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发布: 7:20pm 13/06/2025

网络霸凌

性暴力

深伪

校园安全

性别偏见

性别暴力

wcc

科技促成的性别暴力

槟城的妇女醒觉中心

科技促成的性别暴力   政府与各单位如何应对 

报道:刘雯诗

(槟城13日讯)之前爆出的“中学生不雅照”事件引起关注,嫌犯和受害者涉及未成年者,令人震惊之余,也引起许多疑问。如果只是单纯地解释为“年少无知”、“只因一时好玩”的单一事件,就无从探讨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促成这种行为,更遑论防范或是减少事件再发生。

令许多人惊讶的也许不是这类犯罪形式很“新”。人们也许早就对经常发生在明星和公众人物身上的这种事感到麻木,却没有想到原来它离我们那么近,可能发生在身边的儿童身上。

ADVERTISEMENT

我国每年10万儿童遭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2022年一项针对我国12至17岁儿童上网行为的调查研究,其中至少4%曾遭遇过性骚扰、性虐待及性勒索等事件。根据人口比例推算,我国每年估计有10万名儿童遭遇过上述性暴力事件。

报告指出,加害者包括受害者18岁以下的熟人或同龄人、成年熟人或家庭成员及陌生人。

封面∕请签发(大北马)备稿:科技促成的性别暴力 各方如何应对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一项针对我国12岁至17岁儿童上网行为的调查研究显示,大马儿童的网络使用率普及度和频率高,92%的受访者每天使用网络至少1次。

“我不会把网络空间形容为虚拟的空间,因为它是青少年和儿童日常生活的一环。针对儿少的性别暴力事件可以从线上延伸至线下,也可能相反或两者交叉进行。”

锺咏仪:电子网络普及 加剧性别暴力

(WCC)营运负责人锺咏仪说,当今电子器材和网络普及,技术门槛也不高,再加上网络具备的匿名性,加剧了性别暴力。这包括流传或制作儿童性虐待素材、被性化的影像,通过数字设备发送露骨或色情图像(cyber-flashing),即“网络版的暴露狂”等犯罪行为。

封面∕请签发(大北马)备稿:科技促成的性别暴力 各方如何应对
锺咏仪:“科技促成的性别暴力”日益严重,需要获得关注。

这些都属于“”(Technology-facilitated gender-based violence,简称TFGBV),意即:由一个人或是多个人利用科技对他人实施的暴力。其方式包括部分或全部地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数字媒体等,形式进行、促成、加剧或扩大对他人的暴力。

除了网络暴力,也涵盖使用任何科技辅助进行的犯罪,如:使用GPS定位系统跟踪他人、偷拍裙底及深伪技术等都属此类。这类暴力形式还具有永久或持续性的特征,一旦上载过就会留下数字足迹,对受害者或幸存者带来深远影响。

女性女童 性少数为主要受害者

这类利用科技辅助的新兴性别暴力形式,手法虽然跟以往的性别暴力形式不同,但不变的共同点却是:女性、女童和性少数是主要的受害者。除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更需要积极推动性别平等教育,打造性别友善的环境。在这方面,政府、教育工作者及家长肩负责任。

本文先从形成性别暴力的温床谈起,论及性别友善环境、全面性教育的重要性,再回到“科技促成的性别暴力”的主题,谈谈政府在应对这类型的犯罪方面该扮演的角色,以及各单位该如何为儿童提供安全网。

封面∕请签发(大北马)备稿:科技促成的性别暴力 各方如何应对
电子器材和网络普及,技术门槛也不高,再加上网络具备的匿名性,加剧了性别暴力。
男性暴力行为往往被合理化

谁叫你穿那么少?”、“谁叫你拍这种照片?”、“加害者只是一时冲动而已”每当性暴力事件发生时,总有人这么评论。

锺咏仪说,社会对于男性与性暴力的态度相对宽容,反倒会放大或审视性暴力受害者的态度与行为;又或者把事件视为个体的偏差行为,实际上却是权力与性别交织的结构性问题。

她说,很多时候性别暴力的犯罪动机不是来自于“性”本身,通常是来自权力、支配及厌女的意识形态。男性在社会占据支配地位,其攻击和暴力行为往往被合理化,说明了为什么加害者以男性为主。

封面∕请签发(大北马)备稿:科技促成的性别暴力 各方如何应对
英国少年犯罪剧《混沌少年时》(Adolescence)探讨的男性气概、青少年犯罪、性别暴力等,值得深思。(取自网络)
被贴“女性化”标签男生常被霸凌

校园是社会的缩影,在校园创造性别友善的环境尤为重要。她认为,首要的任务是挑战性别的刻板印象,重新审视男子气概(masculinity),让他们了解男子气概的展现方式需要建立在尊重和同理的基础上。

她说,社会长期存在“有毒男子气概”(toxic masculinity),而侮辱男性的方式就是把他女性化。如果一个男生没有表现传统的“阳刚”行为,一旦展现脆弱、恐惧和悲伤都被会贴上“女性化”的标签,这些人通常也是被霸凌的目标。

如果这些行为没被制止,那么他们就不会觉得有任何不妥,而这些观念就会跟着他们一起长大成人。在男生无法应对压抑的情绪时或者受挫时,有可能会转化为愤怒,甚至演变为肢体或语言各形式的暴力行为。最可怕的是,暴力行为还被曲解为“成为真正的男人”的表现。

她说,男学生学习表表达情绪词汇很重要,像是说出“我很伤心”、“我很焦虑”这些话,都需要大人的引导。而教育机构或是教职人员需要对性别教育更加敏感,纠正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

教师培训应含性教育 破除

锺咏仪说,目前教育部推动的性教育只停留在生理层面的教育,在“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CSE)则显得不足,当局在这方面有必要投入资源培训教职员。

全面性教育涵盖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如何建构性别角色、如何跟他人互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如何影响他人的福祉,以及平等和尊重等价值。

“引导学生跳脱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并认识何为性别暴力也很重要。”

她说,教育部或教育机构应该投入资源,把全面性教育视为教师培训的一环,以便教师本身也能够跳脱出性别刻板印象或偏见,才能引导学生。

“教育机构也有责任为儿童创造安全的环境,制定校园的不正当性行为政策,为受害者提供有效的举报机制、谘询和援助。”

除了校园,家庭里的价值也一样对孩子有深远影响,家长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封面∕请签发(大北马)备稿:科技促成的性别暴力 各方如何应对
WCC出版的《网络安全: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安全上网(教师和家长指南),提供线上版和纸本书册。
援助受害者 找回尊严自主

锺咏仪说,每个人都有权利在不必担心遭受暴力的情况下,自由参与网络活动,所有未满18岁的儿童与青少年也该受到保护。槟城的妇女醒觉中心(WCC)长期推动网络安全教育,走入校园,也提供线上教育资源(https://shorturl.at/Z3aaN)。

她欢迎有意举办“网络安全”相关主题讲座的校方、家长、董事部、家教协会各单位,联系WCC。该中心也出版《网络安全: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安全上网(教师和家长指南)》(电子版:https://shorturl.at/4cHwv),供教师和家长参考。

她补充,除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公众的数字素养及对司法权利的认知也很重要。

“在援助受害者方面,我们以幸存者的意愿为本,在复原的过程中,协助幸存者恢复被夺走的尊严,找回身体的自主权。”

法律能否跟上新型犯罪?

我国现有《2017年儿童性侵罪行法令》专门保护儿童的法令。不过,针对儿童的性暴力不断涌现新手法,政府的应对措施和法律是否跟得上新型犯罪的步伐?

锺咏仪说,若需要制定协助幸存者的机制和法律,当局需要充分咨询“科技促成的性别暴力”幸存者、前线服务提供者以及台监管(platform regulation)、内容审核(content moderation) 和算法问责(algorithm accountability)领域的专家。

她说,我国在个人数据和数字安全相关法律方面取得进展,但远远不足。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执法部门未能实施适当的纠正措施,应对网络促成的性别暴力。

法律应规范私营科技公司

她说,在立法方面,政府该制定针对性的法令。法律应规范私营科技公司,要求实施安全措施和应对机制,包括纳入内容审核、“删除有害内容”的安全机制,以预防和减轻性别暴力的发生。

大马通讯与多媒体委员会(MCMC)规定在国内注册用户数量达800万以上的社交媒体和通讯服务平台,都需获得执照(“内容应用服务提供商”类别执照),以提升网络安全、保护用户权益,加强对社交媒体及网络通讯平台的监管。

“这项措施依据《1998年通讯及多媒体法令》实施,并已于今年1月1日起开始生效,我们在等着政府兑现承诺。”

她说,科技公司(互联网的服务供应商、社交平台、电子服务供应商、应用程式、托管服务、硬体与软体开发商)对于促成性别暴力有一定的责任。政府该与相关利益者建立关系及进行培训,确保它们遵从网络安全标准。

受害者要如何投报?

若不幸成为“科技促成的性别暴力”的受害者,可向哪些单位投报?

1. 各平台举报机制:向社交媒体平台、网络平台或通讯工具提出投诉。记录及保存证据(如:讯息的内容、相关链接)后,请联系该社交媒体平台以寻求协助。此举有助于该平台移除不当的贴文或评论。如果取证过程对受害者造成巨大心理负担,受害者可以请信任的人帮忙记录证据。

2. 向警方报案。可到任何一间警察局报案,并带上你所有已列印出来的证据。所需的资料包括:何时发生?(事件发生的日期和时间)、谁?(涉嫌者的描述或身分)、哪里?(事件发生的平台)、如何发生?(事发经过及次数)、结果?(事件发生后对受害者的影响,例如抑郁、害怕等)、原因?(为什么要报案?为了让警方采取行动、自我保护等。)

3. 马来西亚通讯与多媒体委员:可通过线上https://aduan.mcmc.gov.my,MCMC办事处提出投诉。

4. Cyber999:这是国内举报和应对电脑安全事件的联络单位,提供24小时紧急热线服务019-266 5850,或浏览https://www.mycert.org.my/填写线上表格举报。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