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23日訊)建築費估計多達2700萬令吉的大山腳鬥母宮新宮,宮內的木雕主要裝飾,將是國內首間在建築工地手工雕刻的鬥母宮,所有供來自中國雕刻師傅雕刻的印茄木(俗稱菠籮格)皆是產自國內的木材。
鬥母宮精緻的100%手工木雕,將成為文化傳承及中華文化藝術在我國發揚光大的見證,該木雕工程估計將使用重達800噸的印茄木材及耗時3年才竣工。
ADVERTISEMENT
葉玉堂:首次在工地直接雕刻
來自中國泉州的古建築寺廟雕刻師葉玉堂(51歲)今日受訪時說,他涉足我國的廟宇建設工作已有30年,期間參與過許多廟宇的建設,然而在建築工地直接進行所有木雕的工程還是頭一遭。
他說,大山腳鬥母宮的新宮建設別出心裁,新宮殿的雕樑、龍柱、插角等木雕,皆由他率領來自中國的10多名雕刻師,在已完成水泥建設的新宮進行雕刻,打造全馬首間純手工木雕裝飾的鬥母宮。
“不論是橫樑、中梁、插角的木雕,還是宮殿屋頂上的泥雕吉祥物雕像,都是我們的團隊在這裡百分百手工製作;如果直接到中國訂購,成品有70%都是用機器雕刻出來,再由人工修鈽完成,機器雕刻的工藝遠不及手工雕刻細膩和立體,手工雕刻的成品可謂栩栩如生。”
他所設計的圖案都是根據傳統工藝,主要圖像構思來自於中國典故,包括桃源結義、竹林七賢、李白醉酒、八仙過海、雙龍戲珠、牡丹朝鳳、木魚吐水等,這些以瑞獸、吉祥物為形體的雕刻,皆具有美好寓意。
榫卯結構沒用釘
他說,新宮也有建造2座八角亭、2座鐘鼓樓及一座天公拜亭,這些亭皆採用榫卯結構的方式建造,完全沒用到一支鐵釘,榫卯結構是中國古建築的特色。
榫卯是在2個木構件上所採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連接作用。
葉玉堂自15歲就學雕刻,他與大山腳鬥母宮的緣分始於2016年的花車設計比賽,他在今年農曆新年後就與一批雕刻師傅在新宮啟動雕刻工程,預計需時3年才能完成。
沈更生:中國師傅手工雕刻
建委會主席沈更生說,新宮主要以木與石結構為主,也是建委會精心打造的大山腳新地標,宮內外都有中國雕刻師傅的手工雕刻工藝。
他說,新宮殿建築設計是層層疊上,寓意步步高昇;宮殿內設計宛如古代宮殿的三宮六院,古色古香,富麗堂皇。
另外,新宮建委會主席沈更生說,該廟整體建築採用石與木製結構,除了水泥結構是由本地工人施工完成,隨後的所有裝飾工程都由中國師傅負責。
“整個新宮,是三宮六院的建築設計,就像古代故宮,完工後顯得古色古香,富麗堂皇。”
11月17日晚宴目標籌500萬
沈更生說,新宮建費需耗資2700萬令吉,目前尚缺1300萬令吉,希望社會人士及廣大善信能支持新宮建設。
“為更快達到籌款目標,我們將於11月17日,在大山腳贊化閣舉辦籌款晚宴籌募500萬令吉,屆時將筵開180席。”
他說,新宮施工進度,水泥結構已100%完成,目前剩下裝飾工程,工程進度也達40%。
“一旦新宮落成,將成為大山腳的新地標,同時也有望列入檳城旅遊手冊作為旅遊景點。”
楊金生:預計2027年竣工
顧問楊金生說,大山腳鬥母宮創於1976年10月23日(農曆丙辰年九月初一),在新甘光振福堂三王府壇內正式成立。從1977至1981年,都是惠借美格哈侖路的空地作為慶典臨時場地,後來購買川流園一座半獨立洋樓,裝修工程於1982年10月竣工,同年10月14日舉行晉宮大典。
他說,基於新宮大部分裝飾工程皆以手工雕刻為主,進度因而緩慢,美輪美奐的新宮殿預計將在2027年竣工。
出席者尚有署理主席兼慈善基金主任鄭檳周、理事會主席吳思綸、前主席李炳合及委員翁清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