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炮日记|乔安娜 ─从辉煌到凋零的乔治市艺术节



曾有长达10年的时间,一进入七八月,当海风吹过乔治市老街时,艺术的气息浓得让人沉醉。在那美好的年代,乔治市艺术节是槟城,以致全国艺文爱好者朝圣的盛事,槟城也借此打响“文化首都”的名号。然而,如今的乔治市艺术节,却像一团逐渐熄灭的炭火,在昏暗中燃着最后的余烬。
乔治市艺术节的诞生,和槟城入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历史密不可分。2008年入遗后,州政府顺势全资推动艺术节,于2010年正式启动,点燃了城市的艺术热潮。2010年至2019年,这十年是艺术节最辉煌的年代。那时,每到艺术节期间,乔治市的巷弄和表演场地便人声鼎沸、文艺氛围洋溢,不只吸引本地市民,也吸引许多外州甚至国外旅客专程飞来,只为一睹世界级的表演风采。
ADVERTISEMENT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槟州政府对于艺术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慷慨。有资料显示,艺术节最鼎盛时期的年度预算可将近500万令吉,这不仅是全国最高的艺术节预算之一,也让乔治市艺术节一跃成为区域内数一数二的文化盛事。与此同时,承办单位也展现极高的专业度,每年都能引进令人惊艳的演出,无论是亚洲前卫戏剧、欧洲当代舞蹈或表演,还是本地艺术家的原创节目,皆不输国际规格。
然而,世事无常。一场冠病疫情,让世界停摆,也让艺术节风光不再。自2020年起,艺术节陷入“缩水”模式,不只是表演内容与规模大减,州政府的拨款也从昔日的近500万锐减至如今约150万不到。原本长达一个月的艺术盛会,如今只剩短短十天或两周,过去的街头艺术、艺术装置、跨界合作等元素,如今已买少见少。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去年的乔治市艺术节并没有达到大众的期待。由于刚承办得主办单位经验尚浅,在执行、公关及面对舆论时显得应对不足,并一度引起较大的社会关注。此外,由于宣传策略未能全面铺开,部分原本颇具看点的节目未能吸引理想观众,导致现场空位不少,让不少演出团队感到失落。州政府本希望通过艺术节展现文化软实力,但实际成效却未能达到原定目标,这当中也反映出筹办与沟通机制仍有不少值得检讨与改进的空间。
本以为2025年会是一个转机,因为又换了新的承办单位,去年的问题理应有所改善。但直到今天,今年的乔治市艺术节到底办了什幺、将要呈献哪些节目,竟一无所知!在宣传几乎零声量的状态下,公众对艺术节的期待值也一再被削弱。而更令人困惑的是,有不少本地艺术工作者反映,他们精心策划并提交的节目提案几乎全部落选,纷纷询问艺术节是否仍肩负“扶持本地艺术”的初衷。大家不禁要问:这场打着“乔治市”旗号的艺术节,到底还跟我们槟城人有什幺关系?
我们曾经见证乔治市艺术节的光辉年代,那是一段令全城引以为傲的记忆。艺术节不仅推动了文化旅游,更凝聚了市民的文化自信,也孕育了不少本地艺术人才。而如今,它却在预算紧缩与执行失衡中,步步退场,令人唏嘘。
艺术节的衰败并非命中注定。只要州政府有意愿重拾艺术投资的决心,只要承办单位愿意回归初衷,把艺术节还给人民、还给艺术工作者,这团火可以重新烧旺的。我们真的期待,下一届乔治市艺术节,不再只是回忆的残影,而是真正照亮城市文化精神的一束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