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大新闻笔

发布: 2:14pm 02/04/2025

大新闻笔

曾雪爱

大新闻笔

曾雪爱

曾雪爱 | 愿缅甸早日重生

文/ 曾雪爱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跟着一群人挤上一辆双条车,踏上前往仰光的旅程。

双条车上挤满人,还有他们带上车的大包小包的行李,就连转身伸腿的空隙都没有,而车顶更是堆满了货物。

ADVERTISEMENT

一路上会有人拦截双条车,为了乘搭这一程车,在没有多余的空隙下,他们只能一只脚踩在车沿,半个身体悬挂在外面。如果沿途上车的乘客身材瘦小,司机就会干脆直接让他们爬到车顶去。

路途颠簸,我紧紧抱着胸前的背包,半蹲半坐在狭窄的长板凳上,目光落在对面那一户祖孙三代的缅甸家庭。

一家人衣着朴素,沿途分着饼干充饥,老奶奶不时会递上零食,安抚着乘车不耐烦的小孙子,然后时而低头查看脚边那些大大小小的包裹。从他们一举一动不难看出,这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

几个小时后,我在目的地下车,那一家人再继续他们的路途。夜晚的仰光依旧热闹繁华,当下不禁感慨,我有机会以旅人的视角去体验这片土地上的日常,可对这一家人来说,可能一辈子就连出国的机会都没有。

9年过去,当时的情景与心情依然深埋在心底。

缅甸因神秘而美丽。无论是走在蒲甘、仰光、曼德勒等城市的街头,还是到乌本桥、茵莱湖等著名景点,这片土地总是带有黄褐尘土色调,充满著强烈的沧桑美和一股质朴气息,令人难忘。

一些当地人的物质或许不富裕,但他们大多都是友善待人,朴实真诚,对于陌生脸孔不会过度的热情,但也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然而,长年的社会动荡,让这个拥有丰富资源的缅甸,无法真正发展起来,带来更多的是贫困、冲突、资源流失,可以感受到的是大家只能各自为了生活求生,而近年来更因诈骗园区的猖狂,现在的缅甸已经令人闻之色变。

如今一场强震重创了缅甸,相信无数人可能已经被推向绝境。就像当年双条车上的那一家人,如果他们不幸遭遇了地震的苦难,那他们的命运是否还会有翻身的可能?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祈愿这个美丽的国度能够在废墟中重新站起来,早日重生。

(另:祝愿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泄露爆炸事故伤者早日康复,愿大家都能保持坚强,渡过难关。)

(作者为本报记者)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1:36am 28/03/2025
才华启航 | 华团,不能只是“吃吃喝喝” ∕ 邱武才

在社团服务多年,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华团文化,真的只是吃吃喝喝吗?”

确实,我们常见到华团举办各式各样的宴会、庆典,特别是有人赞助桌席时,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寒暄、敬酒,场面热闹非凡。但当一次又一次的宴会变成例行公事,甚至成为某些人参与华团的唯一动力时,我们不禁要问:“华团的价值,仅限于此吗?”

有时候,社团之间为了“应酬”而互相买桌,结果抵消之下,完全没有实际收益。更甚者,宴会上台致词的贵宾仍是千篇一律的老调重弹,缺乏新意和实质内容,导致这些活动逐渐变成例行公事,失去了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

引述前阵子广东暨汀州会馆团拜上,该会会长说,会馆若要传承下去,不能只靠“吃吃喝喝”的活动。自他上任后一直强调改革,会馆不能够一味只是举办春祭和秋祭文化活动,也不能只靠老人家参与。

他强调,会馆总有一天会“不见”的,就如广汀会馆以前有19个属会,后来失去了花县会馆,如今只有18个,所以若会馆懂得与时并进,举办更多元的活动吸引更多人加入,就不会青黄不接。

要让华团摆脱一成不变的模式,关键在于创新活动内容、提升组织价值,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为此,可以考虑以下几项建议。

例如,应减少形式化的宴会,增加更具实际效益的活动。即使需要举办宴会,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企业家或社会领袖,共同进行深度研讨与对话,让参与者真正有所收获。

宴会也可以有多方向去设计,比如让慈善与公益结合,将宴会改为募款餐会、义卖晚宴等形式,让社团活动更具社会意义,展现华团对社会的贡献。

当然,改革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更不能单靠会长一人去推动,而是需要整个团队前进及互相扶持,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至于要避免青黄不接,可以成立青年团。而既然要成立,就应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与发挥空间。如果处处设限、畏首畏尾,那倒不如不成立。

此外,无论所参与的组织是百年家庙还是其他单位,我们可以顺应时代变迁,融合新时代青年的思维,举办更具现代感的活动,如中秋或冬至文化嘉年华、专题讲座、跨行业交流等,让年轻人感受到社团的价值,从而提升他们的参与意愿。

同时,也可以推出导师制度,让资深前辈与年轻一代结对交流,传承经验、分享资源,而不是仅仅在饭桌上认识、喝酒应酬。

一名社团领袖曾与我分享,华社要实现更大进步,必须加强跨界合作,打破华团内部的“内循环”。所谓“内循环”,指的是许多华团活动往往仅局限于华社内部,缺乏与其他族群、政府机构、企业界甚至国际社群建立联系,导致影响力受限,难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和社会资源的支持。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例行公事化”,例如周年庆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主题缺乏创新。若要推动改革,不必拘泥于每年举办周年庆,而是可以改为三年或五年一次,以减少资源消耗。

此外,华团可以联合不同籍贯的团体,共同推动文化活动。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应局限自己在一个小圈子,而应主动走出去,借力打力地创造更多共享平台及资源的机会。

传统华团往往局限于自身圈子,然而,要提升影响力,华团应主动与其他族群、政府机构及企业界合作,推动多元交流,提升华团的社会价值。

因此,华团的核心价值不应仅停留在“吃吃喝喝”,而是要成为凝聚华社、团结华人、支持华校,并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平台。

只要我们敢于创新及让前辈们接受与支持,这种积极求变的行为肯定可以为华团打破传统框架,展现更大的社会价值,迎来更具活力的未来。

当然,说到最后,华团的领导者有没有这种勇气去放手一搏呢?

(作者为星洲媒体北马业务经理)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