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有看过一篇新闻,说有个博主分享CEO取消员工的年终奖励金,结果第二天开了崭新的敞篷跑车来公司,引起员工的不满进而集体报复的故事。
他们先在CEO的跑车上拉屎,然后又一起辞职,当CEO意识到公司没有员工而赶快进行招聘时,他们又寄出以AI生成的垃圾简历塞爆公司的电邮。
ADVERTISEMENT
这个看了很爽的故事引起许多回响及关注,网民纷纷留言这种老板要不得,指员工才是公司的重要资产而非消耗品。而这也引发另一个问题,这故事是真的吗?
有求真平台就去查证,发现发表这故事的博主,其实是个专说喜剧和讽刺故事的博主,换句话说这是个虚构的故事。博主本人后来也说明,此故事只是要讽刺一些脱离现实的“老板们”。
天啊,这个故事在网络传开后,其实相信它的人不在少数,怎知大家都被骗了。
这里要怪的是谁?是将此故事写成“新闻”却未说明是个虚构故事的新闻平台,抑或是博主本人?
作为读者的我们,难道应该要自行谷歌博主名字,然后检查博主的个人介绍,要自己发现他是个喜剧故事及讽刺故事的创作者?
不久前的平安夜,巴黎埃菲尔铁塔传出失火的消息,不少新闻网站图文并茂地报道,指消防员出动扑灭大火。
但是经过查证,铁塔只是升降机故障引起火警,根本没有“大火”。那些现场失火照是AI生成的假照片,什至还有英国布拉克埔塔被谣传失火的照片!
网络充斥着各种虚假消息及文章,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图像也越来越多,去年发生泰国曼谷巴士起火导致24师生烧死案时,网络还传出学生们在巴士内被火烧的最后一幕。
国外有些媒体为了博取眼球及点阅率,甚至成立了社交媒体组,专门从各社交网站或论坛上寻找吸睛的“爽文”写成“新闻”,最近的“午餐盒被同事偷吃,女子展开报复行动”就是其中之一。
唉,在假讯息泛滥的时代,我们该如何避免被误导?
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们应该先进行核实,转载新闻时也该确认相关新闻的真实性,若是将网络爽文或故事写成新闻,也该标注是一篇虚构的故事。
而作为读者,我们需警惕再警惕、提高信息辨别的能力,面对引起情绪共鸣的消息时应该问问自己,这是真的吗,这文是不是“爽”得太假?
当然读者也可在求真平台,如《星洲日报》的“求真”平台查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