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勵華學校不僅是威北地區學生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華小,自兩年前學校三大機構的新一屆領導團隊上任及新校長接棒以來,學校迎來了全面的變革與發展,展現了嶄新的面貌。
ADVERTISEMENT
在新屆領導團隊董事長拿督陳炳安、家協主席陳銳燦、校友會會長陳池慶與充滿魄力的鄭美玉校長全面配合下,為學校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還推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創新計劃,使學校在軟硬體設施、教學質量及校園文化等方面皆大幅提升。
勵華學校完成逾10項提升計劃
陳炳安指出,在過去兩年,學校三機構與校方攜手合作,完成了超過10項計劃,包括完成有蓋籃球場計劃、優化操場、設立乒乓館、舞蹈室、教師咖啡廳、提升會議室、禮堂、科學館、音樂室,以及將全校14間廁所全面翻新,並對剩餘的3間廁所進行整修。

“這是創校近80年的勵華學校,在短短兩年內取得的巨大變化,堪稱學校最大的一次蛻變。”
他說,儘管勵華的硬體設施已經趨於完善,但學校的發展腳步不會停止,未來將繼續致力於進一步的優化和創新,不管是在設施、教學還是校園文化等方面,都將持續推動改革,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打造STEAM實驗室 數字圖書館
他指出,目前該校已在如火如荼打造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實驗室(STEAM Lab),以及數字圖書館,希望可儘快落實。
“這些變革不僅使學校的教育環境更現代化,也為學生提供更豐富多元的學習體驗,為學校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陳炳安:全國賽揚名迎報讀潮
曾任多年校友會會長的陳炳安回憶,早期的勵華學校僅是中型學校,直到2013年,該校的3名小狀元在第4屆全國無敵狀元華語常識比賽中奪得總冠軍,不僅帶回了2萬令吉的獎金,也讓勵華學校一舉成名。
陳炳安說,至今他仍然清楚記得當年學校創下的輝煌成績,因為那次奪冠後,再加上該校週年又廢除了下午班制,勵華學校開始受到家長的熱烈追捧。

“其實,自前任校長謝瑞燕掌校起,勵華學校的學生成績就逐步提升,已引起家長關注,並吸引了更多家長為孩子報名入讀,學生人數開始爆增,學校的名聲也隨之傳開。”
他說,勵華學校也是當年威北區內,第一所改為全上午班制的大型華小。
鄭美玉:參加校外賽開拓視野
自2022年9月起,鄭美玉接任勵華學校校長後,便全力以赴,擔任領航者的角色,帶領逾80名教師團隊,與三大機構密切合作,致力將勵華學校打造為學術與運動均衡發展的優質學府。

她說,教育部提倡快樂教育,旨在讓學生快樂學習、老師快樂教學,然而這一理念雖易於言說,卻難以實踐,畢竟不可能每堂課都充滿快樂;因此,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術表現,也特別重視學生的國語和英語學習。
為了讓學生開拓視野,鄭美玉與家協極力配合鼓勵學生外出參賽, 包括連續2年安排學生到首都參加全國國民型華文小學馬來語戲劇觀摩賽,分別以國語演譯《三國演義》及《封神》。

“我們希望學生通過多多外出參賽和觀摩,不僅有助提升國語水平,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在多元的環境中學會應對挑戰並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她說,在家協會面協助下,該校的銅樂隊也迎來了新的突破。今年銅樂隊歷經10年的等待,再度參加全國比賽並榮獲第三名的佳績,這一成就不僅是樂隊的勝利,也是全校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

“此外,為了提升學生的學術素養,學校於12月4日舉辦了州級科學展覽,邀請了30多所學校的優秀作品參展,為學生提供觀摩學習的機會。”
重視教師專業素養
鄭美玉認為,雖然建設軟硬設施對學校的發展很重要,但老師的角色同樣不可忽視,因此該校非常重視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致力於讓每位老師在自己的強項上發揮潛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併為學生創造更多元的學習經歷。

她也希望家長加強與校方的溝通,共同支持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陳銳燦:家協支持課外活動
陳銳燦與家協團隊都秉持著全面發展學生的教育理念,認為學術成就與課外活動同等重要,因為僅僅依賴學術知識的教育模式幾乎已無法滿足當今學生的需求。

“為了讓學生在學術與興趣發展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家協團隊全力以赴,提供更多資源與支持,助力學生在各方面取得更好的發展。”
陳銳燦說,為了支持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成長,家協還購置了3張乒乓桌給校方,為學生提供更多運動和娛樂的選擇。

他還親自帶領學生參加羽毛球比賽,而該校的籃球隊也因為有了家協成員帶領,短短一年內進步神速。這些成果都得益於家協成員的積極投入。
他說,未來家教協會將繼續努力,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幫助他們在各方面獲得全面的發展,成為能靈活應對各種挑戰和具備多元能力的優秀人才。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