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三轮车

(马六甲24日讯)马六甲的夜总是“Still Young”,用活力灿烂又温柔多情的灯光,营造成热情的灿烂星空,证明马六甲的夜快乐不打烊! 因此,来到马六甲旅游的人们一定不怕黑,因为马六甲的夜总是明亮无比,到处都有五颜六色及缤纷绚丽的灯饰相伴,成为相机里的美丽风景线,更是留住来宾的杀手锏。 如果走入红屋区,大家就同在一片星空中,还可以看到串串流星划过,仿佛催促着你赶快许个愿望,收获更多的美好。 《用眼睛去旅游》本期带读者欣赏红屋区至陈金声桥地区的不夜风光,让大家在一片火树银花中大饱眼福,策划来一趟这样的星光之旅。 走在陈金声桥,头上出现了一片“灿烂星空”,感觉明亮又浪漫,配合桥边大树的五颜六色灯火,为古老的景区带来不一样的点缀,让人置身于浪漫古城中。 陈金声桥化身星河桥梁 从红屋河畔望去,陈金声桥瞬间褪去了古老陈旧的衣裳,化身为衔接灿烂星河的宇宙桥樑,桥下的马六甲河随风缓缓流动,这盛世美景令人感觉醉了! 入夜后的大树化身小精灵,树梢长出了串串流星,树身还换上了灯衣,彷佛是一个个俏皮的舞仙子,随着古城的不眠曲翩翩起舞。 夜晚时分用灯火铺设红屋街道 另一边厢的河边街红屋,上空也出现了一片灿烂星空,欢迎着熙来攘往的车子,而在每周六晚上6时至午夜12时的无车区时段,更像是为步行游客铺设了一道星河,用亮丽又铺张的灯火谱写迎宾曲。 白天的荷兰风车是棕色和白色的结合,但是夜晚的它换上了迷人的舞衣,彷佛在邀请荷兰牛只们即兴共舞,让古迹区的夜空灵动起来。 漫步在这迷人的景区里,游客当然不满足,所以大家也到维多利亚喷泉旁坐着欣赏风景,或在广场里散步拍照,感受入夜后的红屋区,散发着独有又经典的浪漫气息。 同时,布置得美轮美奂的三轮车,灯光灿烂程度毫不逊色,排列在红屋前绽放光芒。 这一系列的灯火交织画面,让古城的夜始终明亮,坚持照亮每个人的心灵,祝福快乐不打烊!  
2星期前
(新加坡11日讯)推着彩色三轮车,迈着坚定的步伐,百岁杂货郎在东部一带沿街叫卖60年,养活一家九口,日前安详过世。 这名杂货郎是戴权我,他于本月8日因患上肺炎与器官衰竭,在樟宜医院安详离世, 享嵩寿101岁。 《新明日报》记者昨日走访灵堂,女儿戴女士(59岁)受访时说,父亲生前身体硬朗,直到上星期一晚上,她发现父亲一直咳痰、呕吐, 隔天一早还呼吸困难,于是立刻电召救护车,紧急送院后,父亲昏迷了整整6天,当晚11时30分撒手人寰。 “我和弟弟就在病房前看着医生抢救, 爸爸的血压从90变60、30、20………他什么话也没有留下,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长子戴先生(71岁)忆述,父亲1923年12月31日出生在中国福建,为了养家糊口,27岁独自来新打拼,当过锯木工、布料商,最后成为了杂货郎。   待家境稍微好转后,父亲才把当时4岁的他与母亲接来新加坡,父亲之后也不忘寄钱给老家的两名弟弟。孩子陆续出生后,一家九口算是在新加坡落地生根。 戴先生说,父亲生前非常勤劳且负责任,对母亲很是体贴,即使早出晚归, 也会亲自准备早餐给全家人,工作服也是自己清洗。 他每天都会在东部一带,推着彩色三轮车到芽笼、阿裕尼与勿洛一带,沿街叫卖家庭用品。 二人透露,父亲当了逾半辈子的杂货郎,一直到80多岁,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才退休。 “他生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没钱用,我们非常地感谢他那么爱我们,也希望他知道,我们都已经独立,不用牵挂我们,安心地离去。” 一年休息4天 风雨不改沿街叫卖 戴先生回忆父亲的生平时说,父亲靠着那一辆三轮车赚来的收入并不高,为了把他们7个兄弟姐妹拉扯大,全年风雨不改的工作,一年只休息4天,即新年除夕、初一到初三。 “他只带白开水出门,从不在途中花钱买冷饮。” 他难过道,有一次到父亲常光顾的菜饭摊,老板娘告知,父亲每次只买一样蔬菜与白饭,老板娘看不过眼,每次都会多拿一点给他。 “我和兄弟姐妹从来没饿过肚子,新年也有新衣服穿,父亲就是宁愿苦了自己,也不苦孩子。 抱幼女步行2小时求诊 戴女士哽咽忆述,5岁时曾因皮肤过敏难受得嚎啕大哭,但年幼的她又抗拒坐上颠簸的三轮车,父亲当时二话不说,直接双手抱着至少10公斤的她,从惹兰巴株徒步走到密驼路的诊所,来回总共两个小时多的路程。 “他不只抱着我,还提了一个篮子,里面装着热饮和一些食物,担心我肚子饿,那一幕场景我到现在都无法忘怀。” 晚年患老人痴呆 不愿成儿女负担 戴女士说,父亲95岁时动了心脏相关的手术,之后患上老年痴呆症,不过即使患病,她也能感觉到父亲并不想麻烦子女。 “他从来不发脾气,吃饭时会努力地咀嚼饭菜,也会自己上厕所,尽量自理。” 她也是在父亲患病后,才发现父亲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爱好。 “他平时都是不苟言笑,但生病后,他会安静地把玩手表,吹蛋糕上的蜡烛时会很开心,也很喜欢吃鸡腿。他以前只在我们面前只吃鸡脚、内脏等。” 戴权我的灵堂设在淡滨尼41街第423座组屋楼下,本星期五出殡。
2月前
  (马六甲20日讯)酝酿已久的无车区计划本周六(19日)傍晚终于落实,红屋区变身为宽阔安全的步行区,供游客安心地在街上取景拍照,轻松欣赏景区魅力,并感受截然不同的世遗氛围。 在这个时段,路上没有汽车、摩托车或巴士,只有脚车、三轮车滑板车和电动车川行,游客们站在路上以红屋为背景,摆出各种甫士拍照,而妈妈们推着宝宝推车在景区穿梭,还有友族男子在街头踢藤球耍乐,游客也有机会坐在红屋街头用餐,彷佛置身在欧洲街头一角。 川行无车区人潮达4000人 根据历史城市政厅的统计,截至傍晚6时许,川行在无车区的人潮已经达到4000人,除了人数惊人,也间接证明无车区的吸引力。 这项配合每逢周六举办的“逍遥@怡力”计划而开启的无车区政策,是由历史城市政厅负责,大批工作人员及交警一早就到封路地段值勤,傍晚6时正开始置放屏障封路,并给予车子和路人交通指示。 市长:游客感到开心回响好 傍晚6时许,市长拿督沙丹奥曼特别驾驶电动车进入红屋区巡视,并接受《古城》社区报访问时表示,第一天在怡力区落实“Ride&Run”计划,看到游客非常开心,因为能站或坐在街上以红屋为背景拍照打卡,拍下非常有意思的旅游纪念照。 “以前车子川行不断,游客想要在红屋区拍照非常困难,无法拍下与景物的纪念照,让我们损失了宣传的机会,如今有了更大的宣传马六甲空间。” 他说,不仅游客人潮踊跃,更重要是大家都很开心,这效果也令他感到惊喜,没预料到有这么好的回响。 他表示,市政厅在红屋区、海乾街、教堂路及红屋区安装了摄像系统,所统计人潮到6时许已经达到了4000人,非常踊跃。 餐饮业者打造巴黎街头感觉 他也说,在河边街红屋开设餐饮店的业者告诉他,把桌椅挪到路上打造一个在巴黎街头用餐的感觉,感到非常开心,这必须归功于提出无车概念的首长。 与此同时,市长说,今天首日落实无车政策,他与团队都在严密观察交通顺畅度,确实有出现少许的塞车情况,市政厅需要一些时间观察过程并作出改善,譬如提升及维修交通灯。 “确实不是非常塞车,交通相当顺畅。无论如何,我还没有取得车流量的数据,但我们有安装了统计系统,预计下周可以完成并收集有关数据。” 他说,无车区时段订在每周六傍晚6时至凌晨12时,禁止任何有引擎及排碳的交通工具进入,仅允许电动交通工具川行。 “今天是第一天,下周我们会通过执法人员宣导和教育,让小贩和民众了解更多规则。” 游客享受站路中央拍照 来自槟城、吉隆坡和柔佛的游客对本报表示,幸运碰到首次落实的无车时段,能够放心地行走在著名的红屋区旅游,还可以享受站在路中央拍照,感觉真的很不错。 他们认为,旅游区落实无车是好事,毕竟游客都是以步行方式浏览景区,若有车辆不断川行,对游客的安全有一定的威胁。 “作为游客,我们非常赞成世遗景区禁止车子通行,这类政策在世界各国都有落实,相信只要规划得好,将取得很好效果。”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吉隆坡半山芭巴刹角落里,曾有一家历史悠久的三轮车制作店——新兴(Sin Hing),惟在冠病疫情冲击下,成为吉隆坡最后一家结业的三轮车店。 新兴原是由福建籍的张氏一家经营,自二战前就开始在吉隆坡制作三轮车。这门手艺与生意后来传给第二代的张福美师傅,直至2021年7月,张师傅毅然决定歇业,而这见证吉隆坡逾60年变迁的老店与行业,也随之走入历史。 为了记录与存藏三轮车制作手艺,老行业全记录(Trades Archive)计划发起人林猷进于2021年10月,在Kongsi驻村计划下,当起了张师傅的学徒,与师傅联手制作三轮车,并记下整个制作过程。 吉隆坡最后一辆三轮车制作完毕后,连同相关文字和影像记录,一并在Kongsi KL展出。透过张师傅的口述历史,让我们见证了马来西亚移民迁移、吉隆坡城市与交通工具变迁,科技、技术发展等多重面向的历史。 为了让更多人看见这份记录,主办单位重新整理与翻译展览物件与资料,让大家“再见三轮车”。 再见三轮车:从老行业看吉隆坡变迁展览 日期:7月1日至7月16日(每逢星期六与日) 时间:下午1时至5时 地点:亚答屋84号图书馆 主办单位:老行业全记录(TradesArchive)、亚答屋84号图书馆 展览开幕·短片放映·对话会 林猷进与研究员王振宇对谈——记录老行业:民间技艺值得留下记忆吗? 日期:7月1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2时至下午3时30分 制作工具开箱·交流会 日期:7月2日,8日,9日,15日,16日 时间:下午3时30分至下午4时 备注:展览期间,公众可在开馆时间来看展,以及和策展人林猷进交流
5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