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劳勿国会议员邹宇晖提议成立“非伊斯兰事务部”,不少政治人物反对,但说实话,我觉得应该给予更大的讨论空间。作为槟州和谐机构的负责人,我每天与各种宗教团体打交道,对“多元社会的复杂性”深有体会。因此,我认为这一提议值得认真考虑,说不定会让我们的多元社会实现更和谐的共处。
成立“非伊部”有其必要性。目前,涉及宗教的事务被切分成多个部分:内政部负责冲突及安全、房屋及地方政府部管理膜拜场所、团结部处理交流、对话与政策。这么多年,宗教事务似乎未被视为一个独立且重要的主体,然而它却是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一环。若能成立“非伊部”,由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和官员处理非伊斯兰宗教事务和政策制定,再与其他部门平等交流、对话,将极大促进国家的和谐发展。
ADVERTISEMENT
有人担心:“成立一个新部门,政府是不是又要‘加码’了?”其实,这概念并不新鲜。槟城早在州层面进行了尝试,砂拉越也设立了“其他宗教事务单位”,直接隶属州总理办公室。这条路并不陌生,别人走得稳,咱们也不必害怕。
在槟城,我们努力确保各宗教群体的声音被听见。然而,政府部门事务繁多,难免忽略一些“细节”。这时,一个“传声筒”显得尤为重要,提醒:“嘿,这群体你们忘了吗?”这样的单位可以成为非伊斯兰群体与政府间的“和事佬”,促进相互理解,减少不必要的争论。
最近马来西亚宗教局发布的“穆斯林参与非伊斯兰活动指南”,引发极大争议。虽然指南面向穆斯林,实际上也影响了非伊斯兰群体。问题出在哪?沟通不足!若当初有“非伊斯兰事务部”介入,提醒考虑其他宗教的想法,结果可能截然不同。
政策制定不能“闭门造车”,需“跨部门”“跨宗教”讨论。否则,一个指南出台,A群体觉得被忽略,B群体感到被冒犯,C群体直接炸锅。“非伊部”的设立,正是为解决这种问题而生。
疫情期间,团结部制定非伊斯兰宗教场所的防疫指南时,采用清真寺礼拜模式“一刀切”,这就像拿福建人的“初八拜天公”模式要求全马过年——显然行不通!不同宗教的膜拜方式各有“讲究”,若忽略了,难免被质疑“双标”。当时若有“非伊部”,或许能避免这种“乌龙”。
福建人初八拜天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时槟州提前申请,让团结部在防疫指南里“留条活路”,最终获得批准。这次经历让我更坚信,成立“非伊部”不是“多此一举”,而是“雪中送炭”。
马来西亚是多元社会,这张“名片”要擦亮,不能靠“喊口号”,需在公务员队伍中建立合理的种族和宗教比例,确保各群体“代表发声”。“非伊部”就是这样一座“桥梁”,提醒政策制定者“别忘了,这个群体也很重要!”
成立“非伊斯兰事务部”不是“分裂”,而是“团结”。投入更多资源在非伊斯兰事务上,不是“偏心”,而是“补缺”。我们不需担心“社会更分裂”,反而应期待“社会更和谐”。
若问我:“成立‘非伊斯兰事务部’,有必要吗?”——我的答案是:“真的可以认真讨论一下噢!”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百格视频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