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輦22日訊)新學年開始,吉輦縣10所華小新生陸續減少,巴里文打新路維新小學只有2名友族生報到,首年沒華裔新生。
維新小學目前全校有22名學生,華裔生7人,巫裔生增至13人,印裔生有2人。
ADVERTISEMENT
新芒魏中華小學與瓜拉古樓育才小學的新生略增,新芒魏中華小學16名新生中,友族佔了14名,華裔只有2名。

峇眼色海東華學校剩256人
育才小學的新生雖略有增加,但今年初畢業生出多進少,以致學校總學生人數剩310人。屬大型學校之一的峇眼色海東華學校,學生總人數也再創新低,剩256人。
吉輦縣內最大型華小巴里文打新華學校,學生人數跌破600名,去年該校的龍子龍女畢業生離校多,新生則減少,以致該校的總學生人數剩583人 。

中華小學巫裔生過半
新芒魏中華小學全校學生是51人,巫裔生過半達35人,華裔19人,印裔4人。
校長勞德勝希望能得到區內各族家長的關注和支持,尤其是華裔家長,把孩子送到該校就讀。他說,中華學校真正體現了三大種族在同一個屋簷下學習、生活,互助互愛的大馬精神。
由於華裔村民的減少,學校方面的建設也期望各界給予大力支持。
馬瑞澤:年輕家庭少生育
吉輦華小發展工委會主席馬瑞澤受訪時說,吉輦縣內各華小生再減少,相信主要原因是縣內年輕華裔外流至大城市,留下就業者不多,一些是繼承家業。漁村內的年輕人外流情況也嚴重。

他說,現今生活壓力大,生活費高,年輕家庭多數少生孩子,以前可以生育5至6個,現今只有1至2個。在70年代,角頭與古樓漁村的小學,人數都是千多人以上,現今只剩300至400多人。
他說,從各校的新生人數與總人數的數據看,郊區華小的友族生報讀人數有上升趨勢,這無形中緩和華小被關閉的危機。
“友族家長也意識到把孩子送進華小就讀,多學習一種語言,可增加工作上的優勢,友族家長也認同華小辦學的認真。”
他指出,郊區鄉鎮華裔村民的陸續離開,讓原有的華小都面對新生來源危機,吉輦縣以新路、知知西廊、新芒魏新邦安拔、亞羅邦士等鄉鎮最為明顯。
他鼓勵年輕村民,若家鄉有機會,請留在本地發展,以穩住人口。
吉輦華小新生及全校人數:
學校 2025年新生人數 2024年新生人數 2025年全校人數 2024年全校人數
巴里文打新華小學 88(友族14) 93(友族 11) 583 618
角頭南華小學 51(友族1) 56(友族 1) 419(包括學前班) 446(包括學前班)
瓜拉古樓育才小學 45(友族4) 39(友族3) 310 338
峇眼色海東華小學 29(友族6) 43(友族11) 256 303
瓜拉牛啦育華小學 7 12 64 84
知知西廊民生小學 7(友族1)8 23 19
亞羅邦士華小 3(友族1 ) 3(友族1) 26 35
新芒魏中華小學 16(友族14) 9(友族6) 58 51
新路維新小學 2友族 7 22 26
兩成園益華小學 4 2 19 18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