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槟州诗不朗再也多元共融 一条街逛遍9宗教场所




马来西亚独特的风土人情与多元文化魅力享誉全球,境内的清真寺、教堂、佛寺、庙宇、印度教庙堂及其他宗教场所都相当多,位于槟州诗不朗再也双威镇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在这条街道—杜达路(Jalan Todak),汇聚了9间不同宗教的场所,多年来就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多元共融。
这条街道于2022年9月16日获槟州政府推介为“和谐街”,是槟州和谐与和平的象征,这里的9间宗教场所,即有8间是非伊斯兰宗教场所,另一间为清真寺。
ADVERTISEMENT

诗不朗再也“和谐街”源于1970年代,槟州发展机构打造了诗不朗再也这个新市镇,以配合北赖的工业发展,并规划出非伊斯兰宗教保留地。
这条街短短约400公尺距离,就汇聚了南北传佛教、暹庙、基督教、兴都教、锡克教等等,8间宗教场所毗邻,清真寺则是在约1公里外的森米朗花园,即在北海居林大道旁。
建筑风格各有特色
这9间宗教场所分别是苦僧寺(KU CHENG TSE TEMPLE)、北海锡克庙(GURDWARA SAHIB BUTTERWORTH)、阿鲁米古卡鲁马安曼庙(ARULMIGU KARUMARI AMMAN TEMPLE),森米朗清真寺(MASJID SEMBILANG)、斯里斯里拉达奎师那坎海亚奉献觉知庙(SRI SRI RADHA KRISHNA KANHAIYA TEMPLE OF DEVOTION & UNDERSTANDING)、毗努伊勒基督教会(PENIEL CHRISTIAN FELLOWSHIP)、诗不朗再也佛教会(PERSATUAN BUDDHIS SEBERANG JAYA)、观音庙(GUAN YIN TEMPLE)及阿鲁米古斯里峇拉姆甘兴都庙(ARULMIGU SRI BALA MURUGAN TEMPLE)。

以上的宗教场所的建筑风格都各有特色,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为本地居民提供了深度认识各宗教的机会,彰显我国的多元特色以及国人的中庸精神,更反映出我国不同种族之间的良好关系。

TODU 有3个华丽大穹顶
斯里斯里拉达奎师那坎海亚奉献觉知庙(TODU)是于2015年由马来西亚国际奎师那知觉协会(ISKCON)所创建,TODU的主神,有斯里斯里拉达奎师那坎海亚(Sri Sri Radha Krishna Kanhaiya)和斯里斯里尼泰伊过仁迦赖伊(Sri Sri Nitai Gauranga Rai)。
该座雄伟的寺庙,拥有3个华丽的大穹顶、2座玻璃金字塔天窗和16个小亭,中间的夹层楼展示创办人帕布帕德(Acarya, A.C. Bhaktivedanta Swami Prabhupada)的立体模型,以及他从印度到西方(1896至1977年)这段旅途所经历过的重大事件。

阿鲁米古斯里巴拉穆鲁干庙
供奉主神穆鲁干
阿鲁米古斯里巴拉穆鲁干庙,是一座兴都庙,供奉的主神为穆鲁干,是由斯里巴拉穆鲁干信徒协会(Persatuan Penganut Dewa Sri Bala Murugan)所管理,先于1968年在他处立庙,2009年后搬入现址。
该庙举办的活动和庆典,包括年度祈福庆典、大宝森节、每月祈福活动(Karthigai and Sasthi)、坎达萨仕迪(Kanda Shasthi)、提鲁卡迪卡伊(Thiru Karthigai),以及每日祈福仪式。

北海锡克庙 历史悠久
北海锡克庙拥有久远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朔至20世纪初期,锡克群体被海峡贸易有限公司(Straits Trading Company LTD.)聘用后,开始在北海班台路(Jalan Pantai)定居算起。
1934年,该庙在北海珍菲市路的一座单层砖头瓦顶屋立庙,并于2019年才搬入现址,并也是诗不朗再也“和谐街”最新的宗教场所。

毗努伊勒基督教会 拥逾100会员
毗努伊勒基督教会,是拥有数十年历史的五旬节基督教组织,并在槟州拥有超过100名会员。
该教会2000年初搬到现址前,成员都在北海珍菲市路的一栋建筑物内进行聚会。“毗努伊勒”一词,源自圣经中提到先知雅各与神会面的地方。该教会每年都会庆祝圣诞节、复活节,以及圣周五(耶稣受难日)。

阿鲁米古卡鲁马里安曼庙
被誉为全马最高主庙塔
阿鲁米古卡鲁马里安曼庙,是一座南印度兴都庙,百年前,该庙创立于橡胶园内的一个小木棚内,经过社区民众多年努力,该庙最终搬入现址,并于2003年7月6日完成了神像开光仪式(Kumbabishegam)。
该庙主神是卡鲁马里安曼神,而该庙拥有高达72英尺的主庙塔(Rajagopuram),被誉为全马最高的主庙塔。

苦僧寺 融合泰国和华人佛寺元素
苦僧寺成立于1963年,其建筑风格融合泰国和华人佛寺的元素,寺内供奉泰国高僧銮苦脱(Luang Phor Thout,也称龙普托与龙菩陀等)、释迦牟尼佛和十八罗汉,每个月都吸引数千信徒到来“朝圣”。
该寺原址设在北海甘榜牙也,俗称“369”的一个地方,期间佛陀收了18名弟子,后来因善信与日俱增,旧址因场地局限,以及设备残旧,2003年后迁移到现址。
苦僧寺名字,也是由銮苦脱佛陀降乩谕示赐予的名字,是全马唯一真正属于銮苦脱佛陀的寺庙。

诗不朗再也佛教会 2000年启用
诗不朗再也佛教会成立于1985年,初期租赁一间排屋作为会所,展开宣扬佛教以及净化人生的神圣工作,接引该区居民学佛。
该会于1990年接到槟州发展机构通知获得拨地兴建会所,并于1994年2月26日举行动土礼,并于1999年竣工,2000年正式启用。

诗不朗再也观音庙 共有4层楼高
诗不朗再也观音庙创建于2003年,2013年兴建现有的临时庙宇,2016年为新庙工程动土,并于2024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十九观音诞),举行晋宫及神像金身开光仪式。
该庙占地逾5万平方尺,建筑面积共达3万5000平方尺,共有4层楼高。大殿中央供奉5呎高的杨柳观音,左侧是注生娘娘、右侧供奉太岁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