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溪大年3日讯)大年斑鸠湾码头管理主办清洁河流活动,大约50名志工成功捞起近40包的垃圾,需要使用罗里才能把垃圾载走。
ADVERTISEMENT
活动发言人江耀升指出,这项清洁河流活动每个月进行一次,旨在清理河里和码头周边的垃圾。
他说,过去都是退休人士参与,这次主办单位动用斑鸠湾的船,运载参与者在河中捞垃圾。志工们捞起许多玻璃罐、宝丽龙和塑胶罐。

吸引中学大专生参与
另外,这次也稍微改变一些方式以吸引参与者,即使用独木舟,以深入红树林区收拾垃圾。一些地方船只不能进入,参与者使用独木舟进入,把卡在深处多年的垃圾清理掉。
“这个方式成功吸引到众多年轻人来参与,参与人数超过50人,大部分来自亚洲医药大学(AIMST University)的大专生。”

江耀升说,活动也吸引来自新民中学的中四与中五学生。
“我会向参与者讲解活动内容包括安全知识等,我们也安排双溪大年义务消防队派出救护船来护航,确保参与者的安全。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促进大众勿乱丢垃圾,特别是丢进河里,这将严重影响大自然生态。”
他感谢Lestari Alam Adventure与Beach Clean Up Kedah的参与,感谢赞助经费的单位Caltex Laguna Merbok、Kwang Ki Trading、Lim BW、Lim KS、Kenny Kee、JP Sky Spensor Yeoh、Kang’s Kitchen和Merbok River Sunset Cruise。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永续生活,不只是环保或减少垃圾,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重新定义“废物”的价值。所以,当我们下次准备把剩饭菜倒进垃圾桶时,或许可以想想:它有没有机会,再次转化成滋养大地、孕育生命的宝贵资源?
“什么?这些肥料是食物变成的?”斋戒月市集的环保展摊前,一位笑容满面的马来伯伯惊讶地看着我们手中的黑色堆肥,轻轻一闻:“欸?像森林的味道耶!还有一点药草味。”
“对啊伯伯,这些是摊贩没卖完的食物和厨余做的堆肥哦!不只减少垃圾,还能照顾我们的土壤、帮助植物长得更好呢!”
他眼睛一亮,像发现宝藏一样:“这太神奇了啦!”从那天起,这位马来伯伯每天准时提着家里的厨余来找我们换堆肥。有天我提醒他:“伯伯,我们只会在这里待一个月,要不要考虑在家也试试自己堆肥啊?”
“可是我家很小,没什么地方可以搞这些东西。”
“其实不需要很多空间喔!用一般大垃圾桶就行了,只要掌握‘碳氮比例’这个小技巧,堆肥就不会臭!”

我们一边解释,一边拉他来玩我们准备的堆肥小游戏。“褐色的是碳,像是枯叶、枯枝; 食物是氮,所以一层食物、一层要放什么?”
“枯叶!”“答对啦!”他笑得合不拢嘴,像个孩子一样。

这样互动式的活动,我们也带进学校,尤其学龄前孩子学得比大人还快!
“这个塑料袋可以堆肥吗?”“不行!”“那苹果皮呢?”“可以!”
他们一层层把水果皮倒进堆肥桶,再小心铺上枯叶。虽然只是一堂小小的课,孩子也会记得在下课后提醒同学:“食物不是垃圾,不丢进垃圾桶!”

丢掉的食物,比我们想像的更有杀伤力
说到垃圾,我们送进掩埋场的垃圾竟然有36%是可以回收的食物。很多人以为食物送去掩埋场埋进土里就没事了,反正自己会直接分解。事实上,当食物垃圾被埋在缺氧的掩埋场里,它们会短时间内释放出比二氧化碳强几十倍的温室气体──甲烷,造成温室效应加剧!不只如此,含水量高的食物还会产生污染力超强的渗透液,混合其他垃圾后可能含有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物质,加剧污染地下水和河川的风险。
全马141个掩埋场中,只有22个是有专业系统,能收集有毒气体和渗透液的卫生掩埋场。其余的大多数,都无法有效处理这些污染物,可以想像我们的污染风险自然也随之升高。所以当我们把食物垃圾丢进掩埋场,它们绝对不是回归大地,而是逐渐转化成会污染空气、土壤和水的隐形炸弹。
但如果这些厨余能被妥善处理,其实可以变成最棒的养分,回到土地,滋养下一轮的生命。
还记得在市集发堆肥的时候,一位印裔伯伯好奇地问我:“这个堆肥可以种花吗?我很喜欢花。”
“当然可以,而且花会开得更漂亮喔!”几周再见面,他兴奋地邀请我们团队去他家看他盛开的花朵。

重新定义垃圾,改变我们的未来
永续生活,不只是环保或减少垃圾,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重新定义“废物”的价值。所以,当我们下次准备把剩饭菜倒进垃圾桶时,或许可以想想:它有没有机会,再次转化成滋养大地、孕育生命的宝贵资源?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马来西亚每一年都会浪费多达830万吨食物,平均每个人每一年就会丢掉259.82公斤的食物垃圾,相当于每18天就丢掉一座双峰塔重量的食物!
这些数字并不是冷冰冰的统计,而是正在发生的危机警讯:我们随手一弃的食物,实际上也正加速气候变迁,引发干旱、水灾与热浪,而掩埋场中因甲烷自燃或渗透液污染地下水,最终也可能危害我们自家的餐桌安全。
当孩子天真地问:“那我们可以怎么办?”我总会告诉他们:第一步,就是从我们餐桌开始不浪费;第二步,从自己做起垃圾分类,让食物不再进垃圾桶。
每一小步都能累积成大改变,让永续生活从家中的垃圾桶开始。别小看一块香蕉皮,它正悄悄在地底施展魔法,为未来孕育出一棵新树。
延伸阅读: 锺嘉怡/斋戒月市集的厨余回收行动 锺嘉怡/共谱自然课!当父母化身我的工作搭档 锺嘉怡/从尴尬午餐开始的垃圾行动 锺嘉怡/在故事市集里,遇见温暖的教育初心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