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採訪檳城青年體育會籌辦90週年紀念新聞,驚訝於這個私人團體麾下的籃球隊,竟然有3名月薪過萬的外援球員。
該會會長夫婦是我活動許多年的東方武術學院老友,為人疏財仗義,向來在教育和文化事業出錢出力。
ADVERTISEMENT
要維持一支私人籃球隊並不容易,他們須為球隊找到東主,而維持一個活躍出賽的體育會更不容易。籃球運動受政府重視的程度不夠,體育會全體成員是真正的為籃球出錢出力者。正如這對夫婦所說的,如非對籃球狂熱,他們這一些人不會數十年如一日的支持籃運。
他們向我出示一張泛黃的年經人雙人照,說是學生時代為檳州到柔佛出賽在賽場拍的,那時尚未正式交往。
在少年體育會,有好一些夫婦成員都是籃球手,因籃球而結識相戀,最後結為夫妻, 並從此在該會活躍。
他們要求報章為他們的活動加上一筆,更希望報章為本地籃運多添墨彩。
在我初入報界的四十多年前,這些要求是不必說出口的,因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
當年我是地方報記者,還不懂籃球賽和足球賽,報導各類球賽新聞須加評論,沒有辦法之下只好請教一起採訪的前輩。
早期共有8家華文報,各報競爭激烈。出於新聞競爭,包括非華文報在內的記者會按競爭情況形成不同的採訪陣營,競爭反而造成同一採陣營記者更堅實的合作關係。
所以,一個新記者只要文筆可以,就可以似模似樣的寫球評。以當年的華文報激烈競爭,這球評若是有需要,就非寫不可。
而,當年的報館派人寫球賽,可不管你是不是體育記者,也不管你會不會寫球評,只要人手不足就有可能派你去採訪。
當年的地方報兵強馬壯,全國報就未必了,甚至是人手小貓三兩隻,可是球賽到場採訪的記者不少。
會長想起他的地方報老記者同學駱福成,追憶這名己逝的老同學球評寫得很好。
我初當記者,先後短期到法庭、警察局和中央醫院採訪,半年之內,正式負起一家本地報的醫院意外新聞主力採訪責任,交棒給我的同事便是駱福成,所接管的事務包括每月代報館付醫院線人津貼。
駱福成交棒醫院新聞工作給我之後,可以更專注於體育新聞。當然,在那個年代,一名本地華文報記者採訪路線的劃分,也僅是責任劃分而已,我們還須採訪其他領域的新聞。
最近廿多年,駱福成主要寫的是商業新聞,報章體育版篇幅大減,一場球評淪為體育愛好者的奢侈要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