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街友重新融入社会 收容所也是人生中转站




(槟城14日讯)这一间收容所已成为一些街友的人生中转站。
由槟州政府设立的崔耀才路流浪汉收容所,自2023年启用至今已收留共518名街友,其中195人已找到工作,重新融入社会展开新生。
ADVERTISEMENT
槟州社会发展、福利及非伊斯兰事务委员会主席林秀琴今日在收容所内,为“换乘关爱”街友活动主持开幕时说明,这195名找到工作的街友来自不同的年龄层,投身的工作包括保安员、清洁工人、园丁、杂工、厨师、罗里司机、罗里跟车员、搬运工人、洗车员等等。
“这些街友后来也搬离收容所,在外找到固定的住宿,展开新生活。”
35策略伙伴提供就业机会
她说,收容所目前有35个策略伙伴,这些雇主愿意为这些街友提供工作机会。
“我们将会根据街友的专长和兴趣安排合适的工作。比如槟岛市政厅一些公共厕所需要清洁工人时,也会安排合适街友去做。”
她说,收容所只是短暂收留街友的地方,让他们有暂时的住所,也为他们免费提供食物。
“除了协助找工,收容所至今也协助55名街友回家与家人团圆。一些街友也被转介到其他机构,比如住入老人院或者安排在宗教机构做研究。”
她举例,两名在槟城中央医院外巴士站露宿的男性街友,于去年9月获得当局拯救后,他们被安排到医院检查,经过梳洗和理发后已改头换面。后来,其中一人获安排当保安,另一人则被送到照护中心进行宗教研究工作。

不接受现金捐献 最多可入住14天
林秀琴以上述例子说明,这已证明州政府设立收容所的计划取得正面效果,改善街友的生活素质,希望更多雇主加入成为收容所的策略伙伴,为街友提供工作,让他们获得更有尊严。
她也劝告街友说:“社会人士给你们一个重生的机会后,你们自己也要做出改变,要做好一点证明给别人看。有改变,人生才有希望。”
她不忘强调,收容所绝不接受现金捐献。
资料显示,收容所允许符合资格的无家可归者入住最多14天,并以协助街友重新融入社会为目标。收容所目前住有37人。
黄国伟:想带领其他人走向光明
从流落街头到找到稳定工作,55岁男子黄国伟(槟城人)就经历了这样的人生转折。
“换乘关爱”街友活动的开幕仪式上,林秀琴致词时就指向其中一名参与者黄国伟,用他作为例子,勉励其他街友找工作,以便换来新生。

黄国伟较后受访时道出自己的经历。原来,他因为家庭问题一度流落在光大的街头。
某天,他的朋友告知关于崔耀才路收容所的存在,他基于好奇心跟着前来看看,发现这里有床位和收留其他街友。
他在朋友的要求下留下住了两周,接着获得朋友介绍一份保安工作。于是,他从去年9月开始在峇都兰樟某公寓担任保安,直到今日。在雇主的津贴之下,他也与其他朋友在外租屋子,有了固定的住所。
询及对这样的改变有什么感觉时,他说:“有了固定的工作,这样很好。”
他今早出现在收容所参与活动,与其他街友一起玩游戏。他说,尽管已搬离收容所,但他常常回来,若有工作就介绍给其他街友,以此回馈社会。
他说:“我也想带领其他人走向光明的道路。”
透过活动让理大生走入社会
“换乘关爱”街友活动是由理科大学传播系第2年学生主办,共70名学生今早聚集在收容所,与街友玩游戏、大扫除和举行空腔健康讲座。

活动的项目总监黄伊柔说,这项社区服务活动早在今年5月24日首次举办,今日则是第二场,活动旨在赋权街友,改善他们的生活。
理科大学传播系院院长巴希雅则说,理大向来向培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开拓学生在学术以外的视野。今日的活动则让大专生走入社会,与社会建立连接。
出席者有项目顾问嘉米拉、槟州福利局执法组高级助理主任嘉慕娜、流浪汉收容所经理娜扎杜瓦妮丝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