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1日訊)檳州政府將在檳島南邊的葫蘆島(Pulau Kendi)海域投放人工魚礁與集魚裝置(unjam),作為南部填海計劃的修復措施,加強海洋生態的保護。

此項措施是矽谷島發展計劃下,生態補償總體規劃(PEOM)的重一環,由檳州基設機構、矽島發展有限公司(SIDSB)及馬來西亞理科大學海岸與海洋研究中心(CEMACS)合作推動。
ADVERTISEMENT
檳基設機構今日聯同上述單位,在五條路海濱運輸中心舉行投放人工魚礁與集魚裝置推介禮。檳設機構是州政府設立的特別項目公司,負責監督目前正在檳島南部填海施工的矽谷島發展。

法立佔:增加魚群數量
檳州基設機構首席執行員拿督斯里法立佔形容,人工魚礁就像是給魚群及海洋生物創造一個“城鎮”,以便增加魚的數量,從而提高漁民的產量。這是首次與理大的研究單位攜手的試行計劃,若證明有效提高漁業產量,將來會考慮增加投放。
他說,這項措施是為了修復填海計劃帶來的影響,由專家設計,並獲得檳州漁業局、漁業研究中心及漁業發展局等單位支持。
“人工魚礁有助於建立新的海洋生物棲息地,而集魚裝置則用於吸引並集中魚群,有助於漁民持續作業,給海洋生態帶來正面影響。”
他說,此項計劃包括配置、投放人工魚礁與集魚裝置,以及CEMACS的研究費都由檳州政府全額支付。當局明天會開始投放上述配置,並已知會檳州漁民,預料耗時2天進行。

他指出,這次投放的配置包含2個大型的人工魚礁(每個重達21.1噸)及18個小型的人工魚礁(每個9噸)。
他提及,當局給漁民提供的補償計劃已完成約98%,至今耗費1150萬令吉。目前正在分配漁船給美湖、公巴、雙溪峇都(Sungai Batu)一帶的漁民,而矽谷島前沿的漁民全已獲得漁船。當局計劃每月分配7艘,預計在2027年第2季可分配完196艘。
他彙報截至3月底,矽谷島填海面積已達130英畝。
陳思憓:吸引魚前來棲息
理大海洋與海岸研究中心總監拿督陳思憓解釋,我們需要在填海的地區,提供替代性生態,確保原來的海洋生態不被犧牲。而投放人工魚礁就像是創造一個城市,小型的人工魚礁將環繞著大型的人工魚礁放置,以便創造多樣的海洋生態,增加魚群數量。
“人工魚礁使用環境友善的材質,而其設計也適合讓微生物和魚的食物來源生長,才能吸引小魚、然後是大魚前來棲息。”

她解釋,人工魚礁將被投放在葫蘆島的西部一帶,其結構和重量是依據當地的地理環境而設計。而集魚裝置則是採用椰葉等,投放在海面上漂浮,主要目的是吸引魚群。
她說,這項計劃在2023年就開始研究和設計工作,投放之後,該中心將監督6個月,確認其成效。
阿都哈密:保障漁民長遠利益
檳州第一副首長拿督莫哈末阿都哈密稍早前在推介禮上致詞說,除了投放人工魚礁與集魚裝置,生態補償總體規劃還涵蓋紅樹林種植、魚蝦放流、研究撥款及沿海生態提升等項目,旨在守護生態環境,保障漁民長遠利益。
身兼漁民工作隊主席的他說,蝦只放流計劃已進入第3階段,預計於5月展開。至今已種植2萬3200棵紅樹,CEMACS也獲得研究撥款,以開展葫蘆島周邊的珊瑚覆育工作。

當局在社會影響管理計劃(SIMP)下,資助培訓漁民成為具備認證的船員。當日頒發通過考試認證的5名船員,在該計劃下總共有25人獲得船員認證。另外,32名漁民子女也獲頒獎學金。
出席者尚有檳州農業技術與糧食安全委員會主席法米再諾、彭加蘭哥打州議員王宇航、西南縣長拿督羅斯里哈林、矽島發展有限公司戰略通訊與利益關係人管理部總監阿茲米。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