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某次停电的时候,才发现了“噪音”。在那个时候,我体验过前所未有,又或者是很久没有感受到的静。这才发现原来日常生活中的噪音无所不在。
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声音环绕,远的不说,就说家里的电风扇、冷气、冰箱、电灯、吹风筒、热水器……其实都会发出大大小小的声响,当然,买贵一点的电器会特别降噪处理,噪音会减弱。
ADVERTISEMENT
再来听听门外的声音。如果住得靠近机场的话,每天头顶都会有隆隆穿过的飞机声。在一些地区,还有地面的轰隆隆,那是轻快铁和火车经过的声音。
现在很多住宅都建在路边,而住在高速公路旁的噪音又特别大,因为车辆是以高速呼啸而过,要是半夜一批车子经过改造的飚车党路过,那就更吵了。幸好有隔音玻璃这种好东西,可以挡掉大部分的噪音。
上面说的都是日常的噪音,这还包括一种闹钟式噪音。这些都是大家习以为常的声音平时是很难察觉的,又或者察觉到却不带来太大的困扰。此外,还有一种属于一次性的施工噪音,这类噪音通常会在建设或装修工程结束后消失。
还有季节性的噪音,这种噪音通常跟庆祝有关。逢年过节大家都会兴致勃勃燃放烟花,再加上这里是多元的社会,于是经常可以看到烟花在天空中百花齐放。听到烟火此起彼落,往往以为结束了又来一波,可以持续到凌晨三四点,意犹未尽的人自己开心还不够,还要跟全世界分享。
还有一种是舞台噪音。这种从门外远处传来的声音只有戴上耳机,或是更大的电视声才能把它淹没。脱掉耳机去小便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让海阔天空的破音冲进耳内,非常惊心。幸好,大家都很遵守规定,通常在12点准时或早几分钟前就收工了。
早前去中国,在路上看到广场舞。给我留下印象的是广场设有噪音探测仪器,上方显示一组数字,那是噪音分贝。在达标的情况下数字以绿色显示,一旦超标就会转为红色,并且发出警示音,提醒跳广场舞的大家调低声量。
你认为,用噪音探测仪器来管制噪音,在我们这里行得通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跟着一群人挤上一辆双条车,踏上前往仰光的旅程。
双条车上挤满人,还有他们带上车的大包小包的行李,就连转身伸腿的空隙都没有,而车顶更是堆满了货物。
一路上会有人拦截双条车,为了乘搭这一程车,在没有多余的空隙下,他们只能一只脚踩在车沿,半个身体悬挂在外面。如果沿途上车的乘客身材瘦小,司机就会干脆直接让他们爬到车顶去。
路途颠簸,我紧紧抱着胸前的背包,半蹲半坐在狭窄的长板凳上,目光落在对面那一户祖孙三代的缅甸家庭。
一家人衣着朴素,沿途分着饼干充饥,老奶奶不时会递上零食,安抚着乘车不耐烦的小孙子,然后时而低头查看脚边那些大大小小的包裹。从他们一举一动不难看出,这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
几个小时后,我在目的地下车,那一家人再继续他们的路途。夜晚的仰光依旧热闹繁华,当下不禁感慨,我有机会以旅人的视角去体验这片土地上的日常,可对这一家人来说,可能一辈子就连出国的机会都没有。
9年过去,当时的情景与心情依然深埋在心底。
缅甸因神秘而美丽。无论是走在蒲甘、仰光、曼德勒等城市的街头,还是到乌本桥、茵莱湖等著名景点,这片土地总是带有黄褐尘土色调,充满著强烈的沧桑美和一股质朴气息,令人难忘。
一些当地人的物质或许不富裕,但他们大多都是友善待人,朴实真诚,对于陌生脸孔不会过度的热情,但也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然而,长年的社会动荡,让这个拥有丰富资源的缅甸,无法真正发展起来,带来更多的是贫困、冲突、资源流失,可以感受到的是大家只能各自为了生活求生,而近年来更因诈骗园区的猖狂,现在的缅甸已经令人闻之色变。
如今一场强震重创了缅甸,相信无数人可能已经被推向绝境。就像当年双条车上的那一家人,如果他们不幸遭遇了地震的苦难,那他们的命运是否还会有翻身的可能?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祈愿这个美丽的国度能够在废墟中重新站起来,早日重生。
(另:祝愿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泄露爆炸事故伤者早日康复,愿大家都能保持坚强,渡过难关。)
(作者为本报记者)








ADVERTISEMENT