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能完全怪罪阿克瑪,畢竟一般人看到“火腿”(ham)二字的時候,腦海裡通常會浮現出那頭不清真的畜牲,但是,含有畜牲火腿的三明治包裝上,絕對不會出現清真認證貼紙,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ham”在大小英文字典中廣泛指豬隻的腿肉,卻是無法否認的。
隨著時代的改變,加工食品科技日漸先進和多樣化,ham已經不侷限於豬隻的腿肉。有一個當小販的好朋友,他的食材中也用到ham,但他用的ham是“turkey ham”,在菜單的選項上也寫得很清楚,不可能引起任何誤會。
ADVERTISEMENT
近年因大家越來越重視清真認證,很多原本不清真的食品,一夜之間都變成了清真食品。最早一批變清真的就有肉骨茶,從“Bah Kut Teh”變成了“Chi Kut Teh”,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雞骨茶,推出市場即廣受穆斯林食客的歡迎,後來還衍生出牛骨茶,同樣得到穆斯林的熱捧,而且,很多類似產品還得到大馬伊斯蘭發展局(JAKIM)發出的清真認證,穆斯林再也不必糾結於bah(肉)的字眼,專心吃他們的雞骨茶和牛骨茶。
與ham的情況一樣,現在生產的ham可以是任何畜牲的肉類,但是,華人看到Bah Kut Teh時,心裡想的一定是與豬有關的肉骨茶,若是穆斯林的想法也一樣,絕對無可厚非。這也是為何肉骨茶被列為國家物質遺產時,穆斯林社群中出現了質疑的聲音。
名字可以反映食物或食品的民族屬性,包括食物或食品的來源,例如一旦提到“satay”(烤串),最先想到的當然是馬來人的烤串,只是近年串流平臺的普及化,大家認識了泰國烤串、中國東北烤串等,還有“skewer”這個字眼會在很多菜單中出現,它們就是西餐廳的satay。
因此,烤肉串可以是世界任何一個民族的食物,我們長期生長在馬來西亞,也有非穆斯林賣satay,只是約定束成的觀念,大多數非穆斯林依然認為satay就是馬來人專有的食物。
阿克瑪在火腿課題上大作文章,應該是他另一個撈取政治資本的機會,但事件也教會商家往後貼標籤時,應該更懂得妥善說明,避免成為投機政客炒作的重點,導致馬來西亞永遠無法落實“昌明大馬”要傳達的理念。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