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入科技引領的新時代,現代人看似已不太注重老舊的傳統文化,就連貼春聯的風氣或也已漸淡,但是書法老師邱嗣雄卻認為,那只是大眾的刻板印象,實際上現代人沒把農曆新年貼春聯的中華傳統文化給淡忘。
他在過去10年來,到玻州多地參與不同社團組織送春聯的活動中,仍有不少人主動參與揮春,也把春聯帶回家,而且不難發現市面上也有出售春聯,證明還有市場需求,否則不會有商家繼續推出這款產品。
ADVERTISEMENT
贈春聯給公眾 分享美好祝福
“我能參與現場揮毫,贈送春聯給公眾,也是很開心的事,可以分享,把美好的祝福送給大家。”
65歲的邱嗣雄從小就對書法有興趣,小學時期已學習書法,一直都是自學,直到馬大中文系升學時,難得有機會上了被視為中華文化泰斗的鄭良樹講師的書法課,對書法更有興趣,也更用心去專研書法。
他坦言,書法是很枯燥的一種愛好,如果缺乏興趣,很難維持下去。
加基武吉居民反應最熱
他回顧約莫10年前,受到慈濟的邀請,在歲末祝福活動上揮春,贈送春聯給有緣人,慢慢的就有更多華團組織包括玻華堂、加基武吉佛教會、馬華巴東勿剎區會等,都會邀請參與現場揮春活動,平均一年有5場,10年差不多已參與了50場活動。
“這麼多地區當中,加基武吉居民對春聯的索取量最高,當地人還維持傳統習俗,會在農曆新年期間貼上春聯,我最長的記錄是連續寫上2小時,大概送出100張斗方、四字春聯50張。”

根據每年生肖為主題書寫
邱嗣雄在揮春時,也會根據每年的生肖為主題,作為書寫內容,今年是蛇年,就會找出與蛇有關的對聯,這樣就有代表性,所以事前都會先準備好一些相關的春聯內容。

他喜歡以傳統書法來揮春,不會加入繪畫的元素,通常選擇的書體是行書,看起來比較靈動、活潑。

他說,他偶爾也會選擇楷書,不過寫法就比較呆板,多數人也喜歡行書春聯,而且以這一款書體就比較能應付即場需求,偶爾也會用其他書體譬如隸書來書寫。
“其他書法老師會加入與生肖有關的繪畫元素也很受歡迎,也是另一種特色。我不加入繪畫元素,因為那不是我的風格,傳統的寫法就讓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也能記住傳統文化。”
邀公眾參與互動
帶回自己揮毫作品
邱嗣雄笑言,早年的揮春活動,都是孤軍作戰,後來受邀開設書法班之後,他就會邀請學生一起參與,加上現場邀請公眾參與揮毫,活動就變得更有活力,因為多了互動,彼此也能互相切磋。

他很喜歡邀請公眾參與,並說這樣的互動才有意思,增加參與感就更熱鬧,而且他們可以帶回自己揮毫的作品,貼上來也很有意義。
“一般上,我也會稍微給予揮毫的公眾指導,讓他們寫得更有信心,那麼以後就會更喜歡書法。”
他補充,一般上揮春活動都是派送斗方和四字春聯,以吉祥語為主,而對聯則有五言、七言。

邱嗣雄也會受邀到與中華文化相關的活動揮毫,就會根據活動性質來送出不同的作品,除了斗方、四字春聯和對聯,也會送上書法小品、書籤等。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