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文化遗产

5天前
1星期前
3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在如今商业挂帅的社会,仍有一批满怀热忱的有识之士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默默耕耘,奋力推动着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艰巨使命。在众多学科中,地理系并不像电脑与资讯、金融或会计般备受瞩目,但它对于人类认知世界、理解地域文化等方面却不容小觑。在这一领域的深耕者中,白伟权以其丰富的研究与实地考察经验,为我们揭开了地理学的神秘面纱。 在大众认知里,地理学常被简单以为是有关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产和地形面貌等。在小学、中学阶段,地理课也多半是机械式地背诵各地特产和环境特征等,致使许多人对地理兴趣缺缺。就连白伟权自己也曾对地理学有此刻板印象。但步入大学后,这观念起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大学的地理课程不再局限于基础知识的死背硬记,而是聚焦于人与土地的关系,涵盖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它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思考诸如一个地方的形成原因、人口变迁以及面临的困境和解决之道等深层次议题。这种转变让白伟权意识到,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中学时期涉及的自然地理诸如气候、地质、地形等部分,在大学皆发展为独立的专业课程,且随着研究深入,还可进一步细分成不同的专业领域,有者甚至成为专门的科系,像是地质系、大气系、海洋学系、都市计划学系等。 会选择这门在马来西亚相对冷门的专业,白伟权表示在中学时,地理老师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位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独特的教学魅力也让他爱上了地理课。于是,初中三年级时,他便立志要攻读地理系,如今他已是马来西亚著名的地理学者,目前于新纪元大学学院担任东南亚学系的主任。 教学革新:引导青年探索地理与文化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白伟权深知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端。学生虽学习了诸多地理知识,却因缺乏与实际生活上的关联,难以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觉得学习无趣。白伟权以“生物风化”概念为例,课本上抽象的说明让高中生难以理解,他回忆起中学时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外实地考察,指出被树根缠绕而裂开的水沟就是“生物风化”的实例时,他瞬间恍然大悟,真切感受到了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魄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联,白伟权经常组织实地考察的活动。他曾带学生前往霹雳小镇,探索英殖民时期对当地民俗的影响,诸多英校的建立,以及历史人物的坟墓和雕像,都让学生直观地接触到古迹,进而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在参观印度庙时,白伟权则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族群的文化、宗教信仰以及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地理因素。通过这些实践,学生不仅学到了多元文化的知识,还明白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蕴含着地理和历史的奥秘。 在全球化浪潮下,年轻一辈容易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忽视本土文化。通过这样的实地考察和学习策略,他们能更深入了解自身的地理属性,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荣誉感。而且,当学生发现所学的知识竟与周遭景物息息相关时,便引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强烈好奇,培养主动探索和诠释生活中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这对他们未来无疑是宝贵的“技艺”。 研究期许:推动马来西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白伟权的研究聚焦于马来西亚地理志,他试图唤醒各个区域的历史生命力,呼吁大家守护这片土地的文化遗产。他期许有一天马来西亚能像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国民,能以自己国家的历史遗产为荣。他深知自己的学术力量渺小,但始终在这块领域贡献,但愿能带动身边的人关注和热爱本土文化,吸引更多的民众加入文化保护和继承的行列。 他以太平拿律战争研究个案为例,若可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导览路线,为旅者介绍这个地域的历史,对于不爱读书但热爱旅行的人来说,这就是了解地方文化的契机。通过有趣的导览,说明战争的起因和过程,人们便能够对当地文化和族群有更深入的认识,进而增强对这片土地的认同感。当人们对土地有了认同感,自然会更加爱惜这片土地。 前阵子,他进行了一项别出心裁的尝试,即“咖啡店生熟蛋”的研究计划。他在网上发起了“鸡蛋的食物地理学”运动,让大家拍摄吃生熟蛋的容器并上传到脸书,然后将这些信息标注在谷歌地图上。通过这活动,他发现南马与北马的生熟蛋容器有差异,受新加坡影响较深的地区用碟子,受槟城影响较深的地方则用杯子。这种有趣的研究模式,不仅让大众参与到文化考察的“队伍”中来,更启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身边的文化现象。 青年担当:利用文化资源,推动本土文化走向世界 青年作为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应积极主动深入探究这些文化资源,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白伟权建议青年将专业知识与社区相结合,不要局限于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在研究新村时,不要止于诠释历史文献,而是要协助村民发展与地方文化相关的经济产业。若某个地方以产酱油闻名,青年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资源,帮助当地酱油产业提升竞争力,将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局面。”此外,青年还可以与旅行社合作,开发具有文化深度的旅游产品。在设计出行游览线路时,可适当地融入历史、地理知识,但又不过于学术化,让普通游客也能轻松接受。这样既能推动旅游业发展,又能传播本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马来西亚的本土色彩。 如何提升青年的文化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关怀本土文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白伟权认为,关键在于让文化变得“接地气”,用年轻人的语言、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他以自己的讲座为例,在讲述吉隆坡早期华人历史时,以“陈秀莲蒸鱼头”这样有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引发听众的好奇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历史故事,就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地理学科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更是连接历史与社会、本土与世界的关键桥梁。让文化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不仅需要创新的传播方式,更需要青年的积极参与。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唯有他们真切领悟文化传承与守护的意义并投身其中,马来西亚的文化遗产事业方能持续蓬勃发展。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