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攝影:陳紹安

從應縣到大同有120公里路,巴士行程1小時30分鐘左右。這一路,仿如穿越木塔佛性,直入雲崗鋪排的萬佛寶山——佛教石窟藝術遺址。石窟佛象最早開鑿於北魏時期(公元460-525年),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與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

豐富的佛教題材,在雲崗石窟都成了宏大藝術雕像,數不盡的石窟有上萬尊佛像,反映佛教早於北魏時期就已紮根中國,突顯那一時期高超雕刻技藝和佛教文化交錯滋長,2001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ADVERTISEMENT


第5窟和第6窟中的巨大坐佛,高達十幾公尺,餘下數不盡的洞窟有很多菩薩,面部表情細膩,不少刻劃信徒供養佛祖的場景,北魏藝術風格與浮雕融合為一,其中一窟更以音樂為主題,萬佛在聖殿各懷一種樂器,深入窟內彷佛走入萬佛奏樂的聖殿。

遊五臺山宛如瀏覽佛教畫卷
中國佛教始於漢朝,特別是公元1世紀左右的西漢時期。絲綢之路引佛教入中國後逐漸發展,隋唐時期達到巔峰,形成多種不同的宗派和學派,到了明朝與儒學、道教近乎完全交融,形成三教難分的文化氛圍。
《西遊記》是明朝時期的作品,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靈石出身,學習諸多道教仙術,最後與豬八戒和沙僧,為唐僧護法西行取經,一路除妖降魔使的是道教仙術,要取的反而是佛經。
顯見,道教和佛教在《西遊記》已水乳交融。山西就是佛教傳入中國大陸的橋樑,保有非常豐富的佛教歷史遺蹟,難怪《黑神話:悟空》會在此取景,我們在行程第四天才進入五臺縣,走訪的正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排名第一的五臺山。
一口氣爬上幾座古寺,顯通寺的雄偉建築,塔院寺的大白塔,萬佛閣旺盛的香火氛圍,殊像寺內五臺山最大一尊文殊菩薩像,以及以悠揚佛樂馳名的南山寺等,一路宛如瀏覽靜謐的佛教畫卷。《黑神話:悟空》到此取景,無疑又再注入文創新意,親上YOUTUBE實探《黑神話:悟空》的場景,確實感受傳統文化與現代遊戲無縫結合的爆發力度,真可為佛教朝聖這回事添上一筆濃郁神彩。


萬年冰洞與常青相映成趣
第五天登入的隰縣小西天,是《黑神話:悟空》另一取景處,是一個重要的道教聖地,傳說是“西天”與“東天”的結合之地,跨入大雄寶殿肯定驚歎聲不止,中國懸空雕塑藝術在此展現最偉大的一章,1600尊懸塑集於一堂,除了門窗幾乎全殿佈滿立體感、奇特視覺效果的極樂世界,宗教信仰與自然環境在這一空間完美契合。

從五臺山到小西天,彷如穿越一條佛教和道教互通的時空墜道。
到了第六天直攻雲丘山,走向神仙峪一路上就真的彷如進入仙境了,往山上塔爾坡古村徒步邁進,只見仙路蜿蜒,天冷霧濃,路邊小溪水氣也霧化,仔細觀察這“冒仙氣”的霧其實人造的,倒也造得很適其所,夠讓遊客有沉浸仙境的味兒,再乘電瓶車登上萬年冰洞入口處,鑽入洞內氣溫3至5攝氏度急降至零下3至6攝氏度,即使穿上厚實冬裝,都感覺冰寒刺骨。


這是世界三大冰凍群之一,形成於第四紀冰川期,冰洞的形成與演變過程包括地質背景和冰川歷史,可追溯至300萬年前,洞內現存冰體的形成,大約經歷6萬年。
特定岩石地層結冰,水流經過侵蝕岩石,逐漸形成洞穴,今日遊客必須通過洞穴小徑,沿兩側巍峨冰川和奇異冰柱緩步慢行,四季常青的植被與冰雪相映成趣,形成一幅奇特的自然畫卷。
旅遊得要在思維上找個突破點;這一路走來一步一腳印跨出去的,不就像孫悟空一個筋斗雲可入佛性、可悟道義、可登仙境、可穿冰洞的神奇步履?
北嶽恆山懸空寺 喻為千年奇蹟
從大同、渾源到五臺山,3月杪的氣候真的很冷。
大同市內有中國最大一座九龍壁,以及供奉五方佛的遼金建築善化寺,再繼程到渾源縣有永安寺,沿路都是《黑神話:悟空》取景處。然而,最吸睛的是北嶽恆山最為壯觀的懸空寺,文獻喻為懸崖上的千年奇蹟。
這座寺廟始建於北魏時期,已有1500多年曆史,在陡峭的峭壁上屹立千年,主要依賴精妙設計和高超工藝,運用榫卯結構與懸挑工法,讓整座寺廟看似懸空,實則穩如泰山,巧奪天工。
工匠須在峭壁上鑿出深孔,插入堅固的木樁做為承託支點,巖壁本身提供強大支撐力,使建築不易滑落,寺廟的走廊、平臺和房屋也採用懸挑結構,部分建築重量由木樁承受,另一部分則由巖壁支撐,形成一種懸而不倒的巧妙平衡。


更巧妙的是,選用的特殊楠木和杉木,能適應恆山極端氣候,且具備抗震能力,寺廟的輕量化設計,面對強風和地震都可保持穩定。
這不只是中國古代建築傑作,更是古人智慧與勇氣的象徵。
寺廟隨峭壁地勢依序搭建,一路攀爬到每一層級,都有佛教、道教甚至儒家哲學韻味,攀至最高處的三教殿,正中央有釋迦牟尼端坐蓮臺,左側有孔子身穿儒家長袍,右側有老子仙風道骨雕象,三聖人在不足10平方公尺小殿內和諧共存,象徵中國古代思想的包容性,騰出儒、釋、道三家智慧的神聖空間。

殿內光線非常微弱,空氣中彷彿有迴盪千年的誦經講道聲,綿延5000年的淡黃子孫隨歷史沿革起落間,登上縣空室的三教殿一看,往後不論身在何處,去向何方,想來都已自知今身來世,都已掙不脫儒、釋、道三大思維交錯融合的人文脈絡啊!

登鸛雀樓感受歷史氛圍
我們從永濟往運城行進之前,有在鸛雀樓停車登上黃河岸邊的鸛雀樓,因為這一樓也是《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此樓建於唐朝,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與文化意義,以獨特建築風格和豐富文化內涵吸引遊客,隔天在運城見識的中國最大關帝廟,又有另一番韻味,同樣莊嚴肅穆而古老,但是關帝廟內的關羽,就讓人敬畏十分。
關帝廟內,有莊重的牌坊和精美的雕刻,古色古香的建築,讓人感受到濃厚的三國曆史氛圍。
景物震懾感官觸發內在情感
這趟神奇之旅,我們用了8天,從博物院到古建築和石窟、冰洞,做為華夏子弟一眾旅客,我們走的其實是夏商周以降,入秦出漢之後又從魏晉南北到隋唐,最後直透唐宋元明清那些年代就已開始塑就的今日風華。
我們看懂的是,黃河流域作為華夏文明搖籃,孕育了中國歷史的根基,除了影響東亞乃至世界文明,從黃河之濱的古都到雁門關內外的邊塞要衝,承載千年的興衰與變遷,亦成為東南亞文化啟程轉合的紐帶。
旅途中的一景一物,都內藏特殊意義,每一景點都足以震懾感觀,深思都會觸發內在情感,至少更深刻領悟先秦時期形成的儒家思想,經由漢唐推廣發展之後,再與道教、佛教共同塑造的文化格局。我們就是格局內在的孫悟空,這一生如何借用老祖宗的智慧和勇氣去適應和變通,就全靠炎黃子孫一脈相承,看似與生俱來的七十二變啊!
(行程安排:檳城安遠旅遊有限公司)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