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首页
|
登广告
活动
下载App
热门搜索
大事件
发现东盟
股市
星洲人
互动区
登录
Newsletter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总编时间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风起波生
大使笔迹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亮剑
下班的路
百格大家讲
长风破浪
大选探路
翱翔天际
烈火真金
华研智库
吃饱了吗
鸟生鱼汤
娴言
鹭岛南望
走读天下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杭州亚运会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动力青年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吃素
张满恩|吃素,救地球
从疫情复苏后,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和饮食习惯。其中,吃素食是大多数人会选择的方式。 尽管周围的亲戚朋友有些是从小吃素,有些是因为宗教因素而选择吃素。但,在提起素食时,很多人应该都会和我一样,想法还停留在门口挂有佛像里头播佛经的素食店,我基于宗教因素,会选择避免去此类的素食店用餐。 但随著时代的快速发展,地球的加速暖化下,你是否知道,吃素也是救地球的其中一种方式呢? 联合国曾公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竟然是畜牧业,那是因为动物农场在运作时需要大量的水源资源和大面积的土地开发。如果拿各种各样的肉类来比较的话,牛肉会是整个肉类生产过程中最耗能的。 最近也发现到各种植物肉,未来肉渐渐流行在各个餐厅或者冷冻食品内。 那不吃肉的话,可以选择吃其他肉类替代品吗?目前,并没有官方资料显示,这些植物肉在制作生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有减少的趋势,而且目前它还算是个新技术,有些人会追求食物的原始性,也担心或者质疑这些替代品的生产过程,从而避免食用这些人工加工食品。 最重要的是,请尽量不吃或者少吃进口食品。短视频的兴起,导致越来越多人想要尝试国外的零食。 食品进口的距离平均都落在1000至2000公里左右,有些甚至更远。为了保持这些食品的新鲜,就需要加以冷藏或冷冻,除了会产生较高的运输成本外,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就会更高。 在现今时代,吃素早就已经不是从前的宗教因素了,更多的是在做一种可持续的环保。或许,马上加入素食主义对我们来说都很困难,但我们可以实行Green Monday,每个周一吃素。 如果每一个人都在周一吃素,每年就会减少大约百至数千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如果真的没办法的话,或许可以试试减少吃肉,多购入一些本地当季的蔬果吧! 请记得,素食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或者是宗教信仰,素食也是一种拯救地球的方式。 当然,吃不吃素是个人选择,请在不强迫别人,也不强迫自己的情况下实行。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
[email protected]
)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1星期前
九皇爷诞盛行吃斋 素食店档口 高朋满座
从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的九皇爷诞期间盛行吃素,许多人会连续吃素9天以迎接九皇爷诞,使不少素食店和档口都迎来人潮,业者更忙得不可开交。
2月前
【今日面谱】黄韦铭自我摸索研发 三大种族素食各有特色
随着素食饮食文化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人愿意下一番苦心研究素食料理,以缤纷多彩的蔬果取代高热量的肉类,提供不同的养份及视觉效果,素食也可以让人食欲大增。 来自居銮的黄韦铭将在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的《今日面谱》分享,他靠着自我摸索,研发出适合本地三大族群的特色素食料理,以鼓励更多人吃素。 黄韦铭:让各族群品尝素食 黄韦铭指出,马来西亚是三大种族的国家,每个族群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美食要求,他特意研发出适合三大种族的食物,让各个族群的本地居民都有机会品尝到素食的美味。 土生土长居銮人的黄韦铭说,他曾在新加坡待了8年,一直都投入研究新加坡的美食,并希望有朝一日能将隔一道长堤的南洋风味美食带回本地。 马新民间美食特色不同 他发现两国的一些民间美食特色不同,其中新加坡风味的菜头粿都是炒成白色的,而马来西亚风味的菜头粿是炒成黑色的;新加坡风味的福建面是炒成白色的,马来西亚风味的福建面是炒成黑色的。 他说,当时的居銮素食风气还不是这么炽热,因此他决定日后回乡创业时,要推广居銮素食,以鼓励更多人茹素。 黄韦铭坦言,选择回乡创业,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气,尤其是在兑换率方面,放弃赚币值高的新币,更需要下定决心。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最终决定给予自己3个月的时间“试水温”。 在太太何春雅的支持下,他在2018年毅然放下新加坡的生意回到家乡从事素食业,当时他们选择从小档口开始经营,以试探本地人对素食料理的反应和接受度。 他坦言,饮食业者挑战颇多,其中最大的挑战需面对人手不足、通货膨胀。 素食取代荤食考验调味功夫 黄韦铭坦言,他花了不少的时间来研究本地人的味蕾,尤其要让素食取代荤食,确实相当考验调味的功夫。 “调味多了,口味会变重;调味少了,又提不出食物的风味。” 但他依旧相信疫情以后,会越来越多人选择开始吃素,但从荤食者转为素食者,是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的,而这也非常考验厨师的烹调方式及火候。 于是他逐步研发南洋风味美食,透过本地顾客的反映,也让他发现本地顾客能够接受他所研发的南洋风味美食。 南洋风味美食收获不少熟客 他透露,透过南洋风味美食收获了不少熟客,其中包括居銮网红谢有达。 疫情后,他继续积极研发不同风味的美食,迎合本地各族群顾客的味蕾。印度餐点代表是印度香饭;马来餐点代表是马来家乡炒饭;华族餐点代表是功夫炒鸳鸯。 他透露,由于喜欢吃马来风味的炒饭,因此他依照所吃过的口味,并透过数次的尝试,才成功研发出素食马来家乡炒饭。 向印度师父请教改良印度香饭 为了研究出道地的印度香饭,他特地向印度美食师父请教,然后自行改良。他解释,这是因为荤食的印度香饭包含葱蒜类的材料,而部分素食者无法接受葱蒜的味道。 另一方面,为了回馈社会,每个月都会有善心人士定时在该店派发免费饭盒,黄韦铭也在特定的日子或孩子生日当天,派送免费素食餐点到老人院及孤儿院,也为行善献一份力。 与读者分享蛋香菜头粿做法 不吝分享美食的黄韦铭在接受采访时,大方与读者分享蛋香菜头粿的做法,让喜爱这道民间小食的食客,也可以尝试在家里自行烹制。 蛋香菜头粿所需要的材料包括白萝卜、粘米粉、薯粉、调味料、水。 首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细,放入锅中去炒,然后盛起备用。将水、粘米粉、薯粉与白萝卜搅拌均匀,加上调味料,慢火炒至浓稠,然后放入蒸笼内蒸熟,待冷却后再切块备用。 接著在锅中热油爆香菜脯,再把鸡蛋加入锅中一起炒,最后加入之前准备好的萝卜糕炒均匀后即可上桌。 他授招,这道小食的其中一个秘诀是火候的控制,逐步将萝卜糕炒至微焦,但又不至于炒至焦黑,才能散发出独有的蛋与菜头粿香气。
2月前
复蔬公益跑 跑越远捐越多 500人挥汗唤醒救地球
跑越远捐越多!国际佛光会马来西亚东海协会办“2023全球复蔬”公益路跑VEGRUN获逾500人参与,并首次以手机应用程式记录数据进行公益活动,即跑每10公里捐献1公斤米粮给慈善团体。
5月前
隆市中心“恐龙”出没 志愿者举牌吁民众戒肉食
3名亚洲善待动物组织(PETA)的志愿者,今日中午装扮成“恐龙”,漫步在苏丹阿都沙末大厦的街头举牌抗议,呼吁民众吃素,戒掉肉食。
5月前
【善心美事】延续创办人阿杜大爱精神 佛音谷派送素食 不停歇
“做就对了,不要管别人怎样讲。”、“做不好有人讲,做好也会有人讲。” 古来佛音谷(关怀之家)创办人阿杜(杜水来)于今年5月往生了,佛音谷的送素食活动却没有停下,该谷新届理事会延续阿杜的大爱精神,希望能给予更多人帮助,鼓励大家一起吃素。 该会新任主席廖忠良(54岁)表示,该谷很多义工都是受阿杜大爱精神的感动下,成为该谷的义工,每天煮饭送素食给需要者。 他说:“当初送素食的目的是予人方便及鼓励吃素食,受惠者包括一些孩子在外工作,独自留在家里的老人,虽然阿杜已离开,但我们希望能做得更好,帮忙更多有需要人。” 佛音谷免费派送素食活动已展开13年,派送天数从开始的一星期3天增至5天,甚至后来的一星期7天,每天送给弱势家庭、老人院等福利组织及有需要的家庭,数量达500包。 在行动管制令期间,因行动受限,该谷无法将食物送至受惠群体,进而开始由这些群体到该谷领取饭盒。 廖忠良表示,由于前来协助义煮的义工当中,超过80%都要上班,无法协助派送食物,因此在行管令过后,还是维持由受惠组织及民众前来两个特定的地点(即该谷会所及古来19哩一家杂货店)领取食物。 他透露,为了让义工有休息的时间,他们也将派送饭盒的时间调整至一星期6天,星期日休息。 他指出,每天都会有10多名义工前来帮忙,他们一般从早上6时开始义煮至早上9时收拾乾净,有些义工则会提早回去上班。 他表示,在这个人情淡薄的时代,佛音谷是让大家凝聚在一起结缘的平台,义工以大爱的精神用心地准备食物,也希望这股正能量能传递给身边的人,一起净化人心。 他指出,每天到该谷领取食物的有华裔,也有印裔;在派送物质时也不分宗教、种族,只要有需要者都能提出申请。 该谷署理主席黎群梅是从捐钱给佛音谷购买物资开始,变成该谷的义工。 她受访时表示,古来有爱心的人很多,只要做对的事,佛音谷是一个很好的结缘平台。 她表示,佛音谷刚开始送素食活动时非常辛苦,但在购买食材和赞助商的过程中结下善缘后,获得一些菜行及商家十年如一日的赞助,且所获得的报效品越来越多。 她指出,除了商家的赞助,该谷每年会举办两项活动筹款,即卫塞节及中元普庆福宴,以补贴常年经费的不足。 “除了水电费及购买一些不足的物资等,我们也会不分种族、宗教,赠送物资及礼篮给弱势的家庭。” 她表示,每天到佛音谷做义工推广素食,结识很多朋友,越做做越开心,越做越健康。 “我感觉每一个来当义工的人都会很开心,在这里大家互相包容,坚持做好自已的角色。” 该会秘书陈丽华(58岁)披露,到佛音谷当义工约7年了,由于她从事印刷业,有空余时间就会来帮忙。 她表示,在佛音谷认识一些好朋友,大家都很亲切,可以聊聊天,也可以帮到很多不幸的人。 担任佛音谷大厨已6年的总务吴恒福(52岁)表示,刚开始时,佛音谷人手不够,就会叫他过来帮忙,除非腾不出时间,一般他会在清晨5时30分就到佛音谷帮忙义煮。 他说:“反正我也已退休,没有其他的事就来帮忙,打发时间,也算积一点德。” 该谷副主席陈冠凭(52岁)表示,参与佛音谷的活动是受太太影响,而太太则是受女儿影响。 他说:“我一有时间就会想到来帮忙,因为我从事资源回收,特别是他们要用到罗里时,我都尽量配合。” 72岁的邱金兰表示,在参与佛音谷的义煮活动初期,由于还有工作,她只能在空闲的时间才去帮忙。 “后来我退休没有工作了,就经常来帮忙。我喜欢做义工,这里又可以跟一群人聊聊,再说我这个年纪,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想浪费时间。” 梁玉英(76岁)刚开始时,逢初一十五到佛音谷拿素食吃,但自佛音谷于1年多前搬到沙令住家附近后,她便每天骑电动脚车到佛音谷帮忙切菜。 她表示,做义工能打发时间,还可以与人聊天打发时间。
5月前
国际拼盘
公司招聘要求吃素 负责人:保证每个人都很有福气
据中国《电商》杂志社“电商在线”援引“毒秒财经”视频报道,近日,深圳一公司发布招聘启示,招聘要求中写道“公司全员素食,保证都是气质命好的同行者”。除了吃素的要求外,该招聘启示中还要求“苦逼打工人思维勿扰”。
9月前
国际拼盘
有故事的人
吃播推广素食
我从来没想过,我和姐姐用直播的方式“吃ulam (生菜饭)”,能在脸书得到超过200万次浏览。然后,我们才发现马来人也吃素了。
11月前
有故事的人
北马新闻
吃素 爬山 减压三管齐下 她半年减重19公斤
槟岛市政厅科技专员斯丽玛格斯瓦丽,通过吃全素、爬山和压力管理三管齐下,在半年内铲肉19公斤,让自己的体重从三位数跌至双位数,成为市政厅官员减重计划个人组第一名
12月前
北马新闻
带你看世界
九皇爷庆典兴新行业“代吃素”? 网问:谁领功德?
听过“代驾”、“代购”、“代考试”甚至“代相亲”,如今还有“代吃素”,可能还会成为新兴行业?
1年前
带你看世界
昔约今城
郑锦华/九皇爷诞盛行的吃素
九皇爷诞盛行吃素,俗称“九皇爷斋”或“九皇爷素”。斋的意义是祭祀前或举行神诞庆典前一种洁净身心的行为。槟城人吃九皇爷素,有茹素1天、茹素3天或茹素9天之分。
1年前
昔约今城
品牌传播
为健康、环保和爱动物吃素 来Suka Kafe发掘素食的美
怡保桂和园“素家食堂 Suka Kafe”是一家推崇吃素文化,鼓励人们为健康、环保和爱动物减少吃肉和海鲜的素食咖啡厅,让吃素这个习惯自然而然融入大家的生活里,把品尝素食的风气转换成一种饮食潮流。 九皇爷诞期间需要斋戒茹素吃“九皇斋”的大家,可到Suka Kafe品尝他们超过30种无奶蛋和无葱蒜的素食,包括客家面、河粉汤及姜蓉猴头菇饭,也不妨试下他家采用雀巢品牌植物肉烹煮出来的专属菜单,包括汉堡薯条,这些食物都适合vegan素食者享用,无添加葱蒜。 【素家食堂 Suka Kafe】 地址:50, Jalan Lee Kwee Foh, Taman Canning, 31400 Ipoh 电话:012-501 7111 营业时间:9am-3pm(最后点餐)*每逢星期一休息
1年前
品牌传播
大柔佛焦点
紫銮阁庆50周年及观音诞 派5000素食福膳 结缘
(居銮17日讯)使用2吨食材、耗费2个星期准备,居銮德教会紫銮阁动员约200名志工今早热火朝天的包装5000份素食福膳,在观音诞日这天与民众结缘。
1年前
大柔佛焦点
编采手记
林芷桑╱吃素在于“心”
除了瘟疫防疫,最近太多新闻要关注了,加强针(打不打、混不混针、缩短间隔期好不好)、出现本土Omicron感染、马新VTL、水灾赈灾(包括官员援助行动、气象局预测准不准)等等时事新闻,还有轰动全世界的吃瓜娱乐新闻……累不累? 记得一则热议新闻“华裔妇女以信仰、碰酒肉有罪为由拒绝超市工作,还要求大众捐款╱sv 马铃薯叔叔关志庭养活她和4个孩子”。突然间很多网民开始对“严格素食主义者”议论纷纷,甚至分享起个人经验(看一遍都是不好的经验啊),难听的就是自私、刁难、为难他人吧。 看这新闻时,我一头的问号,生活都成问题了,怎么还这样?对于“严格素食主义者”,严于律己嘛,都是个人的事,我没意见,主要不影响其他人事物。曾遇过要求非素食餐厅提供全新厨具烹煮、全新的餐具用餐,洗过的也不行,必须全新。对自己那么严格的人,就自己煮自己吃吧!想外食就到素食餐馆,到非素食餐馆要求严格素食,就是不合理了啊。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自私,要求别人按你的意愿生活才是。 本人是素食者,吃素二十多年,没给身边亲人、朋友、同事带来任何不便,他们甚至可在我面前大口大口吃肉,半点影响也没有,也不会有任何反感,你有你吃,我有我吃,因为我不会有任何吃肉欲望。为健康着想,还是会建议多吃菜,纤维对肠胃好,有助排便顺畅啊。 自己一个人的情况下,我是严格吃素的。遇到没提供素食的场合,一选择不去,二选择吃饱了再去,三选择自备餐点。要是不得已的情况呢,我的底线是不把肉吃进嘴里,锅边素我也可以。肉边菜肉味太重的话,我会备一碗水滤掉味道,再配酱油、辣酱,茶泡饭也不错,一样可以吃得津津有味,不饿肚子。 至于宗教,佛教也不如以上新闻这么“教”。佛法都有“方便法门”,所谓“方便”是指善巧、权宜,是一种能够利益他人、化度众生的智慧和方式,能够随时设教、随机应变的。吃素可以选择吃早斋、六斋日、肉边菜、三净肉等等,吃素在于“心”。 素食是一种生活习惯,重点并不在于吃菜或吃肉,而是“素心”,况且学佛不一定要吃素,只是吃素比较接近道德,增加慈悲心、耐心。 佛教也提倡“健康吃素”,如果坚持吃素,吃得不健康不均衡,反招来一身病,让人误认为吃素不健康、吃出一身病,也宁可你不吃。佛法里面有“开缘”,当身体衰弱、有疾病的时候,需要用到肉类或含动物配方的药物来医治、补身体的话,可以开缘。 学佛对于禁戒,要懂得开遮持犯,戒律并不难持。“四给”之佛法意涵——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宗教没错,错的是人类。就别拿宗教信仰当借口了,一切唯心造。 更多文章: 张露华/护生VS养生 林德成/愿2022年雨过天青 关丽玲/灾后断捨离的深思 许钦斐/2021年最后一天的天空 关丽玲/不想变成机器人 梁靖芬/高空的风吹破我的头发
2年前
编采手记
有故事的人
来,一起来吃素
素食是健康饮食的良好选择,我看到素食市场需求越来越殷切。
2年前
有故事的人
更多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