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特色专栏

|

不用客气

发布: 3:29pm 19/05/2025

冠病疫情

戏剧

中学生

冠病疫情

戏剧

中学生

李耀祥 | 当学校舞台的灯光渐暗

前的槟城圈,可说是热闹非凡、百花齐放。一年四个大大小小的戏剧比赛,平均每场十组参赛队伍,粗略一算,一年最少也能“诞生”四十部青春洋溢的原创戏剧。那些年,学校礼堂里台上热火朝天排戏、台下导师手持笔记疯狂记录的场景,历历在目。那是青春的火花,那是学生时代最精彩的一场场冒险。

 但自疫情以来,这块灿烂的舞台开始静默。今年,全国最大型的中学生华语戏剧比赛,参赛队伍居然少于十队,这对圈内人来说,是十分罕见的。有导师坦言,一些学校的戏剧社早已在疫情后悄然解散,原因之一是学生人数不足,再难凑齐一出戏的演员阵容;另一个更令人沮丧的现象,是政府学校的课外活动时段越来越短,有些一周只有一两个小时,连暖身都来不及,更别提排戏了。乾脆不如不参加,免得孩子们又要熬夜、又要受骂。 

ADVERTISEMENT

不只是戏剧社,制服团体如童军、警察学会、红新月会,也面临同样困境。学校总人数其实没有明显下滑,真正改变的,是学生们参与课外活动的意愿。加上不少家长的心态也变了,与其风雨无阻地送孩子去练团、跑活动,不如让他们待在家写功课、补习,才不会“浪费时间”。 

这样的变化,说到底,是时代的转变。 

在我们这些老一辈人还在捡石头煮饭、风扇摇头当冷气的年代,去学校不只是为了K书,还有一大票伙伴等著一起做白日梦。我们花一整个学期准备一出戏,一起折纸花、缝布景、记台词,那种感情,是课本里找不到的。完成一部戏、演奏一首曲子、完成一套花式操步,那种热血与荣耀,是一辈子的回忆。 

但现在,孩子们一人一机,低头刷短视频、打手游,眼睛一眨就过了三小时。他们不再需要朋友,也不需要剧本。舞台,变成了手机里的5吋萤幕。 

我不只一次听老师们吐苦水:“现在的孩子,根本坐不住!讲不到五分钟,就心不在焉,看天花板、玩笔盖……”他们说,这一代的学生,习惯了快餐式的满足感,不愿意走辛苦的路,不再享受那种一针一线慢慢编织成功的喜悦。要他们专注一个月排戏?比登天还难。要他们为了一个社团连续练三个月?他们宁愿回家刷剧集。

 这样的转变,会带来什么后果?

 首先,是专注力的全面崩盘。没有一项技能是在三天内速成的。不管是演戏、弹琴、跳舞还是运动,背后都需要无数个晚上流汗、摔倒、再爬起来。当孩子们失去这种从头坚持到尾的能力,他们日后也很难在职场中应对压力或坚守岗位。 

其次,是人际关系的断裂。课外活动,是孩子学习与人合作、沟通、妥协的最好平台。当孩子越来越习惯“独来独往”,未来走进社会,也许就会变得更孤独、更难以与人建立真正的连结。 

所以,我们真的不能再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 

学校应该重视表演类、团体类的课外活动,不是把它们当成“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政府部门也该重新检视课外活动时段的安排,还给学生一点喘息与发展的空间。而家长呢,或许也该重新思考:什么才是孩子未来真正需要的能力? 

戏剧,不只是戏剧。它是一种生活的训练,是一面镜子,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相信伙伴、坚持到底。当我们鼓励孩子踏上舞台时,也是在为他们人生的舞台做准备。 

希望有一天,那些灯光会再次亮起,那些戏服会再次穿上,那些属于青春的掌声与笑声,会再次在学校礼堂里回响。

(作者为跨界斜杠族)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