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梓清 | A-最后也是A,可喜还是可悲?



随着内阁议决,所有在2024年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取得10科A或以上成绩,并申请就读大学预科班的学生,包括考取A-的学生都一律获得自动录取资格,不再有+或-之分,撇开政客相互争功劳不说,到底非土著应该为此高兴还是悲伤呢?
对于我而言,这是相当悲伤的,因为考获如此佳绩的学生,竟然还要内阁讨论,才能决定他们的前途,由始至终,我国高等教育依然深受种族化的问题所困扰。
ADVERTISEMENT
大学预科班原本只开放给土著学生申请,自2003/04学年,政府才开放10%配额给非土著,我有幸在2006年被录取入大学预科班,也是当时我才知道,原来土著生并不必以学业成绩为主要标准,然而非土著却必须得以好成绩才能被录取,而且两者的成绩很是悬殊。
比起20年前,为何越来越多非土著会选择申请大学预科班,原因也是大学种族化,非土著深知,只有大学预科班,才是拿到国立大学属意科系的最佳途径,因为即便能在大马高等学校文凭考获满分4.0,都不一定保障得到好科系。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2年前曾提及,落实“绩效制”(Meritocracy)和“优惠性差别待遇”(Affirmative action)应并存,这我认同,然而在数十年过度的扶持政策之下,已经压榨了许许多多优秀人才的升学机会,并早已出现失衡的情况。
国立大学日益种族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化,导致非学术因素的干扰益发严重,大学预科班的录取制度就是非常鲜明的例子。
另一个可悲的事,是在大学预科班的配额不变以及自动录取10A生,同时大学学额没增加的情况下,已经变相压榨了中六生的升学机会。
本报早前报道STPM学生在公立大学录取率骤降一事,“罪魁祸首”其实就是源自于大学预科班去年自动录取10A生所引起,这是因为大学预科班学生在拥有比中六优先入学的条件。
全球许多顶尖大学都在开放门户,吸纳全球尖子生到学校就读,然而我国的教育制度却已经完全偏向于种族化政策,把优秀的学生挡于国立大学的门外,所以照我说,自动录取10A生政策并没什么很可喜的,因为只是在凸显我国教育制度的失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