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特色专栏

发布: 8:00pm 13/02/2025 458点阅

压岁钱

邱武才

才华启航

压岁钱

邱武才

才华启航

才华启航 | 邱武才 – 年纪越大,所领悟“压岁钱”的道理

文/邱武才

这一个新年,你共收到多少封红包了?

自懂事起,就开始期盼华人农历新年的到来,因为可以用红包钱买心仪已久的物品。其实,红包并不限于新年期间,在婚礼、生日等喜庆场合也常见。红包不仅象征着祝福,更传递着浓浓的喜庆寓意。

ADVERTISEMENT

前阵子我好奇地询问,到底是结了婚才需要给红包,还是一踏入社会工作就要开始给?朋友们的说法各不相同,于是我决定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在中国,一般来说结婚后才开始派发红包,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有些未婚人士在就业后,便主动选择不再接受红包。此外,在某些地区,同居多年的伴侣、已订婚的情侣,甚至一些未婚父母,也会提前开始派发红包,体现一份祝福。

为什么我会突然提起这个问题?其实,随着年纪渐长,伸手讨红包让我渐渐感到有些尴尬,因此我也不再主动索要。不过,过去几年里,我常“代表”母亲派发红包()给身边的朋友和学生。虽然红包金额不大,但在农历新年里增添些许喜庆气氛,看到大家收到红包时的喜悦,心里也感到满足,而这也是一种福气。

屈指一算,我已经收了整整37年的红包。自从母亲因病住进疗养院后,我便开始替她准备压岁钱给子孙。她总是叮嘱我,每个红包至少要包24令吉。出于好奇,我曾问过她,为什么要选24这个数字,不担心“四”会让人联想到“不吉利”吗?

母亲解释说,压岁钱包24令吉,是希望子孙们24小时都能健康顺利。从那一刻起,我每年都会按照她的意思,准备24令吉的压岁钱。不过,对于身边的朋友和学生,我则不会采用这个特定的金额,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安排。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马来西亚的传统习俗中,春节期间长辈给晚辈发红包,主要是为了送上好运、祝愿事业顺利,尤其是对年轻一代,表达心意和祝福。

尽管我已经37岁,依然是家里的“晚辈”,而且许多家庭并没有明确规定红包只能给未婚者或年轻人。因此,如果长辈愿意给我红包,我心中满怀感恩,并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关爱,真好。

当然,如果觉得自己年纪渐长,拿红包有些不好意思,不妨主动向长辈表达感谢,或者以幽默的方式回应他们的祝福。这样既能化解自己的尴尬,又能保留传统的温情。

虽说新年的压岁钱从不“迟到”,但围绕它引发的尴尬场面却屡见不鲜。例如,有些孩子当众拆开红包查看金额后,直接喊出“才这么一点啊”,瞬间让气氛陷入尴尬。这些情况往往反映出家庭教育在礼仪方面的缺失,显得不够得体。

随着时代的变迁,红包也从传统的实物形式逐渐转变为电子红包。尽管疫情后大家更注重避免接触传播病毒,但依然有不少人认为,过年时还是应该要有实体红包,才更有年味。因为我们深知,红包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其中的金额,而是在于那份浓浓的祝福。如果完全转向电子红包,或许会少了些许春节的气氛。

总的来说,给红包(压岁钱)是春节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馈赠,更是传递祝福与温暖的象征。

祝愿未来日子继续为生活打拼,继续为自己创造更多奇迹!

(作者为星洲媒体北马区业务经理)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1:36am 28/03/2025 932点阅
才华启航 | 邱武才 – 华团,不能只是“吃吃喝喝”

在社团服务多年,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华团文化,真的只是吃吃喝喝吗?”

确实,我们常见到华团举办各式各样的宴会、庆典,特别是有人赞助桌席时,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寒暄、敬酒,场面热闹非凡。但当一次又一次的宴会变成例行公事,甚至成为某些人参与华团的唯一动力时,我们不禁要问:“华团的价值,仅限于此吗?”

有时候,社团之间为了“应酬”而互相买桌,结果抵消之下,完全没有实际收益。更甚者,宴会上台致词的贵宾仍是千篇一律的老调重弹,缺乏新意和实质内容,导致这些活动逐渐变成例行公事,失去了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

引述前阵子广东暨汀州会馆团拜上,该会会长说,会馆若要传承下去,不能只靠“吃吃喝喝”的活动。自他上任后一直强调改革,会馆不能够一味只是举办春祭和秋祭文化活动,也不能只靠老人家参与。

他强调,会馆总有一天会“不见”的,就如广汀会馆以前有19个属会,后来失去了花县会馆,如今只有18个,所以若会馆懂得与时并进,举办更多元的活动吸引更多人加入,就不会青黄不接。

要让华团摆脱一成不变的模式,关键在于创新活动内容、提升组织价值,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为此,可以考虑以下几项建议。

例如,应减少形式化的宴会,增加更具实际效益的活动。即使需要举办宴会,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企业家或社会领袖,共同进行深度研讨与对话,让参与者真正有所收获。

宴会也可以有多方向去设计,比如让慈善与公益结合,将宴会改为募款餐会、义卖晚宴等形式,让社团活动更具社会意义,展现华团对社会的贡献。

当然,改革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更不能单靠会长一人去推动,而是需要整个团队前进及互相扶持,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至于要避免青黄不接,可以成立青年团。而既然要成立,就应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与发挥空间。如果处处设限、畏首畏尾,那倒不如不成立。

此外,无论所参与的组织是百年家庙还是其他单位,我们可以顺应时代变迁,融合新时代青年的思维,举办更具现代感的活动,如中秋或冬至文化嘉年华、专题讲座、跨行业交流等,让年轻人感受到社团的价值,从而提升他们的参与意愿。

同时,也可以推出导师制度,让资深前辈与年轻一代结对交流,传承经验、分享资源,而不是仅仅在饭桌上认识、喝酒应酬。

一名社团领袖曾与我分享,华社要实现更大进步,必须加强跨界合作,打破华团内部的“内循环”。所谓“内循环”,指的是许多华团活动往往仅局限于华社内部,缺乏与其他族群、政府机构、企业界甚至国际社群建立联系,导致影响力受限,难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和社会资源的支持。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例行公事化”,例如周年庆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主题缺乏创新。若要推动改革,不必拘泥于每年举办周年庆,而是可以改为三年或五年一次,以减少资源消耗。

此外,华团可以联合不同籍贯的团体,共同推动文化活动。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应局限自己在一个小圈子,而应主动走出去,借力打力地创造更多共享平台及资源的机会。

传统华团往往局限于自身圈子,然而,要提升影响力,华团应主动与其他族群、政府机构及企业界合作,推动多元交流,提升华团的社会价值。

因此,华团的核心价值不应仅停留在“吃吃喝喝”,而是要成为凝聚华社、团结华人、支持华校,并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平台。

只要我们敢于创新及让前辈们接受与支持,这种积极求变的行为肯定可以为华团打破传统框架,展现更大的社会价值,迎来更具活力的未来。

当然,说到最后,华团的领导者有没有这种勇气去放手一搏呢?

(作者为星洲媒体北马业务经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