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特色专栏

发布: 2:05pm 09/06/2025

大马

马来西亚

文化

母语

华人

多元

大马

马来西亚

文化

母语

华人

多元

守护未来的多元,立法是出路/欧宗义

守护未来的,立法是出路

文/欧宗义

ADVERTISEMENT

最近几年,因工作缘故,我有幸参与许多非伊斯兰宗教事务的活动,也因此被邀请到不少国家参与各种宗教与盛事。这些经历让我感触良多,尤其是每一次从国外返马,心中总会多一份对的感恩。

在区域邻国如印尼、泰国、缅甸和越南等地,虽然同样有大量居住,也不乏宗教活动,但整体的族群面貌却已高度同化。在这些国家,多数华人早已失去了原有的语言传统,文化传承面临挑战。这时回头看马来西亚,我们虽有各种矛盾与难题,但仍是一块能容纳多元的土地。我们有机会学习自己的,保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也能公开举办节庆活动。我常觉得,这正是马来西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

若说马来西亚是多元的典范,那槟城便是这面镜子的核心反射点。槟城州内各大族群的比例相对平均,马来人与非马来人各约占一半,这种结构在全国其他州属中并不常见。正因为如此,槟城也孕育出多彩多姿的文化节庆:从印度人的屠妖节、穆斯林的哈芝节和开斋节、到华人的农历新年,还有非穆斯林的圣诞节、卫塞节、丰收节等,几乎每一个宗教与族群的重要时刻,在槟城都能被尊重并庆祝。

这份和谐并非自然而生,而是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所维护。我在过去的6年里,曾在槟州行政议员身旁负责非穆斯林事务,再见证了州政府设立槟城和谐机构,后者不仅是一个处理非伊斯兰宗教事务的官方单位,更是一座桥梁,串联州政府与基层、庙宇与社团、信仰与生活。

不过,设立机构只是起点,我认为仍远远不够。若我们要确保多元精神延续下去,就必须推动更深一层的制度保障与立法工程,确保不同族群的权益、空间与文化资源,在未来的社会结构中仍能占有一席之地。

最近,报章上的两则新闻让我警觉。一是猪肉价格大涨引发的焦虑;二是华人人口近年急剧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3年,虽然全国生育率整体下降,但华人社群的出生率却跌得特别多,接近60%。这让人不得不思考:20年、30年后,我们熟悉的族群比例是否会被大幅拉开?一旦人口比例严重失衡,弱势社群的声音会否被边缘?宗教信仰是否还能公开实践?我们珍惜的节日游行、庙会、文化表演,会不会变成只能在博物馆里展示的“历史”?

正因为如此,我认为槟州政府该未雨绸缪,从现在开始,考虑如何通过立法制度来保障多元文化的延续。通过立法,州政府需保留土地给特定宗教群体、固定拨款,或设定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资源的配套机制。

立法之后,所有弱势的族群和宗教单位都能得到保障,即便是将来我们的人口比例降到10%,都能稳定地获得资源发展,不必苦等政府施舍。简而言之,这不仅是文化保存的问题,更是公平与和谐共处的基础。

马来西亚的多元,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我们每一代人努力营造与守护的结果。作为一名公共服务者,我相信:要让我们的下一代还能看到元宵节的花灯、卫塞节的游行、圣诞的钟声、丰收节的狂欢,就必须在今天为他们铺好道路。

我们的社会,因差异而美丽,因尊重而和谐。让我们继续守护这个共同的家园。

(作者为槟城和谐机构总经理)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