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夫妻都是因为打呼的问题而分房睡,长此以往,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让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大打折扣。想象一下,夜晚好不容易想和伴侣温存一下,结果却被震耳欲聋的打呼声瞬间浇灭热情,这滋味可不好受。更让人无奈的是,打呼的人往往自己浑然不知,而深受其扰的枕边人却有苦说不出,长期下来,难免会影响夫妻感情。
打呼,医学上称为“鼾症”,可不是睡得香的表现,而是在睡眠时,我们的呼吸道——也就是从鼻子到喉咙的这条气流通道,变得狭窄,气流通过时受到阻碍,引起周围软组织震动,从而发出的“呼噜噜”声响。想象一下,一条宽敞的河流,水流顺畅,悄无声息;但如果河道变窄,水流湍急,就会发出哗哗的声响。打呼就是这个道理。
打呼的成因复杂多样,其中肥胖是重要因素之一,过多的颈部脂肪会压迫呼吸道,使其狭窄。鼻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会导致鼻腔阻塞,影响呼吸畅通。咽喉部疾病,如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咽喉部肿瘤等,会缩小咽喉部空间,阻碍气流通过。
此外,睡姿不当,特别是仰卧,容易使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饮酒和服用镇静剂会使咽喉部肌肉放松,导致呼吸道塌陷。年龄增长也会使咽喉部肌肉逐渐松弛,增加打呼的风险。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睡眠窒息症等也可能导致或加重打呼。
想要摆脱恼人的呼噜声,首先要从生活习惯和睡眠环境入手。如果你体重超标,不妨开始健康减肥,减轻颈部脂肪对呼吸道的压迫。睡觉时尽量选择侧卧姿势,避免舌根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此外,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也至关重要。睡眠环境方面,保持卧室通风,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都能帮助改善打呼。
除了生活习惯和环境调整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来改善打呼,比如止鼾贴、鼻夹、止鼾牙套等。这些产品可以帮助扩张鼻腔,固定下颌,从而减轻打呼。
此外,如果打呼是由于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疾病,或扁桃体肿大等咽喉部疾病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建议药物治疗、鼻腔冲洗、或手术治疗,如鼻中隔矫正术、鼻窦内窥镜手术等。这些手术旨在改善鼻腔通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从而减轻打呼。
对于扁桃体肿大引起的打呼,特别是儿童患者,扁桃体切除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切除肿大的扁桃体可以解除咽喉部的阻塞,改善呼吸,有效缓解打呼症状。需要强调的是,具体采用哪种治疗方法,应由耳鼻喉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决定。
对于严重的睡眠窒息症患者,患者在睡眠期间会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呼吸减弱的情况,每次暂停可能持续数秒到数分钟,一晚上可能发生多次。这些暂停会导致身体缺氧,引起大声打呼、白天嗜睡、晨起头痛等症状,长期下来还可能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这种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
总而言之,打呼虽是常见现象,但其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如果您或您的枕边人正受打呼困扰,不妨从改善生活习惯和睡眠环境开始,必要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到耳鼻喉科做个检查,找出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摆脱打呼的困扰,拥有健康舒适的睡眠,以及和谐美好的夫妻关系。
雄医解码 | 林本雄 – 当月经变少,是身体在默默求救
文/林本雄(耳、鼻、喉、头和颈部专科医生)
月经变少,看似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很多女性也确实经历过,只是她们习惯了不说。有时候只是两三天就结束,有时候量少到只需要护垫就能应付。但多数人总会安慰自己说:“有来就好,应该没什么问题。”可是你知道吗?月经量的变化,其实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提醒你:它可能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平衡。
如果你是女性,或者你身边有重要的女性,这篇文章都值得认真读一读。因为我们要聊的,不只是“那几天的事”,而是整个人体内分泌与荷尔蒙的对话,是你是否真正照顾好自己的提醒。
很多人认为月经只要“有来”就算正常,但从医学角度来看,月经的天数、流量与颜色,其实都在反映身体内部的状态。当月经突然变少,可能代表荷尔蒙正在失调,或者子宫内膜没有像过去那样正常增厚。
这种改变,往往与生活习惯脱不了关系。长期熬夜、压力大、节食、快速减重,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都会干扰大脑与卵巢之间的“荷尔蒙通讯”,使子宫无法顺利完成正常的周期。结果就是,月经量减少、天数缩短,甚至出现点状出血的现象。
除此之外,一些女性曾接受人工流产或子宫内膜搔刮手术,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变薄,影响日后的月经发育。而另一些人则属于卵巢功能逐渐减弱,体内黄体素分泌不足,也会使子宫内膜无法正常增厚。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月经变得又少又短。
很多人不以为意,觉得只要月经周期稳定、有来就好。但事实上,“量少”并不代表“正常”。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这种变化不仅会干扰荷尔蒙的稳定,也可能直接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
子宫内膜是胚胎着床的“床垫”。如果长期处于过薄的状态,即使女性正常排卵,受精卵也很难顺利着床。而如果卵巢功能持续下降,不仅可能导致排卵不规律,甚至可能提早进入更年期。这些潜在问题,可能在你还没意识到的时候,早已悄悄发生。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月经从原本的五到七天,突然变成只有一两天,甚至使用护垫就能应付,血量变得很淡很稀,千万别掉以轻心。尤其当这些变化伴随着容易疲倦、失眠、情绪不稳定、掉发等症状时,更要特别留意。
很多女性因为“反正还有来”而延迟就医。但从临床角度来说,月经是否有来,只是评估的一小部分。它的天数、流量、颜色,其实才是身体用来传递讯息的重要方式。当身体感到疲惫时,它不会大声喊叫,它只会透过这些细微的变化,一点一点地提醒你。
如果你正在经历这样的改变,建议尽早进行身体评估。透过荷尔蒙抽血、骨盆超音波等检查,可以更清楚了解目前身体的实际状况,也能及早采取措施,避免对未来健康或生育能力造成更大影响。
除了检查与治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改变,也可以帮助身体慢慢恢复平衡。规律的作息是第一步,建议每天尽量在晚上11时前入睡,让身体有足够时间分泌稳定的荷尔蒙,特别是黄体素。饮食方面应避免节食或过快减重,因为体脂率过低会抑制女性荷尔蒙的正常分泌,导致月经更加不规律。
适当的运动,如瑜伽、快走、拉伸等,也能帮助释放压力、促进血液循环,进而稳定内分泌。而在营养摄取上,则应多摄入铁质、维生素B群与优质蛋白质,例如鸡蛋、豆类、深海鱼类等,这些都是支持荷尔蒙代谢的重要营养基础。
有些女性也会透过中医温补来调理子宫内膜状态,确实对某些体质有帮助。不过这类调理必须在专业医师的评估下进行,千万不要自己乱补,反而适得其反。
很多女性在为家庭、事业、他人付出的同时,常常忽略了自己身体的声音。但请记得,身体从不会直接抱怨,它只会透过一点点的改变,一次次轻声提醒你:“我需要你,好好照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