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馬新聞

發佈: 9:44am 23/02/2025 1311点阅

魏家祥

和諧

過港

魏家祥

和諧

過港

魏家祥:容忍不足以襯出和諧 大馬需要各族欣賞彼此的文化

(亞羅士打23日訊)馬華總會長拿督斯里認為,在多元種族的大馬社會,最重要的是各族之間相互欣賞彼此的文化,而不是停留在容忍,這是不足夠的。

他強調,各族之間必須相互欣賞,大家才能在一個非常的氣氛中,共存共榮。

ADVERTISEMENT

(大北馬)魏家祥:在多元國家,相互欣賞並非容忍,才能和諧共榮。
陳志雄(右二起)向魏家祥講解大街過港的歷史。(黃惠玲攝)

“我想異中求同,同中存異,才是大馬多元社會的一個寫照。”

魏家祥昨日出席在大街為傳奇吉打2.0社區改造計劃–大街過港主持揭牌儀式,他在致詞時這麼說。

(大北馬)魏家祥:在多元國家,相互欣賞並非容忍,才能和諧共榮。
魏家祥(左十起)和黃家業一同為社區改造計劃–過港主持揭牌儀式,其他社團代表則進行拉彩炮。(黃惠玲攝)

他說,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是於50年前由前任馬華總會長丹斯里李三春創辦,五大計劃的其中一個,就是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精髓,發揚廣大。

因此,他希望未來該協會可更加努力,將華人文化傳播到友族社會,讓各族相互欣賞文化,達到共存共榮。

(大北馬)魏家祥:在多元國家,相互欣賞並非容忍,才能和諧共榮。
魏家祥(右二)偕同馬華黨員們到香火鼎盛的海墘街籃卓公城隍廟膜拜。右是張盛聞。(黃惠玲攝)
超過100年曆史的大街過港 50戶住家 9間的神廟

超過100年曆史的大街過港,是亞羅士打區內最後一個真正保留華人傳統居家特色的華人村莊,且最特別之處是村莊目前僅剩餘的50戶住家,就有9間的神廟。

(大北馬)魏家祥:在多元國家,相互欣賞並非容忍,才能和諧共榮。
超過百年曆史的大街過港,改造美化後成為梅花街。(黃惠玲攝)

魏家祥昨日走訪大街過港後,也對這仍保留古色古香的過港留下好印象。他同時也乘船遊吉打河,觀賞河景。

他相信這一改造計劃,除了保存百年曆史的華人老村特色,更可以在美化後回到原本的精神面貌,讓整個村莊更加美觀和整潔有序。

(大北馬)魏家祥:在多元國家,相互欣賞並非容忍,才能和諧共榮。
陳志雄(右起)陪同魏家祥慰問舊病纏身的老黨員莊木和。(黃惠玲攝)

“有居民告訴我,他從小就從過港乘船到對岸,每趟船費是5分錢,且這裡也有一個說法,過世的老人希望最後一程可以通過小船到對港,這就是過港的特色。”

他補充,我國華人文化與其他地方有點不一樣,是因為我們順應整個環境的需求做出改變,而大街過港的周遭雖然面對著城市化的衝擊,但依舊保留著百年的老村,實在難得。

陳志雄:傳奇吉打2.0 打造米都人珍貴回憶

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總會長陳志雄說,傳奇吉打2.0社區改造計劃是於去年12月正式開始和啟動,並且選擇這個對亞羅士打華人都倍感特別的百年華人村–大街過港為改造目的地。

他說,這也是傳奇吉打1.0社區改造計劃闊別10年後再次出擊,10年前是選擇過港對面的唐人街進行社區改造,由當時的馬青州團與州政府配合進行系列的改造計劃。

(大北馬)魏家祥:在多元國家,相互欣賞並非容忍,才能和諧共榮。
亞羅士打鬥母宮借出船隻,載嘉賓們遊吉打河觀賞河景。(黃惠玲攝)

“大街過港是對亞羅士打華裔而言時非常特別的地方,100多年前華人來到過港,當時沒有轎車,只有摩托車和自行車,村民出入都必須要坐船。”

他補充,過港的特別之處是隔著一條吉打河的對面,有160多年曆史的海珠嶼大伯公廟,其旁邊就是亞羅士打的起源地。

他敘述當時進行社區改造時,單是清理岸邊的雜草和垃圾就有約50輛羅裡的量。他感謝志工和村民的支持與合作,同時也感謝社區改造計劃主要贊助人拿督黃家業出錢出力支持該計劃。

他希望未來大家可以齊心合力,把過港打造成為亞羅士打人最珍貴回憶和值得驕傲的地方。

出席者還有社區改造計劃工委會主席曾國添、秘書陳貞憓、馬華總秘書張盛聞、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副總會長張延輝等。

(大北馬)魏家祥:在多元國家,相互欣賞並非容忍,才能和諧共榮。
土生土長的王金髮曾是擺渡人。(黃惠玲攝)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188点阅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