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们送去学校后,时间约七点半,我在想着要去咖啡厅看海景用餐,还是回家吃了,准备午餐,才出来采购?
虽然包包里早已装着早餐,但我想了想,还是往家的方向驶去。孩子们的学校离住家很近,开车只需十分钟。
ADVERTISEMENT
回到家,我把包包里的白色便当盒取出,先去厨房泡一杯甜菜根麦片。加了甜菜根的粉红热饮,色泽迷人,好暖肚。我坐在餐桌上,开始吃早餐。
今天的早餐是大宝最爱的法式吐司,将前天做的麦片吐司,泡在加了牛奶的蛋液,在锅子煎一煎,就有诱人的香味了,连坚持只吃巧克力面包的小宝也买单。
法式吐司外脆内软,即使不沾蜂蜜,也很好吃。早餐吃完后,我坐在灰色的沙发上,看着窗外的蓝天,心头有一丝撇不去的纳闷感。
小宝今年五岁,本来就是调皮活泼的孩子,最近他总是把“干嘛”挂在嘴边,听了几天,我都快受不了。
“干嘛啦你?”
“干嘛要这样?干嘛干嘛!”
无论是善意提醒,还是严肃的对话,他都毫不客气地回应“干嘛”,事后还要吐舌头扮鬼脸。我曾和他认真说,干嘛这两个字很粗鲁,听者不爽,要么就以“为什么”来取代,要么就不说。
当然,我的话没有被他听进去。
几天前,他把纸张散落在桌上,地上,看到家里乱糟糟,我强忍心中的不爽,请他清理。他不屑地回复干嘛啦,继续沉醉在自己的世界,直到睡前还无动于衷。
我加重语气,指示他清理才能进房。他瞪着我说,说“干嘛啦你”。
“别再和我说干嘛!干嘛干嘛!难听到爆!再不收拾,就要罚站!”我几乎咆哮。
他这才乖乖地收拾,事情总算告一段落。
绕在心头的烦躁赶不走,还是动动手做菜,要是再听到那两个字,见机行事好了。
中午,接孩子们回家,一如往常,小宝因为一些小事而发脾气,“干嘛啦”再次登场。
“干嘛你?干嘛干嘛!不要讲话了!”
“你干嘛骂人?你干嘛?你到底要干嘛!”我忍无可忍,以牙还牙,反正好说也没用,以“干嘛”回应他,让他感觉一下,听到这话的感受。
我们就这样,“干嘛”对方数回合,气得脸热乎乎,彼此不让步。
大宝看情势不对劲,她过来轻轻拍我的后背,说:“妈妈,下次弟弟如果说干嘛,你试试看不要理他。让他自己说就好了。等他冷静下来,我写一封信给他,他一定会找你念信,这样你们就会好回了。”
大宝善解人意,总是在我情绪卡关时,说出温暖的话。我用力点点头,衷心感谢她的点子。
果然,当我不给任何反应,小宝的干嘛出场次数,逐渐减少了。平日,载送他们上学的途中,我也绞尽脑汁,以故事包装“干嘛”的道理,小宝也慢慢理解,干嘛很粗俗。当他要说那两个字,我立刻请他说“为什么”。
“干嘛啦干嘛”,也许还会持续多一些日子,但没关系,我有的是耐性和坚持。当他听我重复了数百次的“为什么”,会被母亲的用心良苦感化?我相信,这一天将会到来。
(作者为前旅游顾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漫长的学校假期结束后,回到亚庇,第一件处理的事情是大宝的转校事项。
转校的程序,在假期前已提出申请,并成功获批。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先去教育局领信,再带大宝去新学校参观和呈交文件。
新学校较靠近住家,一开始大宝面对新环境有点紧张,经过一个月后,大宝已欢喜地融入新学校,每天都充满期待地上学,放学也开心地和我们分享,在学校和朋友用餐和谈天。看着孩子去学校的心情转变,我们很欣慰。
我依稀记得,大宝和我说,她在之前的学校,因为食堂没有足够的位置用餐,课室外以轮胎和小木凳组成的桌位很快满桌,她常常都在课室吃早点。大部分同学都在课室用餐,因为老师会播放影片,可边吃边看。小小的她有时闷闷不乐,说没有一起玩的朋友。
踏出改变的关键点,是希望让孩子能享有单纯快乐的童年。我向来是保守派,原本以为好不容易报上名校,就想看能不能有些改变。在观望孩子上了一年的课,以及平日和孩子的对话,于是和先生商讨后,决定转校。和校方理解转校程序后,从准备相关文件到提交教育局仅花了一周的时间。
放学接大宝时,新校园一片生气蓬勃,学生们在候等区,各自精彩,有的跳格子,有的看书,有的从图书馆借桌游来玩。每次接大宝,都会抱着猜谜底的方式,有时她在候等区和朋友玩传统游戏,有时她在以轮胎和木板做的桌位画画,有好几次我从候等区后方的图书馆找到她,惊喜连连。
换了新校园,大宝认识好多朋友,下课时课室是上锁的,没有人可以呆在班上。大宝和朋友一起吃早点,而吃早点的位置任君选择,有的坐在食堂长凳上吃,更多的是,随地野餐,意思是只要找到喜欢的位置,都能随地坐下来吃,很随心。
相比起之前的卓越学校,新学校的学生人数恰好,班上不会拥挤,大宝一般上都能在学校完成生字功课,听写也很合理(不会一天要学生准备三语听写)。更明显的是,大宝放学后回家的心情特别放松,不像之前那么暴躁。
大宝的班级任问,怎么从卓越学校转来呢?我笑笑地说,因为卓越学校很优秀,学生下课都在看戏,我只想让孩子找到一起玩的朋友。
卓越学校好不好?很多父母依然对卓越学校抱有期望,希望孩子能报读,取得不错的成绩。既然是卓越学校,功课压力在所难免,学生承受的压力可不轻。对我而言,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希望她在学习的路上,有朋友的陪伴,有个快乐的童年。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