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中学

5天前
(新加坡17日讯)疑涉及钱财纠纷,新加坡一名少年被六七名同学霸凌,在组屋楼下被一脚踢飞1公尺。 《新明日报》报道,少年和施暴者所属学校的校长表示,校方严厉看待此事,而涉事学生家长也已经报警。 一则长16秒的视频日前在TikTok上流传,画面显示,约六七名身穿学校体育服的中学生在组屋楼下,似乎在围堵一名身型比较瘦削的少年。 期间,他们有说有笑,其中一人冷不防,一脚踢中少年的后腰,导致他飞扑1公尺外,趴倒在另一名学生跟前。 瘦小的少年发出凄厉哭嚎声,而拍摄视频者则放声大笑。 据悉,视频网上流传后,引起公众强烈的关注,甚至有当地家长电邮新加坡总统、总理公署与教育部,指霸凌事件不应出现在教育体系,吁请校方迅速且透明地向公众说明如何处理该事件,又会如何确保不再重演。 学生家长已报警 《新明》日报记者辗转联络上3名该校的毕业生,他们表示对此事知情,也透露上述事件相信涉及钱财纠纷,而涉及踢人的学生去年已毕业。 有关中学的校长回复该报时说,事件发生于2023年10月,地点在校外,当时学校未接到报告;视频流传后,学校马上关注该学生的身体状况,该学生在事发时并未受伤。 “学校严厉看待此类不当行为,将为相关学生提供辅导,并视情况采取适当的纪律处分。学生家长也已报警。” 视频疯传 公众愤慨 视频在TikTok与脸书疯传,短短几天内就有几十万浏览量,多达3000名网民留言。 霸凌事件也引发众怒,不少人愤慨表示,家长或校方应该报警处理。 另外,不少家长对被欺凌的少年表示同情,认为这一脚非同小可,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少年的脊椎受到重创,学校应对霸凌者采取纪律处分。
2月前
冷气久未维修,昨夜异常闷热,难以呼吸,一整夜都睡不好,还做了一个梦,醒来久久不能平复。 梦见自己是个中学生,某一天发现,不知何故,自己成为全校霸凌的对象。 梦中的我感觉是真实中学时期的那个我,当时那个所谓“出名的人”、所谓的“风云人物”……某天发现,原来大家都讨厌我,表面亲昵却都在背后讥笑我。告诉我这一切的是我的好朋友,他冷眼看着我的震惊、崩溃,仿佛看着一个陌生人,我也仿佛再也不认识我眼前熟悉的那个人。 我才发现,原来被集体欺负、霸凌的感觉如此缺氧、窒息。 梦中的细节非常清晰,仿佛不是梦,是穿越到某个时空,某个人曾经经历的现实。梦中我那个朋友冷笑地说: “你知道大家给你取了什么花名吗?大家都叫你灰指甲,因为你的指甲很灰很脏。大家都在偷偷笑你,你还以为自己很受欢迎。” 梦中的我只觉得心好痛……不明白为何自己会沦为笑柄,为何会受到这种羞辱。 “我的指甲明明就不脏,就算不小心弄脏了,被人瞧见,就成为攻击我的代号吗?你们的指甲就永远不会弄脏吗?”梦中我尝试辩白,眼前的朋友依然是那个冷笑,仿佛花猫玩弄眼前挣扎的小老鼠的眼神。 我中学没有被取过难听的花名(也许有我不知道?),但我懂这种委屈,当年班上曾经有个乖乖的男生上课中途上厕所,因为拿着tissue去,回来被班上的孩子王起哄,笑他去大便,叫他屎王……他就这样被叫了6年。 中学的青少年犹如没有人性的小兽,真的可以对人做出非常恶劣、毫无道理缘由的伤害。这些恶劣的禽兽长大了,成为今天的你我……不禁自问,我们有变吗?我们还会如此伤害人吗? 庆幸没受攻击 我庆幸自己的中学没有经历我梦中经历的事,当然也有过人际问题,哪怕今天还会经历。那种你以为你跟他们很好,某天却听见他们在背后集体踩你、攻击你、讥笑你,或收到他们群组流出的截图,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锐利的钉……足以让你不敢再相信人,从此患上PTSD。 我只能说,你打的每一个字,说的每一句话,绝对都会流传出去。社交圈,根本不会有秘密,无论我们是谁,都得为我们说的话埋单。 因为曾经的不成熟,因为曾尽数为自己的每个不成熟埋单,长大后,只想当一个坦率的人,喜怒形色,爱憎分明,心口一致,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都从不隐藏。我知道不够好,但请你告诉我。我也许会妄语,但从不两舌,最难听的话我都当面对你说而不是对外人说,相对的,我也希望你能如此待我。 梦中醒来的我,呆呆地躺在床上不想动弹,心中不禁思索,如今那些人面是真是假。但我感谢这个梦,让我感受到那种无处可逃的窒息,让我想起许多久违的往事,最重要的是,让我提醒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月前
同事偶尔会跟我投诉,她女儿在学校的华语课程有多难,8岁的小小年纪就需要学习多音多义词,她的女儿还为了逃避功课,时常撒谎说老师没有布置功课。她曾对我说,那些有条件的家长会把子女送进国际学校,他们无须学习母语华语,所以家长也不需要那么辛苦地监督功课。 在她的絮絮叨叨之下,恍惚间,我想起了自己中学时期,学习中文的快乐时光。对于学习中文,我是心甘情愿且热爱着的。青春期的我在荷尔蒙和不成熟的思想之下,偶尔和同学有所争执。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独自到图书馆消磨时间。在第一声上课铃声响起之前,我每天都会有大概20分钟充裕的时间,慢慢地走到图书馆,看一看书,或当下翻阅或把书借了。记忆中路上不知名的树开满了小黄花,随风飘下,积得厚厚的一层,一开始的花季里,空气都飘着一股好闻的花香,过了几天,没有被清扫的花瓣在雨水的冲刷下,渐渐腐烂,滋养着树木,腐朽的味道,下过雨的铁锈味,土壤被灌溉的味道,和青草的味道谱成了我记忆里美妙的回忆。 原来文字也可以“玩” 每次到了图书馆,总是被“人声鼎沸”的情况给吓到。大家或在努力做功课,或在高谈阔论。虽然有图书管理员维持秩序,但因山中无老虎(老师),13到17岁的少男少女怎么会把区区的几个图书管理员看在眼里。而我只要不是在考试季的紧张时期,总喜欢在图书馆晃悠,尤其是中文书籍区,那里通常空无一人,自形天地,成为我的个人空间。这间中学是重点中学,每次都奔着最佳成绩而去,然而中文书籍区完全没有被这个宏愿影响,我从来没有看过书架上出现任何的课业读物,也许是被别的同学借走了吧?书架上有些书晦涩难懂,有些书是中文翻译的百科全书、图书、故事书……而其中我最爱的是散文合集。 第一本借的中文书就是台湾作家杏林子的《生之歌》,从此我爱上了散文,开启了我5年的学习之路。当然,我也有自己的目的,我想要把中文考好。从上学第一天开始,补习老师、中学老师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中文很难拿A+!无论是在初中评估考试PMR还是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能考得中文A或A+的学生屈指可数,堪比熊猫宝宝。然而在图书馆和书独处的时光,让我从带有目的的开始到最后只想在中文里自在地畅游。我还哀求了妈妈买一本中文字典给我,以方便我自己学习,接触的书刊也从散文慢慢扩展到报章小说。 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是在哪里读到优美或不懂的的字词或者诗,我都统统把它们收集起来写进一本小笔记,有空就翻出来看。万事起头难,一开始当然是盲目的收集,也不明白其中意思,只能过后请教老师和查阅我的字典老师来了解它们的出处和含义。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学过的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有趣的角落待我挖掘。第一次尝到甜头时是我的文章被老师称赞了,老师说我的用词范围很广,句子顺畅,有头有尾。那可是我最喜欢的华语老师啊!一瞬间就飘飘然了,往后的日子我更热衷于收集,而后学以致用,把它们运用在自己的作品里。 当时每个学生都在考试前捧着一本《笔下生花》,而我捧着自己封面已被翻得皱皱的小笔记,一遍又一遍地读我记录的,收集的字词句诗。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的用词甚至句子结构和其他同学不同,不拘于正正经经的课外书,出身来自各种散文和中文副刊的词句让我体会到原来文字也可以“玩”出变化多端的乐趣!现在想来这种方法不只增加了我的词库,还无形中让我记住了运用它们的方法,果然是老师说的:“多读,多记,多写!”这个“多”不只是量,还指多元化。 最后我不负众望,在大马教育文凭考得了A+。那年全年级只有另外6个人和我获得了这份殊荣,想到这心里不由自主的澎湃了一下。请容许我在这里小小的自豪!这功劳绝对不是出自我一个人,还包括了我从初中到高中的中文老师、补习老师,当然还有我的父母!若有考生看到这篇章,不妨考虑考虑这个方法,虽然需要一步一脚印整理出自己的笔记,但它可以让你拥有自己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和笔触,况且通过大量的阅读,也能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我的小笔记在我考完试之后就不知所终,我也没有再继续之前的习惯,多年以后连写作都生疏了,但回想以前的点点滴滴,心里一点寒窗苦读的苦涩都没有,反而盈满了美好的回忆,每当想起时仿佛空气中飘着若有若无的花香,阳光通过树叶的间隙照在去图书馆的路上,肌肤传来了灼热感,而我,手里拿着借来的书,慢悠悠地走回去……
5月前
5月前
推广文学教育并不容易。“中学老师的文学课堂”发起人伍燕翎认为,新纪元大学学院首办中学老师文学课堂,是一项跨学府跨领域的合作。该活动广邀所有老师前来,由大专及中学老师们针对华文课演绎分享,其他老师则观摩。 推广文学教育需涉及大专及中学老师。然而何谓文学教育? 也是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院院长的伍燕翎有感于今日学界之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阶段,文学早已和许多人有距离了。大部分人对文学作品的看法,审美、语言表达已相对减弱,更别说文化情怀。因此,伍燕翎推崇的“文学教育”是广义的。她想做的文学教育,着重的是培养文学读者,提升学生对文学的审美,进而鼓励他们创作文学。在马来西亚推动文学教育,涉及在地文化情怀、民族情怀。如果学生打从小学开始就培养欣赏古诗,写出美文,提高对华文课本的鉴赏力,学生来到大专中文系,文学情怀自然不一般,更不会不懂经典,或不识作家。 马来西亚华中校长理事会主席林汶珊校长则认为,文学教育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与赏析,更是通过文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人文素养。文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海》季刊主编叶欣媚补充,我们可以培养“没有距离感的文学学习”。文学并非只给专业读者看的,文学也可以雅俗共赏,降低门槛,与任何人零距离。“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文学可以从生活出发,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可以亲近的。发展到最后,自然就涵盖院长说的民族情怀等因素。” 新纪元大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黄薇诗助理教授道:“文学教育也可以是思维方式训练的一种。学生透过文学作品学习的未必是单纯的赏析,而是内化到生活当中,文学可以是随时随地可以提及,感受的。它帮助我们培养思考能力,提升审美,感受文字。它可以升华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体悟、教会我们看到人性光辉。文学教育的功能和目的应培养我们思辨能力,明辨是非。” 文学是美学,作家可培养 伍燕翎补充,文学不等同于语文或语言教育。文学是一种美学、人学,其涉及范围比较广阔。曾听过一个说法:中文系不培养作家。然而身为教育工作者,她认为作家还是可以被教育的。她在大学办读书会时发现,也许才华横溢如张爱玲者不多,但透过系统教育,还是可以用心培养出作家。“但要推广文学教育,必须在小学及中学时期开始,而且不局限于语文或语法教学。推广文学教育需要中学及小学老师一起共同努力推广。”大学注重理论、分析,当象牙塔里的理论派,和处于实践场域的老师结合,效果相得益彰。林汶珊也提及,中学和大学的文学教育各有侧重。中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文学素养和阅读兴趣,而大学则更注重理论深度和研究方法。 此外,媒体(如《学海》)及教科书撰写人也在文学教育起着极大作用。要把文学教育做好,需要各单位努力配合。大家有感写作已经不是光环,期待四方合作可以重现这种光辉。 星洲日报文教部中学组主编叶欣媚也分享,当她同事受邀当散文比赛评审时,发现很多参赛者不了解什么是散文,符合遴选条件的作品占少数。为此校长老师提出,是否可以有散文课让他们进修?无独有偶,最近副教育部长黄家和提出,在中小学场域办散文比赛。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未必所有在职老师曾接触文学。老师们对文学课的需求其实很大。大家都需要了解文学内涵、补充文学底蕴。 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并重 黄薇诗则认为,除了文学教育,语文教育还是很重要的。小学或中学阶段侧重于语言教育,是考虑到每个阶段的学习所需是不一样的。小朋友能从诗词歌赋里掌握词语含义,是和语文基础积累有关系。因此,文学积累需要逐渐增递。大学生赏析能力更高,是因为他们已经掌握基本语言知识,自然对文学课题能企及更深层次。 她认为,文学教育理应是对现有语言教育的增补,而不是一种对立。它更像是两个体系的结合,从而达到同一个目标。“我们应该整合教学资源,增加文学教育,而非否定或削弱原本已有的体系。”学者可以和在籍老师积极分享教育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或课纲,肯定胜于从网络抓取教学资源。这是一种双向的资源共享,让大家了解整个教育生态并进行反馈。她也提出一个重点:“推动文学教育过程所面对的困难,也是研究案例,也可以是学者进行教育课题研究时的第一手材料。两者相辅相成。换言之,推广教育责任不全在中小学,大学也可以同步进行支援。” 读书会——文学不该曲高和寡 伍燕翎提及,文学有时不免抽象难懂。她自己教学生时尽量不要让经典曲高和寡,而是如叶欣媚所说的回到生活。为此,她鼓励学生把马华文学作品做成视频,辅以拍摄或朗诵,也积极办线上读书会。学生可以在一个月读两三本经典,日积月累下成果是很丰硕的。 林汶珊认为,通过邀请作家和学者参与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同时还可组织读书方法的培训,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笔记、分析作品和撰写读书报告。 黄薇诗则建议,中小学也应该开始推广读书会,学校若太注重绩效,家长老师则不会主动鼓励学生看文学类型的休闲书。有才华的小朋友往往有着大量阅读的习惯。由老师来导读并推广读书会可谓事半功倍。叶欣媚补充,校方需提供资源。若学校图书馆有这种类型的书,当书库充足,而老师对文学也感兴趣,带来的影响,往往是整间学校受惠。 这次活动难得邀请优秀作家曾翎龙、翁菀君、梁靖芬从文本里走出来现身说法。作家亲临现场将带来极佳效果。林汶珊认为作家可指导及分享创作,现场互动交流。 伍燕翎提及,五六年前,华文课本里没有马华文学作品。经过努力推广下,现在国中已超过廿篇(独中更多)。适时让作家现身说法,能起到关键作用。她分享去年游云南玉龙雪山时,被藏族作家阿来的一篇散文所惊艳。她觉得通过著名的旅游景点推介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实在是个好主意。“国外擅长把作家和景点配合起来,我们推广文学教育,自然应该让作家从课本里走出来现身说法。” 学府、媒体及作家们都已经准备就绪。想必这会是一次美丽的文学邂逅。 新纪元第一届“中学老师的文学课堂” 华文老师文学教学研讨和演绎观摩会 宗旨:提升文学教学和欣赏文学的能力、培育华文师资的生力军、提升华文教学质量、提供华文老师交流平台 日期:2024年6月27至28日 地点:新纪元大学学院黄迓茱活动中心 讲师阵容:伍燕翎、廖冰凌、安焕然、黄薇诗、曾翎龙、梁靖芬、翁菀君、萧雯佳、吕鸣仁、刘育龙、王修捷、王睿欣 相关报道: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利用“减法管理”克服“沉没成本谬误”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华校子弟为校募款,应该不应该?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冲突事件引发的饥饿危机
5月前
6月前
8月前
12月前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