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农耕

2星期前
6月前
8月前
那天路过马六甲市郊罗弄班兰,发现重建竣工的圣方济各小堂,矗立大路边,崭新美观,令人耳目一新。不过,对于古早建在同址、被称为“公所”的那所旧小堂,印象仍旧清晰地留在脑海中。 时序回到上世纪。同时,也忆起阿嬷和她的述说。 小时候,阿嬷时不时对我提起她的身世,尤其是她家乡的陈年往事。阿嬷阿公在上世纪30年代,携带他们的几个孩子由家乡惠来下南洋。惠来,隶属潮州八邑之一。阿嬷的家乡就在惠来乡下的百岭村。惠来人,百分之一百潮州人,通用的方言是潮州话,只是发音比较生硬些。 阿嬷说,从惠来逃难到南洋的先辈们,有部分在马六甲落脚。在原乡百岭村务农的我阿公阿嬷和父亲,选择在马六甲市郊罗弄班兰田芭定居,方便农耕。在马六甲,除了罗弄班兰,被惠来同乡先辈选中的其他地区计有:峇章、峇都安南、波格芒加、浮罗加东及阿依沙叻等乡野,形成了一个个大聚落。阿嬷说,“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一小块农耕地,就是当年阿公向马来地主购买的;然后在亲友协助下盖了简陋的亚答板屋,开始过我们熟悉的农耕生活。” 当年南来的惠来先辈,在原乡受到洋人神父的感召,绝大部分已领洗成为天主教教友。到了南洋,他们依然保留着原有的信仰,没有放弃。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种菜的艰苦生活。经过了一段时间,好不容易才适应了本地的气候和生活习惯,逐渐溶入本地社会。然后结婚,生儿育女,一代代,延续下来,把异乡当作永久家乡。 清贫童年快乐无比 阿嬷告诉我,父亲娶了本地出生的我母亲,然后生养了我们9个兄弟姐妹。日本入侵马来半岛前一年,我在田芭的亚答板屋里出生。母亲告诉我,当年我出生时,正逢日军统治马来半岛。阿嬷依照天主教会的规定,冒着风险,将刚满月的我,抱到离家约四公里的市区河边街“圣方济各天主堂”,请神父为我进行洗礼。因此,我有俗称“摇篮教友”的名堂。 当年,我们在田芭过着清贫的生活,物资不丰裕,过一天算一天。但对无知孩童的我们来说,生活却是无忧无虑,快乐无比。 3年8个月后,入侵的日军投降,半岛光复。这时村里略有见识的元老发起办学之议。他们利用圣方济各小堂作为教室,向当局申请设立学校,取名“圣方济各学校”,时在1929年。这应该是潮人在马六甲设立的第一所华文小学。由于学生来源少,又缺乏教室,学校只办一至四年级课程。 1953年,学校搬迁到雅佳美浪路圣德肋撒天主堂左邻。数年后,才改名为“公教小学”。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槟城12日讯)槟州首席部长特别协调官魏祥敬说,通过先进农业技术,面积小和严重缺乏耕地的槟州,也可以发展与壮大本身的农业,减少对外州及外国的粮食依赖。 他今日发文告说,槟州总面积是1048平方公里,威省占755平方公里,而槟岛只有293平方公里。原本就不多的农耕地也随着工业、屋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而逐渐减少。 因此,他说,槟州难免更加依赖来自其他州属及外国的粮食,包括蔬菜及水果等,才能满足约180万人口的需求。 以色列把沙漠化良田致富 他说,以色列沙漠占了国土面积的三分二,而且是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但却能出产出大量优质蔬菜及水果到欧洲及其他中东地区。 “以色列人靠的是犹太智慧及高科技,把广大面积的沙漠化为良田,除了能自给自足,还可以赚取可观外汇。” 魏祥敬说,他日前与槟岛市议员柯文林,参观了位于浮罗山背双溪槟榔的康富有机蔬果园,发觉在槟州已经有透过科技来生产蔬果的先驱者,虽然规模不大,产量也还很有限。 “懂得工程学的园主雷德福早在19年前就投入有机农业,凭自己慢慢的摸索,终于在这片约5英亩的土地发展成国内外学者及游客打卡之地,但近期因疫情暂时不接受参观。” 他说,雷德福凭一己之力,采用新科技种植作物,包括采用类似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和一些有机农药灭虫等。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