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发布: 4:10pm 25/02/2025

传播

新闻

学院

上海大学

传播

新闻

学院

上海大学

老师找本报来槟探“老学生” 90岁郑建阳重逢硕士导师

(大北马)81岁高龄当中国最大年纪硕士生,本报撮合郑建阳9年重遇中国导师
郑建阳(右)终于在槟城的住家与郑涵重遇。

(图文由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戴榆博士提供)

(槟城25日讯)来自槟城的郑建阳,曾以81岁高龄成为中国硕士毕业生。如今已90岁高龄的他,在星洲日报《大北马》社区报穿针引线下,时隔9年终于见到他时常挂念的硕士导师。

ADVERTISEMENT

由于郑建阳不会使用电脑和手机,家人留的电邮也失效,他自2016年毕业后,就与学校和导师失联。

这名导师是的郑涵教授,由于本报曾于2016年6月29日独家报道《郑建阳81岁当硕士》的新闻,郑涵委托学生吕益找上本报,表达要来槟城探访郑建阳的意愿,要求报馆提供援助。

终于,在得知郑建阳的住家地址后,郑涵于本月12日带着学生戴榆博士和吕益博士,登门造访郑建阳。

(大北马)81岁高龄当中国最大年纪硕士生,本报撮合郑建阳9年重遇中国导师
郑建阳当年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留影。

见到导师的郑建阳,开心地像孩童一样,尽管步伐缓慢,还是拉着两张椅子并排,紧挨着导师爽朗地攀谈起来。

“孙中山先生曾经在此开过秘密会议,纪念馆你去过了吗?”“升旗山和极乐寺也一定要去啊”。郑建阳热情地给老师介绍此行来槟应该去的地方。

郑涵看到久违的“大龄学生”也欣喜不已,觉得岁月没给郑建阳留下太多印记,虽然满头银发但仍精神矍铄,声音浑厚有力。

手写16万字硕士论文

“我宣布,郑建阳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郑建阳的获得硕士学位的事迹,当时也被中国的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大北马)81岁高龄当中国最大年纪硕士生,本报撮合郑建阳9年重遇中国导师
郑建阳(左 )珍藏当年硕士毕业时与郑涵的合照。

谈及当年硕士答辩的场景,郑涵也记忆深刻,尤其是郑建阳对于学问的满怀热诚与契而不舍的精神令人动容。

“郑建阳的论文定稿超16万字,材料丰富,有思想也有深度。他撰写的有关马来西亚言论自由的硕士论文非常有贡献,可以给后来人从事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借鉴。”

一般硕士论文约3万5000字,郑建阳的论文却长达16万字。而且,他不会用电脑,论文撰写和修改都是手写,以邮寄方式从马来西亚寄给在上海的郑涵。

求学路坎坷 格外认真 

郑建阳对于学问的一丝不苟与锲而不舍,令郑涵也感佩不已,而这或许和他坎坷的求学经历有关。

郑建阳在童年阶段由于战争(日军占领马来亚)并没有得到好的启蒙教育,也因家境贫寒,中学毕业后不得不早早步入社会,先后从事报馆速记、英文翻译等工作。

后来,他在1976年(当时41岁)报读台湾大学法律系,1980年获得学位。

他又在2005年(当时70岁)参加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大学合办的交流项目,成为大学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生,最终获得了硕士学位。

享受阅读氛围 

郑建阳最近重新翻阅国外经典的法律著作,发现以前接触的中文翻译版本并不完美。

他认为,即便学术著作也不能过于晦涩,令普通大众难以读懂。

郑涵因此鼓励他重新做翻译工作或写书评,但他谦虚地说,自己享受在阅读氛围里就好,还不太够资格去著书立说。

(大北马)81岁高龄当中国最大年纪硕士生,本报撮合郑建阳9年重遇中国导师
郑涵(左二)师徒四人合影留念。左一是戴榆,右起为吕益、郑建阳。
郑涵:纯粹读书人

郑涵说,郑建阳是个纯粹的读书人,以老学生身分,钻研学问,兴趣盎然,快乐地追求新知,以学问为快乐泉源,一生持之以恒。

他说,郑建阳90岁高龄依旧口若悬河,谈学问,评时政,仍思路敏捷。

“郑建阳的精神,乃当今学子之楷模,知行合一地诠释了人生幸福的根本。”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0:05pm 12/05/2025
去夜市自备容器 女子摒弃塑料获赞

一名女子自带容器去夜市,减少塑料使用的的举动,掀起了一波线上称赞热潮,许多人称赞她具有环保意识的做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