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30日讯)峇眼国会议员兼阿逸布爹州议员林冠英说,致力于培育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人才的槟城科学圈(PSC),不仅教授槟州学子,也包括邻州吉打与其他州的学子,因为凡是大马人都该互相支持。
他今日在“2024槟州国际科学展”开幕礼上致辞时,呼应槟城科学圈首席执行员拿督黄炳意稍早前提及,槟城科学圈帮助吉打开办编程等培训课程时这么说。
ADVERTISEMENT
对教育系统彻底改革
林冠英说,他对于槟城科学圈协助吉打州的培训课程,给予全力支持。他呼吁联邦政府正视大马教育领域落后的情况,建议联邦政府成立类似槟城科学圈的机构来推动STEM教育,对教育系统进行彻底的改革。
“我国15岁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计划评比(PISA)的调查中排名处于底部的三分一,或许用‘悲惨’形容我们的教育体系更为贴切。”
他说,尽管网络、移动计算与人工智能等革命技术浪潮席卷我国,令人沮丧的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方式基本上跟过去工业革命时代没有太大差别。
他建议槟州国际科学展主办方,明年邀请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前来开幕,也希望届时部长可以带着拨款前来。
黄炳意:今年为吉打培训近3千师生
槟城科学圈首席执行员拿督黄炳意说,该机构的影响力范围涵盖全国。以吉打为例,该州教育局去年请求该机过帮助培训教师学习Scratch编程,这是小学课程的一部分,但对方没有预算。
他说,槟城科学圈在2023年帮忙吉打州教育局申请并获得来自美国的基金会资助,为州内114所学校培训教师。今年,槟城科学圈获得一些单位赞助,为吉打培训了273名教师和2700名学生,还举办了州级竞赛。此外,槟城科学圈也协助吉打州获得商家赞助,成功举办州级创客博览会和STEM节。
他认为教育不分背景,无论是来自哪个州属的孩子,都有资格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他相信,帮助邻州的孩子对槟州也有益处,因为许多槟城工业领域的人才有不少是来自北马地区。
“有些人或许会想,我们为吉打州做了那么多,那槟城呢?槟城的师生早在槟州政府的资助下推行人人编程及创客教室等项目,槟州在这个领域已经领先5年了。”
他说,槟城科学圈在2010年成立之初,只为400名学生提供乐高机器人课程,至今已达到巅峰,在1年内为13万2000名学生提供多个项目和课程。该机构也走向国际,资助来自11所学校的10名学生和2名教师,参加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创客营。
曹观友:须加速培育STEM优秀人才
槟州青年委员会主席魏子森代表槟州首席部长曹观友致辞时说,为了迈向更高价值的工业发展方向,国家有必要加快脚步,培育具有扎实STEM基础的优秀人才。
“在中学阶段,教育部与槟城科学圈定合作至关重要,旨在培养年轻人对STEM领域的兴趣;在大学阶段,我们的目标是把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发展为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工程、微电子学和软件工程的卓越中心,为教育和工业需求进行对接。”
大会今早由槟州元首敦阿末弗兹主持开幕。此展即日起至12月1日,早上9时至下午5时在槟城国际体育竞技场(SPICE ARENA)举办,预料吸引超过4万至6人与会。该展获得71家公司、组织和机构支持,提供超过3万个工作坊名额、7项竞赛及多项展示。
出席者尚有光大州郑来兴、峇眼惹玛州议员朱悦权、槟岛市长拿督拉占德兰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槟城8日讯)槟岛市政厅在14年前开始,通过比赛激励及奖励的方式,协助学生自小培养起爱护环境、环保的心态。
这14年来,市政厅举办的比赛包括绿色学校比赛、学校资源回收比赛,以及今年才展开的食用油回收比赛。
当中,绿色学校比赛自2010年开始,今年已迈入第13周年,期间于2010年和2021年因冠病疫情影响而停办。
这项比赛每年都获得众多中小学的参与,2010年首次举办时获得8所小学、16所中学参加,2024年则获得40所小学、12所中学参加,足见参加的学校越来越多。
这十余年来,绿色学校比赛的项目也变得多元、奖项也增加,除了冠、亚、季军奖,也多了天然资源效率奖、创新及创意奖、整洁及绿化奖、数字和社区参与奖。
这赛事间接地推动学校绿化、环保化,也让更多学生参与环保的工作,无形中让他们在家中也实践环保。
分类垃圾融入日常
学校资源回收“从多到少”
市政厅于2012年开始与星狮集团联办学校资源回收比赛,当年参加的学校不到20所。
但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参加比赛的学校也逐渐增加,2018年更获得109所学校的参与,回收了约15万1000公斤的可循环物资。
不过,或许也是因为人们的觉醒意识增加,在生活中已落实垃圾分类,学校所收集的可循环资源在后来也逐渐减少,参加比赛的学校也变少。2022年,比赛只获得18所学校参加,共回收4万1173公斤的可循环资源。

洪明泉:鼓励组织合作办活动
槟岛市政厅公共教育小组交替主席洪明泉接受星洲日报《大北马》社区报访问时说,这其实是正常的转变,因为槟州政府从2016年开始推动从源头分类垃圾运动,许多公寓楼下设立了回收箱,平地住家居民也配合将可回收及不可回收垃圾分类,环保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已经生活化。
他也说,除了市政厅,公民组织的崛起如槟城绿色教育工作协会(GREW)也推动学校环保运动,让市政厅可以朝其它方向协助学校推动环保教育。市政厅也非常鼓励非政府组织提供建议,并一同配合推动环保。
“若我们和12个组织合作,我们每个月就可以有不同的活动。”
回收废弃食油防排水道堵塞
市政厅今年与国油贸易公司(PDB)联合主办第1届槟岛区食用油回收计划校际比赛,并获得51所学校参与,收集到7000公斤的废弃食油。
洪明泉说,这项比赛旨在减轻废弃油对环境,尤其是土壤及河流的污染,同时减轻市政厅清理排水道的负担。
他说,若直接把废弃油倒入洗手盆或排水道,可能会导致油渍囤积形成结晶块,最后阻塞沟渠引发水灾。市政厅清洁工人常常钻入下水道,就是为了清理这些结晶。
推广到小贩中心
他说,比赛也能让学生了解到,平常生活中丢弃的食用油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并教育他们正确的处理方式。废弃油的最好处理方式就是回收,并让当局作为燃料使用。
“国油公司是以每公斤3令吉的价格进行回收,因此回收废弃油也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
他建议将回收废弃食油的计划推广到小贩中心,若小贩回收量够大还能获得足够的金钱支付摊档租金。

多设备 零浪费
协和小学最“绿”
协和小学是今年绿色学校比赛的小学组冠军,该学校通过雨水收集系统、智能生态厕所、城市农耕角落及回收旧物换积分等举措,脱颖而出。
该校也通过课堂和实践教育,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比如安排班级环保巡察员推动校园绿化,师生一同管理农耕角落等,一起创建了协作的环保生态圈。
学校还实行“零浪费措施”,指导学生利用厨余制成酵素以显著减少食物浪费。
此外,浮罗双溪槟榔新民华小也夺得今年的食用油校际比赛小学组冠军,收集到830.55公斤的废弃食用油。
该校学生、家长、教职员、董事会、附近居民和商家都积极支持,从各个管道收集废气的食用油,比如从工厂、从咖啡馆、学校食堂等收集。
该校甚至想出妙招,只要学生收集到500克食用油就可换取一张贴纸,收集满20张即可获得一份神秘礼物。在众人的合作之下,学校也成功夺得冠军。
品牌重塑 让更多学校参与环保
洪明泉认为,绿色学校比赛已经举办多年,需要进行大型的检讨,同时也希望未来能进行品牌重塑,为学校注入更多的环保新知识。
他说,目前的比赛情况已达到一个“饱和”状态,即参与的学校来来去去就是那几所,而这也意味着还有许多学校未实践环保。
“我们可以去关心为何有些学校不参与,为何无法实践环保,它们面对什么问题?”
他也说,市政厅也经常在校园举办环保活动如从源头分类垃圾的讲座,也举办关于环保的讲解会,并邀请各校老师出席学习。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