,“腊月三十”并非每年都有,当腊月只有29天时,除夕便是腊月二十九。而诸如“年初一”和“正月初十一”等用法也存在不规范之处。这次答题让我意识到,正确运用春节词语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关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激励我更加重视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考考你对新春词语的认识 出题&解析:林智勇(出处:《学海》季刊第四期〈中文放大镜〉) ☆ 读文小指南☆ (一)每道题提供正确与错误的答案选项。对的答案,括弧里打钩(✓);错的打叉(✗)。 (二)答题后,读解说。 (三)各题解说下附有答案,自行对照批改。 ① 春节是指哪一天? 1.( )正月初一 2.( )除夕 + 正月初一 3.( )正月初一 + 正月初二 4.( )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② 古时“春节”是指? 5.( )冬至到正月初一 6.( )正月初一至十五 7.( )元宵节 8.( )立春 ③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可称为? 9.( )除夕/ 年三十 10.( )除夕/ 年除夕 11.( )年三十/ 大年三十 12.( )年二十九/ 大年二十九 13.( )腊月二十九/ 腊月三十 ☆解说☆ ①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也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几天 = 天数不多。) 1914年, 中国政府官宣: 本来称“元旦”的“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 本来称“春节”的立春日依二十四节气归位,称“立春”。 1. ✓ 2. ✗ 3. ✗ 4. ✗ ☆解说☆② ⑴ 古时立春 = 春节。 ⑵ 古时正月初一 = 元旦。 →古人多以农事为业,大地回春寓意希望重生,立春节庆热闹程度远超于元旦。 ⑶ 现今正月初一 = 春节 1912年,新中国政府官宣:公历1月1日 = 元旦。 →逾两千年的“正月初一是元旦”走入历史。 1914年,中国官宣:农历正月初一 = 春节。 5. ✗ 6. ✗ 7. ✗ 8. ✓ ☆解说☆③ ⑴【除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年除夕】≠ 中文用词。 ⑵【年三十】/【大年三十】 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⑶ 农历十二月(腊月)天数非年年固定。 时而30天。= 最后一天是腊月三十 →可称:年三十/ 大年三十。 时而29天。= 最后一天是腊月二十九 →该日不以“三十”称之。 ⑷ 除夕 = 腊月最后一天 腊月天数 = 30天 →腊月三十 = 除夕 腊月天数 = 29天 →腊月二十九 = 除夕 9. ✓ 10. ✗ 11. ✓ 12. ✓ 13. ✓
1天前
动力青年
全国综合
维护习俗 人人有责 郑福成:鼓励办文化活动乡团
马来西亚永春联合会永久名誉会长丹斯里郑福成表示,保存传统文化习俗,人人有责,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
7月前
全国综合
大柔佛焦点
黄炣卿︰百家米送爱到社区 提倡家庭价值观
(利民达4日讯)利民达州议员黄炣卿表示,百家米活动能把爱心注入社区,以及提倡家庭价值观。 她表示,收集和分发百家米是中国传统习俗,以籍此寄予众人的关爱和祝福。 黄炣卿今早出席由其服务中心和利民达云峰宫联办《集百家米,聚百家福》活动时表示,继去年在服务中心办事处举办后,今年移师到云峰宫举行此活动。 云峰宫主席苏昌麟表示,很高兴该宫能与和利民达州议员服务中心联办百家米活动,并希望大家吃了百家米后,祈愿一份好福气。 此外,黄珂卿也在场分发130份米粮予B40群体和神庙社团代表,而冠群金山棕油厂也报效100包白米。 出席活动者还有昔加末国会议员华岚、云峰宫副主席陈江仁、冠群金山棕油厂首席执行员陈伟明等。
1年前
大柔佛焦点
古城大小事
颜泳和:迎接王爷是盛事 鼓励挂红彩 设香案供品
(马六甲13日讯)马六甲勇全殿送王舡工委会上周已公布王舡经过路线,送王舡主任拿督颜泳和鼓励信众在门外设香案供品,沿途迎接王爷,以便驱邪禳灾,神明庇佑合家平安。 他同时也鼓励民众在迎接王爷时,也可以在门口挂上红彩,因为迎接王爷是一大盛事。 他今日也与其他委员展示最基本的香案摆设,供品包括3种水果、发糕、鲜花、茶及香烛,信众也可以准备金纸、檀香、柴、米、油、盐等供品,沿途交给王舡委员会们,以便将供品至于舡上,一同火化。 早期遮迪亚群体也加入送王舡 颜泳和说,从1933年王舡特刊《The Wangkang Momento 1933》上记载着的1919年游行,游王舡虽不是公共假期,不过很多商店提早关门,而华裔公务员也允准特假迎接王爷。沿途的华裔民宅经被重新粉刷,再挂上红彩以及红灯笼,屋前五脚基也设香案供品。 “根据记载,在送王舡队伍经过时,屋主就在案前烧香以及燃放鞭炮。除了华裔社群大事庆祝,遮迪亚群体也加入其盛。” 盼正统习俗续流传 他表示,送王舡除了禳灾驱邪祈求合境平安,更重要的是保留了送王舡的传统文化以及习俗。以挂红彩为例,如今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懂得挂红彩的意义,挂上的红彩也“不合规矩”,所以工委会也希望能够让正统的习俗流传下去。 他说,“挂红彩”这个习俗,似乎只有马六甲才比较盛行,马六甲的社区不只是在新年或结婚才可以挂上红彩,迎接王爷绝对是一大盛典,可以挂上红彩。 他也指出,挂红彩的寓意是吉祥的,所以红彩必须长而达地但不扫地,代表做事有始有终,最禁忌是红彩挂得“半长不短”,这意味着做事不圆满。 任何送王舡的疑问,欢迎联络送王舡副主任赖鸿权:019-667 6137。
1年前
古城大小事
沙巴要闻
哈芝芝:拥多元文化传统 沙丰富资源激发高质文创
(亚庇30日讯)沙巴美丽的多元文化与传统习俗可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产出更多高质量的作品。
1年前
沙巴要闻
社团校园
巴生福建会馆中秋园游会 29日约你欢乐跑
巴生福建会馆定于本月29日(农历八月十五日)星期五傍晚六时,于该会馆大礼堂举办主题为《玉兔约皇城·中秋共婵娟》中秋园游会。
1年前
社团校园
百格纷
【兔年知多点】各籍贯过年习俗有哪些?
农历新年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大马主要籍贯如福建、客家、海南、福州、广东、潮州,各有不同的过新年习俗,你又了解多少呢?
2年前
百格纷
大柔佛
《艺游线上》首场讲座会 李永球分享《清明》习俗
麻坡海南会馆与麻坡中化中学联办,中化社区文教推广处主催及中化教师成员联合策划的2022《艺游线上》首场校园讲座会日前在线上掀开序幕。
3年前
大柔佛
更多传统习俗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