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点社区:吉打三圣慈善福利中心
(亚罗士打1日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剃龙头,借着龙抬头之日剪头发,寓意着辞旧迎新,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吉打三圣慈善福利中心借着取“龙抬头”好吉兆,特意提早一天,即星期五晚上8时许,在中心内迎接“龙抬头”,并且进行4个阶段的仪式。
ADVERTISEMENT
这也是该中心第二年举办“龙抬头”,今年是首次公开给予民众参与其中,深入了解这中华文化。
理发是“龙抬头”主要仪式
龙抬头仪式从开笔写字开始,寓意启蒙明智、眼明心明、断文识字;之后再贴龙鳞福,象征着福寿康宁。
民众必须在这天吃下3样的“龙食”,寓意吃穿不愁。

这3样龙食分别是吃龙耳(饺子)象征耳听八方,招来八方贵人;吃龙胆(炸年糕)象征提升胆量和见识;吃龙须(面条)象征家庭兴旺、子孙昌盛,长长久久。
最后,必须在龙缸取引钱龙“龙司水”回家,水润生财。
理发是整个“龙抬头”的主要仪式,借龙抬头的吉时,小孩理发是健康成长,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带来好运。

曾敏凯:发扬文化须更多宣传
首相政治秘书曾敏凯认为,文化工作者在传承和发扬文化的过程中,有必要给予更多的解释和宣传,尤其是面对不理解的友族,将文化和宗教混为一谈,更视其为不能融合的的部分。
他说,在这多元种族的社会中,当进行一些文化习俗时,会被一些不理解人士视为宗教的一部分而出现排斥行为。
他举例岁末守岁、大年初一不能扫地,这是习俗,是华裔对这价值观的坚持。
不了解各族文化易误解
“但一些有心人,或者不尝试了解各族文化,却尝试分化不同种族的人,就把它视为宗教的失误,让不同宗教的人误解,这当中还包括捞生、舞狮等文化的活动。”
曾敏凯昨晚出席在吉打三圣宫举办的“龙抬头”活动上,他受邀致欢迎词时这么说。
他说,事实上,很多习俗或文化都是我们习惯的价值观,它并不是宗教的一部分,但却被理解成为宗教,慢慢拉开了融合的距离。
因此,他强调,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不同语言的交流,让友族理解和参与,一同参与我们的文化。
他也说,所幸一些州政府或王室成员都积极参与文化的宣扬,身体力行展示多元的融合,包括吉打苏丹出席州政府举办的新春活动上捞生;玻璃市王储也一同耍太极等,这其实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他说,大家必须要通过这样的管道和机会,让更多人理解文化的内涵和核心价值,促进各族的融合及接受。
他也赞扬三圣福利中心在这方面是一个标杆,每年举办各种中华文化节庆,获得各族和州政府的参与。

郑瑞隆:坚持多元走向和谐
哥打达鲁阿曼州议员郑瑞隆说,虽然我国面对种族和宗教的课题,但身为华人必须站起来,坚持多元,双方和解,让整个多元社会走向和谐。
他说,执政2年的团结政府已展示了稳定政府和政治的局面,也吸引外资的信心,这也是国人希望看到好的转变。
他希望,我国在未来可持续在经济及和谐方面,坚持多元走向辉煌。

庄文财:今年吉旅游年拼了
亚罗士打市议员拿督庄文财说,今年是吉打州旅游年,州政府正积极推动各项旅游发展计划,其中亚罗士打市政厅也延续“再次停留亚罗士打”,以便吸引更多游客到吉打首府旅游。
他说,亚罗士打吸引更多游客观光,除了有助于推动本地经济,更可让更多外地人了解吉打的风土人情,让大家共同见证吉打人的和谐。
他是代表吉打州行政议员黄佳祯主持开幕礼上致词时这么说。
他说,龙抬头除了是一个传统节日外,也象征着社会团结,互助精神的体现,希望大家都可保持慈善的心,为社会带来更多温暖。

王孙文:首次开放民众参与
吉打三圣慈善福利中心主席王孙文说,该中心第二年举办“龙抬头”中华传统节日,也是首次开放给予民众参与其中。
他说,“龙抬头”是农历二月初二为正日,但该中心为了方便和吸引民众,而选择在早一天的周五进行,让民众感受这传统文化。
出席者还有吉华堂财政陈荣发、吉华堂理事李联康、吴欣芢、前行政议员陈国耀、哥打达鲁阿曼选区协调员黄绍维、亚罗士打市议员蔡崇扬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槟城24日讯)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适逢“龙抬头”吉日,槟城大伯公街福德祠邀请善信前来参拜。
该祠今日发文告说,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和春龙节,是中华传统节日,象征“龙昂首、万物生”,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民间相传,大伯公会在龙抬头日开财库,庇佑信众财运亨通。适逢吉日,善信可向大伯公“借财库”。更多详情,可拨电(016-558 3234)或电邮至tpkkingst@gmail.com。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