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特色專欄

|

不用客氣

發佈: 5:08pm 21/04/2025

經濟

小販

市政廳

執法行動

攤販

經濟

小販

市政廳

執法行動

攤販

李耀祥 | 攤販背後的經濟真相

文:李耀祥(作者為跨界斜槓族)

最近幾周,媒體陸續報道執法人員取締非法的新聞。畫面中,有的手忙腳亂收拾攤位,有的忍不住情緒與執法人員發生爭執,而旁觀民眾則在一旁搖頭嘆息。有人支持市政廳執法,認為非法小販影響交通、市容不整,也有不少人心疼小販,覺得他們只是為了生計才走上街頭——而我則認為,這件事該從更大的角度來看。

為什麼最近非法小販的新聞特別多?不是因為執法人員特別勤奮,而是因為“攤”在街頭的,不只是貨品和攤車,更是一個社會在壓力下的集體求生本能。

ADVERTISEMENT

不景氣的時候,小販就冒出來了,這其實是一種“草根經濟”的反應機制。當正式的職場容納不了那麼多找不到工作的雙手、當薪資停滯卻萬物齊漲、當一份正職養不起一家人——人們自然會尋找可以立即變現的出路。

煎炸炒煮、鋪張折凳、賣水果、炒粿條、擺二手貨……都是用雙手換麵包的方式。別忘了,我們這一代的爸媽、祖父母,有不少人就是靠一輛小小攤車養活一家人,讓我們有機會讀書、轉大人。

所以,非法小販抓歸抓,不能忽略的是背後的經濟訊號。這些人不是閒著沒事來擾亂市容,也不是反社會分子。他們只是因為生活走到了某個無解的交叉口,而那條最容易走的路,就是拿起炒鍋、推上攤車、擺在最有人潮的轉角。這不是犯法的浪漫,而是迫於生計的無奈。

這時候,政府扮演的角色就很關鍵。如果只是秉公執法、貼罰單、充公物品、把人趕走,那只是“下藥”卻忽略了病根。社會問題從來不是靠掃蕩就能解決的,它需要制度的設計與公共治理的智慧。

或許,我們可以學學臺灣的做法,劃出合法攤販專區,建立管理機制、排班制度與環保規範;或者參考韓國首爾的“共存政策”,讓合法攤販參與城市夜市規劃、培訓衛生與服務標準,既滿足市民需求,又兼顧市容與城市形象。

更先進的例子還有美國某些城市,將街頭小販制度化,不但發放執照,還協助申請小本創業資金與保險,甚至還有專門輔導的機構,讓小販也能向“微型企業”邁進。

當然,說到美國就不得不提那位言行常常讓人瞠目結舌、政策搖擺不定的總統。他的言論和政策,對全球經濟影響深遠,特別是牽動股市、利率與匯率的不確定性,讓許多投資人、企業和普通家庭心驚膽戰。2024年底的經濟預測報告早已釋出警訊:如果地緣政治與金融市場不穩持續發酵,2025年全球經濟恐怕會面臨一波下滑。

這樣的環境,更需要政府擁有超前部署的思維,與其事後來不及反應,不如現在就為可能湧現的社會經濟問題做好準備。攤販只是冰山一角,若沒有妥善應對,背後可能是失業率上升、低收入家庭困境加劇、街頭貧窮化等更復雜的連鎖效應。

說到底,小販不應該只是被視為“取締的物件”,而應該被理解成“值得扶持的物件”。他們不是城市的汙點,而是經濟韌性的縮影——在現代經濟體系中,他們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所以,下次看到街邊的炒粿條攤時,請不要只想到市容整潔,也請想想背後那位為生活努力拿著鍋鏟的叔叔阿姨。他們的存在,是這座城市韌性與包容的證明。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