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5:10pm 11/02/2025

槟城

大宝森节

槟城

大宝森节

视频|“毕竟是肉还是会痛”  信徒忍痛穿针还愿

(大北马)大宝森节正日 信徒忍痛穿针还愿谢神恩
还愿者中不乏华裔,他们也与兴都教徒一样把利器如长针、铁丝、牛奶罐等穿刺在嘴边及身体,展开还愿之行。(林晓慧摄)

11日讯)“毕竟是肉来的,所以还是会痛的!”

今日是正日,也是信徒以苦行方式还愿的日子。从清晨6时开始,陆续有信徒聚集在柑仔园罗弄古力斯里姆都玛里阿曼庙前参与祭神仪式。

ADVERTISEMENT

在众多苦行者中,其中一名华裔还愿者张庆达(40岁,商人)受访时说,他自10多岁时已参与大宝森节穿针还愿盛典,迄今次数超过10次。

(大北马)大宝森节正日 信徒忍痛穿针还愿谢神恩
张庆达自10多岁时已参与大宝森节穿针还愿盛典,迄今次数超过10次。(林晓慧摄)

“之前许下的愿望已经实现,所以就穿针还愿。我这一周来已持戒茹素。今年我会在背部穿36支针,也会顶着‘卡瓦迪’赤脚步行3.8公里到瀑布路山顶的穆鲁甘战神庙展开还愿之行。”

他坦言,背部穿针肯定会对身体带来疼痛,而被穿针的皮肤伤口很快就会痊愈,并且也不会留下疤痕。

12岁童顶著“卡瓦迪”游行/

其中一名12岁印裔男童哈里哈文也参与了今年的大宝森节苦行还愿仪式,引起瞩目。

其母亲佐蒂受访时说,其丈夫卡迪是“卡瓦迪”神龛的制作人员。“卡瓦迪”在淡米尔语意味负担或担子,信众会在大宝森节期间把“卡瓦迪”扛在肩上,作为对兴都教神穆鲁甘战神的祭祀形式,以答谢神明。

(大北马)大宝森节正日 信徒忍痛穿针还愿谢神恩
12岁印裔男童哈里哈文也参与了今年的大宝森节苦行还愿仪式,引起瞩目。(林晓慧摄)

她说,儿子自小就看着丈夫制作“卡瓦迪”,今年更首次发愿要在大宝森节顶着卡瓦迪游行。

她也说,儿子亲自设计“卡瓦迪”,再连同父亲一起制作,两父子用了1个月时间制作。

(黄雨云摄)

中国记者:目睹信徒坚韧“很震撼” 

穿针还愿的信徒们,成为国内外民众与摄影爱好者的镜头焦点。

其中,逾100名前来槟城参与《魅力乔治市国际艺术节》的外国摄影师和艺术家,今早也到罗弄古力现场进行拍摄。

看着信徒以钢针穿颊、铁钩刺背、背着“卡瓦迪”方式还愿,让这些国外来宾直呼“很震撼”。

来自中国浙江的民间艺术家宓风光(70岁)受访时说,这是他首次来槟城,让他感受到信仰的魅力及伟大。

中国浙江媒体记者俞柏鸿指出,槟城大宝森节庆典的规模及氛围在世界上是相当闻名的,今日亲眼目睹信徒们的虔诚与坚韧,令他深感震撼和敬佩。

与会者包括槟城国际艺术促进会会长拿督雷宗堂。

(大北马)大宝森节正日 信徒忍痛穿针还愿谢神恩

逾100名前来槟城参与《魅力乔治市国际艺术节》的外国摄影师和艺术家,也到罗弄古力现场进行拍摄。(林晓慧摄)

(大北马)大宝森节正日 信徒忍痛穿针还愿谢神恩

信徒背部挂满无数个刺穿皮肤的铁钩。(林晓慧摄)

(大北马)大宝森节正日 信徒忍痛穿针还愿谢神恩

信徒在大宝森节庆典来祈福还愿,每一针都代表虔诚。(林晓慧摄)

(大北马)大宝森节正日 信徒忍痛穿针还愿谢神恩

信徒的背后不仅是刺针的血迹,还有一颗虔诚的心。(林晓慧摄)

(大北马)大宝森节正日 信徒忍痛穿针还愿谢神恩

一些苦行还愿者边扛着“卡瓦迪”边随着音乐起舞,既表现了对神的虔诚,也象征着与神明的亲密联系。(林晓慧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