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大新闻笔

发布: 2:13pm 03/06/2025

苹果

手机

校园

孩子

女儿

iPhone

苹果

手机

校园

孩子

女儿

iPhone

陈嘉盈 | 校园里的“苹果热”

文:陈嘉盈

前些天准备换时,像个专业导购,天天在我耳边推荐“”。她连备忘录能扫描文档、方便媒体工作者这类细节都讲得头头是道,那熟悉程度让我不禁疑惑:她什么时候对苹果的研究都超过了课本?

女儿说,同学们聚在一起时,话题常常围绕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当有同学炫耀新入手的苹果、滔滔不绝讲述各种新功能时,包括她在内的其他人总会投去羡慕的目光。

ADVERTISEMENT

在她看来,“苹果”是潮流的标志,拥有一部苹果手机,就像获得了进入某个特殊圈子的入场券,能让她在同学中获得群体归属感。

女儿坦言,她渴望融入那个群体,得到朋友的认可。

同学间的竞争和攀比心理,正不断推动着这股“苹果热”,而明星和网红的示范效应,更是让苹果手机成为青少年心中的向往之物。这种攀比不仅是对物品本身的追求,更多是青春期不甘落后的心理较量。

然而,对一些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购买苹果手机无疑是沉重的负担。有些学生为得到心仪的手机,甚至向父母提出不合理要求,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过度关注物质享受,还会让中学生忽视内在品质培养和知识积累,不利于成长。

面对这一现象,家长和学校都需承担起引导责任。家长应以身作则,培养的理财观念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物质的价值并非只由品牌和价格决定。同时,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引导他们通过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获得成就感与认同感,而非依赖物质。

学校也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理性看待苹果手机,认识到手机只是工具,不是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此外,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从中找到兴趣和价值,转移对物质的过度关注。

后记:最终,女儿仍坚持买下苹果。

或许,该让孩子们明白,真正的归属感从来不是藏在亮着“苹果”标志的屏幕里,手机的价值终会随新机发布而褪色,而那些用知识和热爱浇筑的成长,才是岁月带不走的潮流。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青春期的迷茫中,找到比追逐品牌更值得闪耀的人生价值。

(作者为本报高级记者)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